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节为三阳三阴卦,自泰来。虞氏曰:"泰三之五,天地交也。"
节,亨,苦节不可贞。
节,竹约也。言竹之节有如约束然者,是以物有约束皆曰节。水归于泽,亦有约束之义,故兑下坎上之卦亦曰节。夫奢易致穷,而节则崇俭。俭易有余,不为物困,故亨。然节贵适中,倘过为节制,则阻塞难行,其节苦矣。苦节不可贞守也。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节何以亨也?盖节自泰来,泰卦阴阳类聚,乃三升为五,五降为三,则刚柔分散而不聚。泰五为阴,今以三阳往易,则刚得中位。分刚为坎,分柔为兑,水汇泽中,水有限制,故象节也。泰乾为施,施过则奢。泰坤为吝,过俭又固。易为坎中,象节得中,故曰节亨也。夫节以中为则,不及者失之,过者亦失之。不及固不得谓节,过中虽亦名节,而其节独苦。苦与甘反,苦为火气,甘为土气。泰上为坤为土,坎得坤中,故五之节曰甘。卦至于上,则道已穷,道穷则变。坎下伏离,离火炎上,故上之节曰苦。即以水气衡之,水生于西而旺于北,死于东南。当其初生源泉混混,不舍昼夜,取以供酌,清澄寒冽,故水以流动为甘。至已朝宗,水行已穷,失其本性,积成斥卤,故水以死败为苦。是节为束缚世人之具,似坎险之不可踰越,惟以兑说济之。说以行险,节得其中,庶几亨通,不至于穷而多窒也。推之泰原为坤乾,是为天地。三五相易,互震为春正,兑为秋上,坎为冬伏,离为夏,是四时因节而成也。而坎又为法律,兑为附决,则是节以制度也。惟有节,则财始能裕,民始能安。泰乾为金,曰财,而易为兑金,财仍不伤。泰坤为众,曰民,而易之为坎,坎亦为众,民仍不害。则节固可行也,不必取鉴于苦节而疑节难通矣。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水归于泽,未盈则受,既盈则溢,节之象也。君子制度数,议德行,皆体节义。数数计如一十百千之类,度法度如寸丈咫尺之类。泰坤为众,象数为均,象度变为坎之法律以制之。泰乾为德,乾行至健,变为兑之口舌以议之。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泰乾为辟户,为人。变为兑,则人与户俱隐。虽上与四应,四体为坎,坎为宫,象庭,而前未及互震,是震足未行至前庭也。盖慎密之至也,故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居节之初,不宜妄行。惟知通塞之宜,始能塞所当塞而不出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二之前为互艮,艮为门庭。以互震之足前行出之,则得节之时义矣。盖初宜节以守己,而二宜节以立行。倘复不出门庭,是自坐困失时也,凶矣。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虞氏曰:极,中也。言失宜出之时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三居兑上,泽满则溢。如人极奢之后,渐至困苦而深悔其不节。互震之声出于兑口,是嗟若也。由是变奢为俭,亦可谓善补过者,故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四:安节,亨。
四与初应,坎水归就兑泽,已无泛滥之虞。而且互震将终,上遇艮止,是不待勉强,自然受节者,故曰安节。阴柔得位,不溢法度,可以辅五以节制天下,而所向无阻也。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五在泰为坤,坤为土。甘为土气,五在节为坎,坎为泉,泉水亦甘。此得中之节也,故曰甘节。夫味甘则适口,节甘则宜人。前往则被泽者多,故曰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上为坎终,道穷则变。坎下伏离,离火上炎,则反甘为苦,故曰苦节。夫节至于苦,则固陋艰难在己,先不自适,而且吝啬过甚,易致众怨。固守不变,实有因节得祸者,故曰贞凶。祇是爱惜物力,自奉有余,不致暴殄天物,故悔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