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贲,为三阳三阴卦,自泰来。荀氏曰:此本泰卦,谓阴上来居乾之中,分乾之二居坤之上。虞氏曰:泰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上。
贲,亨,小利有攸往。
贲,文饰也。此卦亦上下两阳,有似噬嗑,而乃名贲者,颐象下动离上,震下故名噬嗑,此则上卦为艮,下卦为离,离火文明,有饰象焉,故艮上离下之卦曰贲也。夫文亦治世之具,故曰亨。而文非治世之源,故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卦之所以名贲者,以刚柔上下往来成文故也。荀氏曰:此本泰卦,谓阴从上上来居乾之中文饰,刚道交于中和,故亨也。分乾之二居坤之上,上饰柔道,兼据二阴,故小利有攸往矣。当乾坤未分之时,天玄地黄,各得正色。自上下分文之后,则玄黄,色杂,色既不纯,是有色不如无色。此杂卦传所以曰贲无色也。盖文盛宜反归质,故曰无色也。今于贲家论之,不论其色,惟论其文。自泰刚柔相易之后,艮为星,离为日,互坎为月,为云,日月星云,高丽于上,乃天文也。上为天位,泰二上往以成文,故曰天文。离为火,艮为山,互震为龙,交杂乾赤坤黄之间,有似绘山龙藻火于乾衣坤裳上者,此人文也。内明外止,灿着有节,故曰人文。以日月星辰观之,乾寒坤暑,易为艮春,离夏,则可以考察时序之变。以山火衣裳观之,居离南面,向明而治,艮德静止,穆然无为,则可以化成天下。此贲之亨通利和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王氏曰:山下有火,文明相照。山之为体,层峯峻岭,岩峦峭丽,参差被日光照耀,如以雕饰而见文章,贲之象也。君子体离之文,购庶政以明体。艮之止则狱无敢折。盖卦中有互坎,坎为法律,是为政得离明以照之,故曰明庶政。坎又为狱,互震甫动,艮即止之,故曰无敢折狱也。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以贲饰一身言之,初位在下,是足之趾而以离文贲之,是为贲其趾。初之前为互坎,坎为车轮。初为离,尚未及坎,是为舍车。舍车则行无资,而趾既贲则犹可以徒行,盖安步当车也。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义宜也,初本无位,徒行宜也。
六二,贲其须。
须,颐下毛也。二在泰为乾中,乾为首,乃与坤上相易,是以离文饰乾首也,故曰贲其须。盖须原无利于人,仅为面上之饰已耳。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颊上添毫,所以饰面。然非二与上易,则无由得,故曰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三居互坎之中,坎为水,润泽如濡。此贲之极盛者。夫礼胜则离,乐胜则流。贲至濡如,不有以节制之,则本质尽失,无为贵贲矣。故永持以正,则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陵,躐也。言文不躐等也,永持以正,不复于濡如之外有所加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由贲趾贲须,至于濡如,则贲文极盛矣。文盛则宜反质,而色之纯乎质者惟白,故上卦皆以白言。贲皤翰皆白貌,皤老人白也。两都赋曰:皤皤国老。马之白者曰翰。礼曰:戎事乘翰。四为文质适均者,体为互震,震为马,是为白马。又居互坎之上,坎为盗,是为寇。卦中阴阳相应者惟四与初,阴阳相配原属婚媾。因其与三相比,三亦为阳,四似比三不能应初,不知文质不可偏胜,质宜济文。白宜受采,四之皤如乘翰而来者,虽居互坎之中,实匪初之寇,乃初之婚媾也。宜得初离之文以成贲也。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四为阴,三为阳,四比三亦是阴阳相配,当位可疑。而四终与初为正应,故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贲至于五,不惟尚质,而且崇俭。盖艮为山,故象坵。艮又为果蓏,下为互震,震为木,故象园。荀氏曰:艮山震林,在山林之间,隐士之象也。夫五原为泰坤之中,坤为帛,言来聘此坵园中人,以贲饰此坵园者,不过此束帛之戋戋耳。帛璧色缯,五两曰束,戋古残字,盖坤易为艮,坤帛不完,言至少也。帛缯色白而又戋戋无多,以此言贲,可谓质余于文矣。即其固陋观之,似吝而俭为美德,终吉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贲至于上,是有色归于无色,较诸四之白马,五之束帛,则尤进也。直以为白贲而已矣。夫贲似不可言白,而白为五色之一,白亦未尝非贲。以白为贲,是有质不见文也,得贲之本,故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志蕴于内,文着于外,得志是得其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