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水地比
卦辞: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导读

比为一阳五阴,卦自复剥二卦来,复初升五,剥上降五。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坤下坎上,有一阳得位,以待众阴归附之象,故卦名比。原再,也礼曰末有原,春秋传曰原田每每,比有吉义,必须再筮得元善之长,永久贞正,乃可无咎。是无其德,不能致众人之比,而众人相比,亦宜择有德者比之,而后比乃正也。夫天下之众,岂能画一,而一人首出,万姓咸服,其有远人闻风,恐惧内不自安,来归版图,亦比之正者。至于恃险私据,顽梗不化,是为后夫,乃王法所必诛者,凶矣。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夫子释之曰:亲离则凶,众比自吉,是比吉也。比也者,辅也。一阳居尊,在下坤民顺从,相辅也。位在德元,羣阴往附,自不至聚散无常,以招咎过。而又必再筮得之者,以此卦一自复来,再自剥来也。复阳居下,剥阳居上,位皆非中,易为比。五刚始得中也,阳得中则为元,阳居正则永贞。既元且贞,无咎固宜。夫自一卦统观之,则为一阳五阴;而自一卦分观之,则坎上坤下,坎为劳卦,坤为国邑。是居国中内不自安者,于以率土称臣,望风纳赆,既免征诛,又沐圣化。上下相应,亦得比义。若夫不度德力,负固不服,如上六所谓后夫者,非比之善者矣。上自剥易复,阳上往则顺;剥阳下来,则逆。阳为夫,居五之后,故曰后夫。剥之上为艮,虞氏曰艮为背,上位在背后,无应乘阳。荀氏曰后夫谓上上逆礼乘阳,不比圣王,其义当诛。于氏曰后服之夫,违天失人,必灾其身,故曰凶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人之附君,犹水附地。地上有水,故象先王取比象,以建国亲诸侯者。盖剥上艮为门阙,复下震为诸侯。虞氏曰震为建,为诸侯。坤为万国,为腹;坎为心腹,心亲比,故曰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初为坤下,坤为土,信属土德,而在比家,是为有孚比之。初以己之孚信,上往比五,以信相比,何有于咎。夫坤既为孚,而坤又为缶。虞氏曰坤为器,为缶。郑氏曰缶汲器也。上为坎水,下为坤缶,缶在下位,水浮缶上,是为盈缶。有孚若是,虽初不应五,外之曰他,而居下亲上,终来相比。荀氏曰初在应外,以喻殊俗,圣人之信光被四表,绝域殊俗皆来亲比,故吉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初非五之正应,而以有孚比五,是有他也。比在于初,不惟有异于后夫,而与二之内比,亦较独先,故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五为卦主,二为正应。五在外卦,而二自内比之,此比之正者,吉也。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三非正应,而居上下诸阴之间,阴为小人,匪人象。是所比者,皆匪人也。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与匪人比,必受其伤。曰不亦伤乎者,欲比之者深思自得也。

六四:外比之,贞吉。

五阳居尊,众阴比之,是为臣比君。五居四外,四内比之,是为内比外。四本外卦,而五又在四外,故曰外比。四近五阳,而又当位,固得比义之正者,贞吉也。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外阳为贤,居四之上,宜以从之者比之。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五阳居尊位,是谓之王。阳明阴晦,是以阳明比天下者,故曰显比。比以求应,其有不来比者,王者亦不强之使服,如军礼然。郑氏曰王因天下显习兵于搜狩,为驱禽而射之,三发则已,军礼也。失前禽者,谓禽在前来者,不逆而射之,旁去又不射,惟背而走者,顺而射之,不中则已,是皆所以失之。用兵之法,亦如之。坤为田,互艮为狐狼,坎为豕,又为弓轮,为舆马,三驱之象。艮又为止,坎为隐伏,失前禽象。震为声音,复震不见,变为坤邑,邑人不诫象。既不专用夫刑杀,亦不怠玩夫武事,恩威兼施,坦白之衷昭然若揭。当夫人心未定,宜用文告而天下向应,坤邑之人有不待诫而自孚者,此比之吉也。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逆迎也,言禽之迎人来者,舍之。背人去者,曰顺,是顺行欲逸也。始射取之,五居坎中,比五即比中。邑人比五之中,若上有以使之。

上六:比之无首,凶。

上以剥之艮阳,易居于五,犹初以复之震阳,易居于五,而其吉凶不同者,盖下之往上为顺,而上之下来为逆。且震动则能先比来归,艮止则非道穷不降,故初则曰有孚,而上则为无首。首阳也,去剥之首以降五,是无首也,故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无所终者,穷极始比,戮斯及矣。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