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山火贲

山火贲
卦辞: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亨,小利有攸往。
卦自泰来,泰有乾坤之体,变爲艮离之贲。贲,文也,文物之杂也。周官画绘之事,杂五色曰玄与黄相次,又曰青与赤谓之文。贲有乾坤之变,乾天玄也,坤地黄也,离火赤也,艮山青也,故曰贲。卦变上六之柔来文九二之刚,是文虽柔而质刚,又得中正,故曰亨。九二之刚上文,上六之柔,是文虽刚而质柔,又非中正,故曰小利有攸往。隂爲小,上六是已。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初九以阳刚之资,秉文明之德,而在下无位,不能贲於天下,惟饰其一身而已。贲其趾者,饰其身之所行也。何以饰其所行?惟义所在而已。六二贤臣,有乘车之贵,初舍二之车而徒行,以从六四之正,应是所以贲趾者在此而不在彼,故孔子曰义弗乘也。初居卦下,有趾象,又六四互震,震爲足,六二互坎,有车象。
六二:贲其须。
宋儒以须爲须,非也。易以上爲首,初爲尾,正例也。三居下卦之上,亦得爲角,四居上卦之下,亦得爲尾,变例也。二在咸,艮爲腓,在明夷,爲股,非须之位。若以贲趾爲主,则濡如皤如,何谓哉?须者待也,初四相应而贲,二与三五与上相近而贲,六二柔中与五无应,须待九三与之俱起,故孔子曰与上兴也。二居互坎之下,变则下卦成乾,乾下坎上,是爲需,需须也,故曰贲其须。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三居离上,文极矣。互坎爲濡,濡润也,言文之润色者也。诗曰:六辔如濡,亦言其光美而沃泽云尔。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皤,白貌,四变互巽,巽爲白,故四上俱有白象。下卦互坎,上卦互震,有马象,下体离也,有飞翰之象。四疑初之诱於车饰以从二,而初乃舍车,是四之婚媾也。所以质素相贲,白首不变其往应之心,如马之有飞翰,速而决焉。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丘园,闲旷之地,谓上九也。五无应於下而贲於上,故束帛戋戋。帛,五匹爲束,戋戋,委积之貌,此贲贤之礼也。然徒丰其仪文而弗与其位,则不免於吝。上变成坤,坤爲帛,爲吝啬,故有是象。
上九:白贲,无咎。
白贲是所谓丘园之贤也。昔者孔子筮得贲卦而不怿,门人问之,孔子不答。盖孔子欲爲东周兴起文治,而此卦小利有攸往,又六爻舍车须濡白马白贲,此孔子所以不怿也。故终爲素王。然孔子虽不贲於当时,而删述之功则贲於万世,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其爲贲也大矣。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