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无妄为二阴四阳卦,自遯来。虞氏曰:遯三之初,此所谓四阳二阴卦,非大壮则自遯来也。蜀才曰:此本遯卦,刚自上降而为主于初。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震下乾上,卦名无妄。无妄者,实心也。人惟虚则有妄,妄则多窒。实则无妄,无妄则亨。是无妄自宜,夫亨而又利于贞。正者言人之实心,惟正则利。不正不惟不利,而且有眚。惟正乃亨,不正不惟不亨,而且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卦曰无妄者,盖由自遯来也。遯三来初,三在初之外,是为自外来。遯之乾如故,遯之艮易为震。震初刚为卦主,是为主于内也。震德为动,乾德为健。五中应二,相应则亨。二正五刚,刚正故贞。此所谓大亨以正也。夫乾德为健,而乾象又为天,所谓正者,由于动以天也。言此无妄云者,天命原如此也。盖人各有性,性具于人而实命于天。天既以无妄命人,人即宜以无妄应天,宜率以正道,修以正教。则无妄之行,始克大通而无阻。若三与上虽亦相应,而皆失位,是为匪正。匪正则宜有眚。倘犹恃此无妄以应事机,虽犹是此无妄之心,已失天命之本。上以乾天而居偏位,犹人虽有实心,而气质有偏,则有过中不及之差,违天之命,即为天命所不佑。佑助也,之往也何之者,言上位已尽,前无可往也。无妄匪正,其失如是,行则多眚,勿云亨利矣。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万物冬蛰,春至雷行,物皆反生。物当初生,其性未漓,故曰无妄。是天各与以无妄也。万物之畅茂由于震,万物之发育由于天,故曰茂对时育万物也。
初九:无妄往吉。
初以遯艮之止,易为震动,是往也。初以遯之阴柔,易为阳刚,是无妄之往也。人心以有所系,应多妄。初与四两阳不应,斯无妄矣,故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无妄者,无妄念也。二与五应,故因应以生妄念。盖二为正,震互艮。震为木,又为稼。震木而扶以艮手,则象耕。震稼而持以艮手,则象获。遯之初二皆阴,今三初相易,坤土在隐现之间。艮亦为土,有田象。曰菑畬,田一岁治曰菑,三岁治曰畬。夫因耕求获,因菑得畬,此原非妄。倘不耕而求获,不菑而求畬,则妄矣。夫先耕而后求获,先菑而后得畬,此亦非妄。倘甫耕而即求获,甫菑而即求畬,则又妄矣。妄念滋生,其何以往。惟是居中持正,不因耕而遽求获,不因菑而遽求畬,贪得之心不扰于内,往始利也。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未富未获也,而所以未获由于未耕。耕获如是,菑畬亦如是矣。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三不惟有应,而位亦不正,是所谓匪正有眚者。眚为灾,乃无妄之灾也。其灾维何?三为互艮,又为互巽。坤象在隐现之间,艮为手,巽为绳,坤为牛,为邑。如以艮手牵巽绳,系坤牛于邑,而三实为正震。震为行人,三初相易,是此牛为行人所得。夫牛虽系于邑,而得牛之人不在邑,则是牛已归行人,而不在邑。得牛之人固非邑中之人,而求牛之人即宜寻彼。得牛之人系牛于邑,固非妄,惟寻行人以求牛,始非妄。乃若不寻得牛之人,而惟求牛于系牛之处,系牛于邑,求牛仍在邑,自谓非妄而妄乃愈甚。是得牛者非邑人,而得灾者为邑人,此无妄所以利贞也。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四初俱阳,两阳不应,不应则无妄,是五上皆有应。惟四无应,守之以正,独见其可,故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五下应二,有应多妄。人心有妄,则为疾。五为乾中,乾体中实,是无妄之疾。疾宜用药,药可愈疾。而二在震艮之间,震为草木,艮为石,则二为五之药,即二实为五之疾也。惟不应二,不用二药,则得无妄之正。勿药有喜矣。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疾宜勿药,而妄欲用之,是试也,不可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上居乾终,下与三应。乾天本无妄,下应震动以行,则多妄。卦辞所谓匪正有眚者,三与上是也。有眚即无攸利矣。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夫所以有眚无利者,以无妄之行必致穷也。上位已穷,故前行有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