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地雷复
卦辞: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导读

消卦,坤卦变体,纯坤之下,一阳初生,卦名复。上为五阴,下有一阳,兼震象。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一阳将尽于五阴之上,有剥落象,故坤下艮上之卦名剥。一阳初生于五阴之下,有复反象,故震下坤上之卦名复。剥则众阴剥阳,则阳不利;复则一阳消阴,则阳渐亨。剥之一阳从坤上出,复之一阴从坤下入。一出一入,彼消此息。消者,艮;息则为震坎疾,不见,故曰无疾。虽坤朋在上,阴柔尚多,而至于复,则阳虽微而渐息,阴虽多而渐消,故曰无咎。复为十一月卦,与剥相对。剥余一阳,复生一阳,则此一阳之生乃自其道反来也。由剥之上计之中,历纯坤六爻至于复初,初一爻为一日,则七日矣。变月言日以来者,阳也。来复于下,前往则阳愈盛,故攸往利也。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复何以曰亨也?下卦为震,震德动也;上卦为坤,坤德顺也。震为反生,序卦传曰:"剥穷上反下",是阳刚自上反来,震动于下而顺以行之。出于上即入于下,入于下者为阳,是阳从此前行而渐长也。阳行即天行,阳长即刚长。阳来于下,天地之心见焉。虽阴阳消息无非天地之心,而天地之大德曰生,则阳复乃其心也。故天地之心见于复也。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坤地至静,雷动于中,复之象也。至日,阳生之日,闭关止行人,欲以养此微阳也。坤为阖户,故曰闭关。巽为商旅,震下伏巽,巽象不见,故曰商旅不行。巽又为命令,坤为方,巽象不见,故曰后不省方矣。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阳尽于九月至十一月,阳始来复,岂曰不远而云不远者,盖深幸其来。谓阴已极于上,阳即反生于下也。复则无大悔矣,祇大也。震得乾初,故曰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初为卦主,阳复在初,犹之人方失足而即复反也。以天运言,以阳复为天心之见;以人事言,以性复为修身之基。虞氏曰:"坤为身,阳自坤初下息,是修坤身也。"

六二:休复,吉。

卦之所以名复者,由于初阳,二为阴而亦曰复者,言少休息则复即及之矣。犹人有过未能遽改,少俟时日而渐改,亦不失为善也,故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下仁者,言仁在下,指初也。阳和为仁,阴肃为义,震得乾初,故曰仁。

六三:频复,厉无咎。

三又远于初矣,而仍曰复者,言频复之乃克及此也。夫复利于速,复至于频,则有日望其复而恐未能者,故厉。频犹曰复,故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卦有五阴,四居五阴之中,故曰中行。卦仅一阳,惟四与之相应,故曰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道谓初,从者应之也。

六五:敦复,无悔。

敦厚也,言复至此,复亦厚矣。五为阳位,阳宜复之,五复为阳,适如其分,故曰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考察也,居中自察,言必敦复乃克无悔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上为坤终,坤为迷,是迷复也。异自内生曰眚,害物曰灾,坤迷至终必生内乱,是有灾眚也。坤又为众,为师,是为用行师。坤又为终,为死,是为终有大败。坤为国,震为侯,一阳为卦主,是为国君。荀氏曰:"国君谓初也,盖复极于上,阴又将息于下,反侵震主,是以其国君凶也。"十阴数,凶至十年弗克征伐,凶之久为何如。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君初也,复至于上,阴生于下,变为姤与复反。震阳为阴,故曰反君道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