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乾为天
卦辞: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元亨利贞。

一奇画阳数,伏羲画三阳以名乾,又重之为六画以成卦。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两合之卦各别有名,惟八纯卦不易名。此卦以所重亦乾,故仍名乾。余七纯卦放此。乾以下文王所系之辞也,名彖辞,又名卦辞。夏易首艮,商易首坤,惟周易始首乾。乾天也,天德难名,而以难名者名之,则元始亨通利和贞固四者,乃天德也。人君体乾以出治,元善长人,亨嘉合礼,利物和义,贞固干事。天德咸备,人事自应,惟圣王乃克当此矣。

初九:潜龙勿用。

此名爻辞,亦名象辞。初始也,凡画卦皆自下而上,下三爻曰内卦,上三爻曰外卦,下爻曰初九,阳数阳数九,阴数六。凡画卦皆以三起数,三三为九,故阳数曰九;二三为六,故阴数曰六。说卦传所谓参天两地而倚数是也。乾卦六爻皆阳,在十二辟卦为四月卦,四月纯阳无阴,是阳在四月为极盛。然阳虽盛于四月,而阳之生则始于十一月。故于氏谓初九为十一月之时,九二为十二月之时,九三为正月之时,九四为二月之时,九五为三月之时,上九为四月之时也。夫辟卦皆以阴阳消息为义,而乾卦则为以阳消阴。初仅消坤一阴,一阳生于五阴之下,犹之龙潜地下也。龙,乾象。九家易曰:乾为龙,万物莫神于龙,故以龙象乾。初则尚在坤地之下,故曰潜。盖其时尚宜隐以休养其德,而未用于世耳。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二则消坤二阴,已出乎潜不在地下矣。地上为田,龙在田是龙见也。夫龙为君象,即大人。龙见即大人见。于氏曰:阳气将施,圣人将显,有此盛德,位虽未尊,而其德已足以化民,故利见之。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惕,惧也;厉,危也。于氏曰:爻以气表,繇以龙兴,嫌其不关人事故着君子焉。君子虽秉天德,亦尽人事。位居两乾之间,乾而又乾,惟恐内外或有间断,其惕若也。盖自朝至夕,终日如是。日,阳象;故乾象。内卦已终,故曰终日。虞氏曰:坤为夕,三消三阴,外坤全见,故曰夕。夫惕惧则必危厉,而进德修业,又何过之不补哉?故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五为天位,四与五比,则近于天矣。然阳息至四,五上两爻犹为阴,阴水象。四居二阴之下,故曰在渊。渊者,下不离地而上可与天接,故文言传曰:中不在人也。四龙虽不在人,而尚未及于天。倘欲下离于渊,则不能不,需夫跃。于氏曰:跃者,暂起之言;或疑辞,审时而跃,不致躁进,故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五为卦主,此乾天也。既有天德,又居天位,取象于龙,则已出渊而在天,盖神化莫测,乘气以上飞矣。阳动上升,故曰飞。盛德大业,万物乐覩见此大人,何利如之。

上九:亢龙有悔。

阳息至上,坤象不见。刚而无柔,此龙之亢者。王氏曰:穷高曰亢,知进罔退,故有悔。

用九:见羣龙无首,吉。

乾六爻皆刚,至上则刚极而亢。欲用阳刚,则宜以柔济之。有羣龙无首之象,六爻皆阳,故象羣龙。上位为首,以上亢为戒,不欲以刚见用,故曰无首。首为一身之阳,身动首必先之。龙无首,则动不可见,是首藏也。盖刃利先缺,弦急先绝,惟刚不过刚者,乃得其平也。故吉。

彖曰: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此为彖传,孔子所作,以释彖释辞。大传曰:彖者,材也,谓统论一卦之体材也。大哉,赞辞。元始也。九家易曰:阳称大,六爻纯阳,故曰大乾者,纯阳天之象。观乾之始以知天德,惟天为大,惟乾则之,故曰大哉。元者,气之始也。乾之元气,万物之初生皆资之,此一元为乾之本也。统本也,故乾元曰统天。此释乾元也。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万物之资生,惟天天生之天,又有以养之。云行雨施,泽溥无垠,则流动形见者,生机盖莫遏也。此释乾亨也。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有继天之圣,出体乾四德之义,而大明夫贞之终统于元之始,则原始要终,终则有始。四德往来循环不息,而一卦之时位成焉。卦有六位,位各有时。六位皆阳,是为六龙。初二三四五上为位,潜见惕跃飞亢为时。位以时成龙,以时乘御,行天下化驰若神。此圣与天合德之象也。盖由元而亨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乾道一阴阳也,阴阳变化莫测,端倪郑氏曰:先有蒨形,渐渐改者谓之变;虽有蒨形,忽改者谓之化。凡物秉受太和之气以为性命者,道皆有以保合之,使之各正以遂其生。此释乾之利贞也。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圣人体利贞以为天下王,则庶物康阜,粲乎隐隐,各得其所。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此名大象,孔子所作,以释一卦之象。天乾之象,健乾之德。行者,阳德主动。天体三百六十五度有奇,天一日一周,固健于行也。君子体乾象,自强如乾之健,不息如乾之行也。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此谓之小象,又名象传,释爻辞也。阳龙也,下潜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功虽未着,而德之及物已远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反复乾道,无少间断。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跃不遽跃,见可而进。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郑氏曰:造为也,大人在位,所为乘时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天道亏盈,故不可久。

用久天德,不可为首也。

不可为首,无首乃宜。

文言: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此名文言传,孔子作之,以绎文王之辞。故曰文言。元始也,于时为春,万物各得其性,故曰善之长。亨者通也,于时为夏,万物各成其形,故曰嘉之会。利者和也,于时为秋,万物各协其宜,故曰义之和。贞者固也,于时为冬,万物各归其根,故曰事之干。干者,木之本,枝叶所倚也。此释四德之体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元德为仁,惟仁可以统万善。亨德为礼,惟礼可以合众美。利德为义,物不得宜则乖而不和。贞德为智,事不有干则散而难固。四德在天曰元亨利贞,四德在人曰仁义礼智。而不及信者,以信分寄仁义礼智中也。此释四德之用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世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此释初九爻辞也。易谓变易,不见是者,人不以隐为是也。郑氏曰:确坚高之貌,拔移也。阳德至刚,刚则有守。变坤之初而居下位,不求人知,不为人誉,体为震。震为动为喜笑,震动固可行也,然必乐而后行。前犹有五阴为坤,坤为乱,坤乱又宜违也。然必忧而始违,龙德之潜用,舍不失其守,其隐居有如此者。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此释九二爻辞也。九家易曰:乾为言,乾阳至健,阳为动物,故曰行。庸常也,诚者实心也。阳实阴虚,阳正阴邪。二变坤中,存阳诚实以防闲阴邪。善公诸世,德博及人,已足以君天下。虞氏曰:乾为善为德,说卦传曰乾为君。二位正中,故以君德归之。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此释九三爻辞也。虞氏曰:乾为德,坤为业。乾阳前往以消坤阴,故曰进德。坤柔得阳以刚相济,故曰修业。乾阳内实曰忠信,乾为言曰修辞。阳刚德健故诚曰立,阳性主动故曰至。内卦已尽故曰终之。居内卦外卦之间,故曰上位下位。盖言三进德居业,不忘乾惕所以无骄忧之咎。居上下而各得其所也。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羣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此释九四爻辞也。四居外卦之初,前息消坤,宜上不宜下,宜进不宜退,而乃无常无恒者,非为阴邪所惑,坤阴之羣难离也。盖进德修业,意在审时前往,不欲躁进耳。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此释九五爻辞也。阳息至五,则乾天得位。下有伏坤,有似天位乎上,地位于天之下。然者因是天地之间,万象昭著。震雷巽风,各以声应;兑泽艮山,各以气求;坎水流湿,离火就燥。且云生山泽之内以从乾龙,风助雷震之势以从坤虎。莫不默然感通,交相契合。虞氏曰:乾为龙,云生天故从龙也;坤为虎,风生地故从虎也。是乾天坤地为六子所从出,而雷风山泽水火亦因以相应相求,相流相就者。感应天地,犹之圣王兴起于上,制作文为万物乐覩。凡物之得乾气者生,俱亲上;物之得坤气者生,俱亲下。物虽不一,各以类从,故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此释上九爻辞也。位谓君位,处君之上故无位。阴为民,上九消坤已尽,纯阳无阴故无民。阳刚过亢,不能下。贤在下,诸贤亦无为上辅者,故动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

言在下未用。

见龙在田,时舍也。

舍次也,言暂次于田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行谓进修,事谓德业。

或跃在渊,自试也。

欲用于世,自试以审之。

飞龙在天,上治也。

既在其位,平治天下。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盛极衰伏。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用九曰乾元者,卦尽则反贞,下起元也。上治谓治天下,天下治谓天下已治。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初生一阳,卦为复,建子之月。阳伏重阴之下,故曰潜。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二阳上见,卦为临,建丑之月。阳出于地,万物各含生意,故曰天下文明。虽不在位,然天下已被其化。文王以文德兴周,周公以礼乐成周。虽居臣位,而天下文明矣。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三阳已着,卦为泰,建寅之月。阳气毕达,生息不已,行与时偕也。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阳至四爻,卦为大壮,建卯之月。乾道内外更革之时,革更革也。言万物至此坼甲脱胎,有变化焉。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五阳得位,卦为夬,建辰之月。天下之物,咸乐天德,承帝泽焉。惟有是德,故居是位。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上为纯乾,建已之月。阳气极盛,也与时偕行则无悔,偕极则穷,故有悔也。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则法也,阳济以阴,万物成实。天之法则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乾有四德,以体言之,由物之始以及物之终,莫不毕贯。至于性情胥见,则物成矣。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至于四德之用,则更广远无垠。美利利物而不言利,盖以利倘可名,则利狭矣。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以六爻之体言,惟九五为大,纯粹不杂也,精密也。旁广通达也,五以阳居阳位,不杂阴柔,故曰纯粹。居中得正,不邻邪曲,故曰精。其余诸爻亦各有义,宜并五爻发挥之,推广以尽其蕴也。盖其体既大,其用亦广。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六爻又有其用,盖六爻即六龙也。龙以时兴,乘之以御天下。龙之所托为云,龙之所降为雨。云行雨施,泽被万物,无不得其所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德修既成,然后可见诸行事,以为世用。初行未成,故宜潜。曰君子弗用者,斯未能信而遽任重责,君子不如此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君子之德,有由成则在学问,宽仁数事。虞氏曰:阳在二兑为口,震为言为讲论,坤为文,故学以聚之,问以辨之。震为宽,仁为行,谓居宽行仁。德博而化也,重言君德者,大人善世不伐,信有君德,后天而奉天时,故详言之。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三以阳居阳位,曰重刚。上不及五,下已踰二,居可危之位,而乾惕以处之。此敬慎所以不败也。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四以上乾接下乾,亦曰重刚。三四人位而曰中不在人者,以居三之上而与天相近也。值上下难定之际,而有所疑以审可否则无躁进之咎矣。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初则言潜,二则言见,三则言惕,四则言跃而不言飞者,以初德未成,三四德成而未得中。二虽得中,二非君位。然则德位兼全者,其惟九五之大人乎?夫大人者,据天德履天位,以应天运。天之所覆者为地,天地之德即大人之德也。日月皆丽乎天,日月之明即大人之明也。天运一周四时已备,四时之序即大人之序也。天分阴阳,阳为神阴为鬼,神鬼之吉凶即大人之吉凶也。大人先天以出治,而天应大人,是天在大人之后。凡休征祥应,不违大人之治也。大人后天以出治,而大人承天,是大人在天之后。因节宣气化,以奉行天之时也。盖大人即天也,人为日戴天而不知天之高者,鬼神乃天所使令者。人与鬼神不敢违天,岂敢违大人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惟知进存得,不知退亡丧,此所以为亢也。

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不失进退存亡之正,非圣人不能。重言以赞之所以戒亢悔,以见羣龙无首之吉也。

此第六节言六爻进德之序,始言成德,终言达天,以见作圣之功备于易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