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四库全书》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 经部一 * 易象钩解 * 易类

【臣】等谨案:

易象钩解四卷,明陈士元撰。士元字心叔,应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滦州知州。是编专阐经文取象之义。

前有士元自序称:“朱晦庵、张南轩善谈易者,皆谓互体、五行、纳甲、飞伏之类俱不可废。盖文周彖爻虽非后世纬数琐碎,而道则无不冒焉。传注者惟以虚元之旨例之,有遗论矣。其履卦注又曰:‘京房之学授受有自,今之学士大夫摈斥不取。使圣人不因卜筮而作易,惟欲立言垂训,则画卦揲蓍何为哉?’朱子曰:‘易之取象固必有所自来,而其为说必已具于太卜之官,今不可复考,亦不可谓象为假设。然则京氏之学安知非太卜所藏者耶?’云云。”

案:太卜之法虽不可考,然《左传》所载变爻、互体诸占,犹可以见其崖略。汉易自田何以下无异说。孟喜六日七分之学云出田王孙,而田王孙之徒以为非焦赣直日用事之例。云出孟喜,而孟喜之徒又以为非刘向校书亦云。惟京氏为异党。《汉书·儒林传》源委秩然,可以覆按。京氏书虽多散佚,而《易传》三卷犹存,其占法亦大概可考,与《左传》所载迥殊。士元以京氏易当太卜所藏,殊为无据。且京氏之法绝不主象,引以为明象之证,亦失其真。然其谓易以卜筮为用,卜筮以象为宗,则深有合于作易之本旨。故所论虽或穿凿,而犁然有当者为多,要胜于虚谈名理、荒蔑古义者矣。

是书每卷标目之下,皆题“归云别集”,卷数自五十八至六十一。盖当时编入全集,如李石《方舟集》收《易互体》之例。其序又称:“往为彚解二卷,括其大凡。”考《明史·艺文志》载:“士元《易象钩解》四卷,《易象彚解》二卷。”则彚解亦明象学者。今以未见其书,故不着录焉。

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 【臣】陆锡熊 【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