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雷风恒
卦辞: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导读

恒为三阳三阴卦,自泰来。荀氏曰:"乾气下终始,复升上居四也;坤气上终始,复降下居初也。"虞氏曰:"泰乾初之坤四。"蜀才曰:"此本泰卦,六四降初,初九升四。"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情欲之感,少者为甚,故少男少女两合之卦曰咸。至于有室有家,已非一日,内外交助,始终无间,则宜归诸长者。故巽下震上之卦名恒。恒惟亨通,乃得无咎。恒又利于贞正,惟正始恒也。恒又利于攸往,攸往利乃亨,无咎也。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恒者何久也,卦自泰来,以泰之初往上居四,是为刚上;以四之柔下来于初,是为柔下。刚宜升上,柔宜降下,如是则尊卑有序,故能久。刚上则变坤为震,柔下则变乾为巽。震雷巽风,两相亲与,雷起风从,风行雷应,如是则声气相通,故能久。且以卦德言之,则为巽顺以动;以卦体言之,则又刚柔相应。凡此皆可久之道也,故曰恒久也。恒为震巽,长男长女相与为配,固属常道,而恒由泰来,下升上降,乾天坤地推行不已。夫妇之道即天地之道也,故曰亨无咎,利贞也。乾坤为天地,亦为终始。虞氏曰:"乾为始,坤为终。"以泰之乾居坤之初,是坤中有乾,即终则有始,故曰利有攸往也。推之日月之照,四时之成,圣人之治化,无一不要于久,是在观者得其情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宋氏曰:"雷以动之,风以散之,二者常相薄而为万物用,故君子象之,立身守节而不易道也。"虞氏曰:"乾为立,坤为方,变为震巽,中有互乾。乾之立犹见,巽得坤初,震得乾初,以初易初,原位犹存,是不易方也。"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浚,古文作浚,深也。人事贵有其渐,以渐而进,乃能由浅及深。初自泰坤之四来居巽初,易坤迷为巽躁,是不为巽之伏而为巽之入也,故曰浚恒。夫恒以持久必至于浚,而在初即欲浚,则锐进速退,必不能恒。贞固以求之,凶无攸利矣。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恒以求之,由渐至深。然始即求深,则必废于半途而失其恒矣。

九二:悔亡。

二为阴位,阳刚居之,似有悔。然恒久之道,非阴柔所能胜也,故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惟刚故悔亡,实惟中故恒久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三居内卦外卦之间,又为巽之终。巽为躁,卦泰乾为德,变为巽之进退不果,故不恒其德也。二四为阳,三不能比而承之上,为正应而三为二阳所牵引,又不能应而承之。所承者众,而皆不能相比应,故可羞。德无常而羞亦无常,故云或人无恒德,至于不知羞所自来。贞守旧辙,吝疵不免矣。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羞来无方,无地自容。不恒者宜知所戒矣。

九四:田无禽。

四在泰为坤,坤地称田。今易为震,震为麋鹿,象禽而居互兑之中,兑为脱,是禽已脱去矣,故曰无禽。欲田而无禽可获,犹之欲恒而无其道也。虽欲立功,无由矣。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阳似能恒,而居偏位,故曰久非其位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五为泰坤之中,坤德为顺。柔而得中,故恒可守。然五为阳位,以阴居之,妇人阴象,妇德宜柔,故吉。今易为震,震为长男,乃夫子矣。夫子之德宜刚,柔非其类,故凶也。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从一而终,妇人之恒。盖惟柔故能恒,故以居阴为贞。若夫子,则当以义淑身,以义制事。倘为妇惑,优柔不断,几见惟妇言是用,可以久安而不丧亡者。

上六:振恒,凶。

振,动也。盖惟静则恒,动则不恒。上居震位之终,为动之极,失恒道矣,故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