杂卦传
导读
虞氏曰:杂六十四卦以为义,其于序卦之外别言也。昔者圣人之兴,因时而作,随其时宜,不必皆相因袭,当有损益之意也。故归藏名卦之次,亦多异于时。王道踳驳,圣人之意或欲错综以济之,故次序卦以其杂也。按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文言传、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凡十传。先儒以为十翼,周易次序,文王所定。以乾为首,与连山首艮、归藏首坤异。虞氏谓归藏名卦之次多异于时,则连山名卦之次异于归藏可知。孔子此传所列之次,与文王所列者又异。乾坤至井困,亦三十卦;咸恒至夬,亦三十四卦。或变对或反对,或杂而不对。以纯阳之乾卦为始,以夬五阳决一阴之卦居终,列次岂无深意?汉儒郑氏谓大过颠也,以下错乱失正。明儒蔡氏、来氏等,因以私意改之,恐非先圣之旨也。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乾纯阳,坤纯阴;阳为刚,阴为柔。致众亲比,故乐;帅众犯难,故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临下则有所与于下,观上则有所求于上。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着。
虞氏曰:阳初出震,故见;盘桓利居贞,故不失其居。蒙二阳在阴位,故杂;初杂为交,故着。
震起也,艮止也。
震阳下动,艮阳上止。
损益,盛衰之始也。
损自泰来,损则由衰臻盛,以渐至于泰,是损为盛之始。益自否来,益则由盛趋衰,以渐至于否,是益为衰之始。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
畜极必通,是宜待时。灾自外至,无妄之灾,乃得之意外者。
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
萃主下孚,故曰聚;升主前往,故曰不来。谦自卑,曰轻;豫逸乐,曰怠。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
噬取亨通,嗑以食之。贲饰文盛,宜返质也。
兑见而巽伏也。
兑上阴见,巽下阴伏。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随从前往,宜忘故习;蛊乱之后,宜加整饬。
剥,烂也;复,反也。
剥上惟余一阳,烂尽则将食硕果。复初甫来一阳,反生则克见天心。
晋,昼也;明夷,诛也。
晋五离中,日出地上曰昼。诛伤也,明夷离居坤下,日之明为地所掩。
井通而困,相遇也。
井泰初之五,穿坤土以出坎水,故通。困为否上来,二阳入阴中,故相遇。
咸,速也;恒,久也。
虞氏曰:相感者不行而至,故速也。日月久照,四时久成,故久也。
涣,离也;节,止也。
物因涣则离,物有节则止。
解,缓也;蹇,难也。
虞氏曰:雷动出物,故缓。蹇险在前,故难。
睽,外也;家人,内也。
睽乖于外,家人睦于内。
否泰,反其类也。
虞氏曰:否反成泰,泰反成否,故反其类。
大壮,则止;遯,则退也。
虞氏曰:大壮止阳,阳故止。遯阴消阳,阳故退。
大有,众也;同人,亲也。
大有六五居尊,以有众。阳同人六二得正,五阳欲同之,相亲近也。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革主改变,鼎主烹饪。
小过,过也;中孚,信也。
小过过乎中,中孚信于内。
丰,多故也;亲寡,旅也。
故旧也,周礼天官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二曰敬故。盖丰大则故旧必多,旅居于外,僮仆数人之外,鲜有亲近者。
离上而坎下也。
火性炎上,水性润下。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
一阴不胜五阳之畜,是谓之寡。一阴欲履五虎之尾,是谓不处。
需,不进也;讼,不亲也。
不前进以犯难,故需。不亲睦以相争,故讼。
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
颠踣也,大过本末俱弱,故颠。渐为上巽下艮之卦,男少女长,男不求女,女行宜待,不宜苟且归也。
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
虞氏曰:济成六爻得位,定也。归妹人之终女,终于下,从一而终,故曰女之终也。未济既济两卦爻皆阴阳相间,既济之上为阴,未济之上为阳,爻至上则穷,阳为男,故曰男之穷也。
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阳为君子,阴为小人。阳息至五,往决阴柔,故夬曰决。传以乾始,以夬终,夬曰君子道长,小人道忧,决夬为乾。圣人扶阳抑阴之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