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履,为一阴五阳卦,自姤、夬二卦来。姤初升三,夬上降三。虞氏上九爻注曰:三上易位,故其旋元吉,盖谓自夬来也。
履虎尾,不咥人,亨。
一阴见二阳之上,曰兑。兑下乾上,卦名为履者,言兑往上履乾也。履,蹑也。咥,啮也。卦中有虎象,虎为咥人之物,履其尾而人不为所咥,故亨通也。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此卦何以名履?履者,以下履上之谓。乃兑柔履乾刚也。而又曰虎者何也?五以乾刚而居君位,乾为龙虎,故乾卦兼言风虎。君既象龙,而又象虎,故革五又言虎。变且大君之威懔然难犯,故韩子曰:批龙鳞而卦象曰履虎尾也。五为虎,四为尾。兑柔履之,夫虎尾可履,而虎口宜防。虎尾掉则首回,虎口张则必咥。上乾为首,下兑为口。虎口咥人,岂不谓凶?而曰不咥人者,盖以兑为口而又为说。兑说应乾,以柔事刚,不撄其怒,故致亨也。然下履五则谓之履虎尾,而五自履则谓之履帝位。帝者,君也。乾为君,即帝也。九五刚而不柔,中而不偏,正而无私。有此三德以履帝位,何有于疚?疚,病也。为其居乾之中,乾为大明,阳光炳耀,故无隐慝耳。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尔雅曰:礼,履也。曰天尊,泽卑。上乾下兑之卦,礼文秩然。故君子体此卦象,辨上下之分,以定民之心志。互离文明,故曰辨。兑为附决,故曰定。礼曰: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是其义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卦之所以名履者,谓以兑履乾。而卦之所以成兑者,谓以姤初升三。姤之巽易为履之兑,则此履而前往者,巽之素也。初距五远,无履尾之危,能安其素往,不踰分,故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二五俱阳,不能相应,是能择道以自履者。二为兑中,兑于地为刚卤,卤地平衍,故道曰坦坦。坦,宽平也。兑位正西,西地多阴,则为幽人。履坦坦之道,是幽人能正其履,不肯蹈危,故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不自乱,言不自乱其履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三以阴柔而居阳位,是妄履者。三在卦为正兑,兑为小仅,得离目之半,是目眇也。眇,小目也。三在姤为正巽,巽为股。今易为兑,兑为毁折,则股已伤,是足跛也。既眇且跛,而欲恃互离之目,互巽之股,以为能视能履。阴僭自用,而履虎尾,适当兑口。口必咥人,其凶立见。夫智能避险,固为保身之哲,而志在犯难,亦为致身之勇。刚健果敢,不惧虎咥,捍卫社稷,视死如归,为大君得其宜矣。盖兑在西为金,又互离为甲冑戈兵,故曰武人也。三与上应,上为乾,乾为大君也。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位不当者,阴居阳位也。阳居阴位,义同志刚者,刚不避危。武人事君,志宜如是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五为虎,三履之,四亦履之。同在五后,即同履虎尾。而三凶四吉者,以三柔而居刚位,则躁妄;四刚而居柔位,则谨畏。是四之所以终吉者,以愬愬故也。愬愬,孟氏作虩虩,惧貌。系辞传曰:四多惧,春秋传曰:天威不违【脱颜字】咫尺,可于履四见之。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
五以刚中而居阳位,所应所辅无一非刚,有断决而无游移,此卦辞所以曰虎也。于氏曰:夬,决也。居中履正,为履贵主。万方所履,一决于前,恐夬失正,恒惧危厉,故曰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位正当者,阳居阳位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考,稽也。旋转也。履为以下蹑上,五为履主,下爻皆履五者。至上则在五前,故不能上履而祇宜下视。上于夬为兑,上与三易,则下为兑而上转为乾。三为互离之中,离目主视。三上正应,是以离目而视我之祥善也。虞氏曰:乾为祥,乾为大始,是谓之元。然夬上原非乾,而今之为乾,乃由夬上与三一旋转得之。兑转为乾,故元吉也。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以夬之三易为履之上,阳为元故吉。吉不在三,而在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