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风雷益
卦辞: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导读

益,为三阴三阳卦,自否来。虞氏曰:否上之初也。蜀才曰:此本否卦,乾之上九下处坤初,坤之初六上升乾四。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恒交对之卦谓之益,益饶也。益以利人人,未有不乐受益者,故攸往利。利人宜有所往,苟能益人,宜不避险阻以前往,故涉大川亦利。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震巽两合之卦,何以名益也?彼雷风恒交对为风雷益,究之上巽下震,无所为益。犹之上艮下兑,无所为损,而乃名曰益者,则以卦自否来。否为上乾下坤,损上乾以益下坤,有损上益下之义焉,故名益也。夫同此上下,损益何以异名?盖损下益上,有似上之取下,故不曰益而曰损。而损上益下,有似上之惠下,故不曰损而曰益。卦辞乃曰利有攸往,何也?盖下为震,上为巽,动而复巽,则日进日上。且泰四下来以成益,而初亦即上往以受益。上欲益下,而下即上往应之。虽四初位偏,而益之有道,得乎中正,即有福庆,故曰攸往利也。又曰利涉大川,何也?水阴象为川,阳行历阴为涉。否乾之四来降坤初,下历二阴,始得其位以成震巽。震巽位东,皆为木,是为木道。震木行水,巽风助之,木道乃行,故曰涉川利也。而二至四为互坤,坤为民。震为喜笑,是为民说。卦体中虚,象大离。离为明,离大则光,亦大,是为大光。益民至于民说,则益道得矣。益道至于大光,则民说宜无疆矣。损上益下,是损否四以益初。自上下下,是自上卦下来居下位也。夫损固有其时而益亦有其时,否上为乾天,天施膏沃,益者也。否下为坤地,地坤变为震,震为反生,是为地生,受益者也。天施地生,得益之时,其益无方者,言因时制宜,不拘成法以益之,故其益得民之说。是益之道与损之道,同一与时偕行尔。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雷动风散,交相益者,君子象之。迁善如震之动,改过如风之散也。否为上乾下坤,乾为善,坤为过。乾下居初为震,震德主动,是谓之迁。坤上居四为巽,巽风主散,是谓之改。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四与初为卦主,初为受益之主也。夫益之即所以利之,而上之益下,则莫大于因其所利而利之。利民之大者,农事是也。农事曰作,史曰日出而作,书曰平秩东作,盖震为出,为作,又为稼。于时又为春,农事兴于春。用民为此,上无利民之费,而下已得厚生之源。受益之事,无有大于作者,故元吉无咎。虞氏曰:大作谓耕播也,大传云耒耜之利,盖取诸益。初为卦主,故以全象归之。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厚犹多也,民任农事,乃民之分。用民为之下,民不厚于任事,而上之益下已厚矣。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损之五反之为益之二,损以上为卦主,非五正应,故五云或益之。益以初为卦主,非二正应,故二云或益之。损以五在互坤之末,云十朋之龟,弗克违。益以二在互坤之初,云十朋之龟,弗克违。特损五以阴居阳位,即云元吉。而益以阴居阴位,惟永贞乃吉也。且初为震主,震为帝。说卦传云:帝出乎震。二与初比,与五应,五为君位为王。王用二以享事上帝,是以二有馨德可享百神,故以用之者益之也。益莫大于此矣。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外谓四之初也,卦体所以成此大离之龟者,由于否四来初,非正应,故曰外。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吉事可以益人,凶事亦可以益人。三多凶,故以凶事益之。迨至屈极思伸,穷极思奋,塞极思通。上不必实有所益,而下己受益矣。向或诡诞不经也,而今则体大离以有孚。向或偏颇不惩也,而今则演爻位以中行。盖初至五中虚,象兼画之离。三四居六爻之内,为一卦之中也。且又以上巽为命,下震为玉。虞氏曰:巽为命,九家易曰:震为玉。巽命象告,震玉象圭。告公用圭,以将诚信为有益之者,故致此从可知恐惧为修省之本,晏安乃酖毒之媒。凶事虽异乎吉事,而其益人则一也。有过皆补,无咎宜矣。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固有之善,非有凶事以激之,则不出。用此益人,是以我之所固有者益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此益下之主也。益下之事多端,而莫大于迁国。否下为坤,坤为国。四降为初,变坤国为震,动则迁国矣。夫国有所依,则国势乃固。而至于迁国,则尤固于有依。春秋传所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是也。然迁国事大,主者惟公。四位为大臣,而与三同居六爻之中,则必由中以行。又居巽下,巽为告为风,巽风善入,嘉谋入告。冀公从之以享迁国之利,盖国惟无益于民,始可言迁。而既欲迁国,则实计有益于民。迁国惟四是依,则四之益下大矣。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志,意也。公意或不及此,冀四告从以益公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五为君,以阳刚居阳位,是以实心益下者。心之蕴于内者曰孚,心之见于事者曰惠。有惠民之实心,不问民之感激与否,而惟以孚信将之。如是则大善而吉,而民之受惠者亦以孚信报之,而惠我之德。惠我以德,是由于上以德益下,惠非小惠也。否乾为德,德及下民曰惠,乾又为施,故曰惠心。乾为言,以四益初,乾言不见,故曰无问。初得乾成震,是惠我德也。如是则益之道乃尽,益之效乃神。益下之迹亦泯其形而不可见,此益下之极则也。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上为巽末,巽为利,是求利而不知益人者。巽为进退,为不果,是无恒心者。不能益下,而转求下益,下之待益者为震。因上莫益而亦莫能益上,或恃震刚躁动以击之。其所以致此击之之凶,由于立心勿恒,不知定交而求之义耳。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偏辞者,惟言下宜奉上,不言上宜惠下,陷于一偏自利自私,求下之益也。击之者,为下而云或者,以益之者勿恒,而击之者亦勿恒也。外来者,言击者不必为正应,击之者众,无主名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