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火风鼎
卦辞: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导读

鼎,为二阴四阳卦,自遯来。二往升五,故彖传曰:柔进上行。虞氏谓大壮上之初不合传义。

鼎,元吉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为调燮万物之始,故曰元。万民利鼎之养,故曰吉。万世享鼎之用,故曰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离巽两合之卦而名曰鼎者,象鼎也。初阴在下,象鼎趾。二三四阳,象鼎腹。五阴,象鼎耳。上阳,象鼎铉。全鼎之象具焉。且下为巽木,上为离火,中有互乾之金,互兑之泽。烹饪之象又具焉。则此烹饪者,非泛泛利民用已也。尝观古人之用鼎也,首重祀鬼神,其次宴宾客。而鬼神之尊莫若上帝,宾客之尊莫若圣贤。祀之则欲其享之,宴之乃所以养之。然享上帝之礼,贵诚不贵丰。祇是以鼎烹牲,牲熟荐之已耳。若夫养圣贤,饩牵务求其备,割烹务得其宜。礼愈盛而情愈浃,较享上帝之烹尤有加焉。故享上帝祇曰烹,而养圣贤则曰大烹也。夫鼎固足以利用,而鼎又可以观德。九家易曰:鼎,天子饰以黄金,诸侯白金,大夫铜,士铁。三足象三台,足上皆作鼻目为饰,则鼎不惟有耳,兼亦有目。五阴为耳,上离为目。阴虚能受,故曰聪明。耳聪目明,卦象似之。而卦又自遯来,以遯之二柔上行居五。五柔得中,下应二刚降,君上之尊,下求贤臣爻象似之。古虽云在德不在鼎,而三代传国必以鼎。则鼎实备乾元之德也,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木上有火,烹饪之象,故曰鼎。鼎之形端,君子体之以正位。鼎之体重,君子体之以凝命。正位谓五也,五位离中,离位正南。有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之象。凝命谓乾也,乾为命。命凝则重,不可移矣。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卦象全鼎,初则鼎之趾也。初为巽股,象趾。巽为进退,象颠。趾颠踣也。夫鼎趾似不宜颠,然在洗鼎之时,必倒趾去垢以致洁,则鼎原有时利于颠。犹之妻有恶行,则宜出之。否恶也,出妻纳妾,则似于颠。然否恶之妻出之,则利。妾有顺德,生子必贤。妾又贵,得盖初体正巽,巽为长女,为妻。初应四,四为互兑,为妾。四为阳爻,为子。是得妾即因以得子。得妾出妻,虽似颠倒,然因妾以得子,出否实利也,故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鼎颠趾不为悖,犹之出否得妾,妾虽非贵,子既贵,妾从之贵矣。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阳实阴虚,二为阳,是鼎有实也。鼎实虽有,尚宜待用。盖二为巽中,巽为木。二应五,五为离中,离为火。二至四为互乾,三至五为互兑,乾兑为金。金为木之仇,仇雠同,前往遇仇,其何能吉。惟静以俟之,金虽仇木,亦惧离火。我仇邻离,仇己有疾,自顾不暇,焉能即我。言金畏火克也,二贵能自守矣。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之,往也。慎所之,则巽木不遇乾兑之金克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三当上下改革之位,上阳不应,上下相隔。五之鼎耳,三似不得有之,故曰耳革。夫鼎之有耳,鼎赖以行。倘耳既革,则行顿塞。虽上承离雉,而尚未及互兑之口。雉膏之美,伊谁食之。以耳革之故,几致雉膏见弃,有悔固宜。然五居文明之位,意在下贤。三有大美,五必求之。盖三至五为互兑,兑泽称雨。方将阴阳和合,以损其悔,亏损也。三上虽不相应,三五犹自相承。三虽耳革,承五则鼎耳犹可续,得故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失其义者,言应上则失宜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四为互兑之中,而在互乾之上。与内卦之巽分体,则已下不及足。又遇兑为毁折,故曰鼎折足。夫鼎实至四,则鼎已盈。盈则必溢,溢则必覆。惟不胜其任,故折足而覆餗。郑氏曰:鼎三足,三公象。餗,美馔也,是八珍之食。覆此公餗,全体沾濡,其形若此,所以云凶。餗与渥,皆兑泽象。当其受餗,岂意折足至餗已覆,且渥其形。是德薄位尊,智小谋大,力小任重者。盖自欺而兼误人家国事矣。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信如何者,言平日所自信者,果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五偶象鼎之耳,五离得坤中气,坤为黄,故曰黄耳。铉,举鼎具,贯鼎耳中以行鼎者。鼎耳虚所以受铉,铉贯耳,鼎始可举。五又自遯之二来,五在遯原为乾,乾为金,是金铉也。但阴居阳位,利于贞正耳。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鼎中实盈,故贯以铉,举而升之几筵之上,以为燕享之用。五阴虽非鼎实,而居中以求下,则在下之阳皆其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上以一阳亘鼎之上,则鼎铉也。鼎贯于耳,故五言耳。兼及于铉,耳待受铉,故上言铉,不再言耳。而金玉异质者,五为遯之乾,乾为金,故五铉曰金。上亦遯乾,乾又为玉,故上铉曰玉铉。本金器以玉饰之,则铉愈贵。不惟利鼎之养,兼且美鼎之观,故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阳居阴位,刚济以柔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