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蹇,为四阳二阴卦,自小过来。四往升五,五来降四。彖传曰:往得中,言小过四阳往居蹇,五得中也。虞氏谓观上反三不合。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坎居于外,内艮则止,坎为蹇,蹇未解,不宜遽行也。故艮下坎上之卦名蹇。时既逢蹇,宜行平衍之地,不宜蹈危险之区。于是有济蹇之大人出,利于见之。如是,则蹇不长,蹇可以出,适荡平也。故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蹇者,难也。坎险在前,难进也。既已见险,则即不宜蹈险。内为艮止,见险而止,非有坎智者不能也。是知惟明哲之人,乃始克慎行止。时既为蹇,则不宜履险,而惟宜履顺。内卦为艮,艮位东北。东北之对向为西南,西南坤方也。坤为地,地势平衍。而蹇自小过来,小过四往之五,坎得阳中,而四五相易,坤象在隐见之间。且坎为坤索,乾中坎得坤体,得平衍之地矣,故云利也。东北为艮方,艮为山,山势险阻。坎为水,水流不上行其道已穷,故曰不利也。顾东北不利,即不宜往东北以犯难,而西南维利,则尤宜往西南以立功。盖不往则蹇常存,惟前往则蹇可济,是不可坐安于蹇也。然则欲济蹇者,非阴柔所能胜,惟九五刚中之大人,居尊位履坎中。坎为水,为智,以智处蹇,见险能济。守五之正,以治坤邦,善用蹇时。较之未蹇,有事半功倍者,蹇之时用,岂不大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陆氏曰:水在山上,失流通之性,故曰蹇。君子体之,言水在上,终宜反下,因得反身之象。水在山上,不能就下,宜修山以疏通之,因得修德之象。艮为背,象反身。坎中实,象修德。前有坎险,不宜前往,故宜反身。反身者,即爻辞所云来也。后有艮止,则宜退守,故云修德。修德者,即彖传所云智也。
初六,往蹇,来誉。
坎险在前,故不宜进,而宜退。进则谓之往,退则谓之来。若初则前往有地,退后无地。然自守本分,不事躁进,则已不至陷于坎险,得艮止之义矣,来誉矣。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宜待致誉,不宜往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二为臣位,上与五应,五为君,是王也。二为五之臣,则二即王臣。二至四为互坎,此谓之蹇。上应九五,坎中此又为蹇,故曰蹇蹇。夫前为蹇蹇,可以无往;而此不言退避者,盖有故也。致身事君,臣子之职。不有其躬,臣子所宜。匪躬以济蹇,王臣所以不避蹇也。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九三,往蹇,来反。
三以阳居阳位,似有济蹇之才。而前接正坎,是为往蹇。来下为艮,是为来反。艮为背,三为艮主,故曰反。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反居于内,不往外以致蹇,故曰喜之。
六四,往蹇,来连。
四居正坎,互坎之间,此连坎也。前往固蹇,来后亦与坎连,故曰往蹇来连。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九五,大蹇,朋来。
五阳得中,又得正位,此卦辞所云大人也。而居正坎之中,为蹇之主,则天下之蹇皆归之,故独别之曰大。欲济大蹇,独力难胜,贵朋来以助之。朋者,卦辞所云见大人者也。与五同德,共济艰难。盖有朋来,则蹇庶几可解矣。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卦名曰蹇,故皆宜来不宜往,诸爻皆然。即上亦何独不然?往固蹇矣,来从于五,则吉。盖五为君,硕人也,即大人也。硕,大也,故曰来硕。见此硕人,又值卦尽,则蹇宜解,不至长蹇矣,故利。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内谓五,五为贵者,上宜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