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之第五十九
《涣之乾》。獃风阻越,车驰揭揭。弃古追思,失其和节,忧心惙惙。
详《需》之《小过》。第三句汲古作弃名追亡,元本作弃古退思,兹依宋本。又揭揭,汲古讹竭竭,依宋元本。
《涣之坤》。蛇得泽草,不忧危殆。
此用涣象。 巽为蛇,震为草,草在坎中,故曰泽草。 坎为危殆,震解,故不危。
《涣之屯》。两犬争鬬,股疮无处。不成仇讐,行解却去。
互艮为犬,正反艮,故曰两犬争斗。 艮为节、为疮,巽为股,巽伏,故曰股疮无处。 坎为仇,巽为隙,震解,巽伏,故曰不仇、曰解隙。
却,同隙,宋元本作邪,汲古作却,依局本。
《涣之蒙》。因祸受福,喜盈其室,求事皆得。
坤为祸,震为福喜,艮为室,坤多,故曰喜盈其室。
《涣之需》。江有宝珠,海多大鱼。亟行疾去,可以得财。
乾为江河、为玉,故曰宝珠。 伏坤为海、为鱼、为疾、为财。
有,宋元本作多,亟疾作疾亟,依汲古。
《涣之讼》。三牛生狗,以戌为母。荆夷上侵,姬伯出走。
详《坤》之《震》。三牛,宋元本作三年,依汲古。
《涣之师》。安息康居,异国穹庐。非君习俗,使伯忧惑。
详《蒙》之《比》。末句宋元本作使伯心忧,兹依汲古。惑与俗韵,忧不协。
《涣之比》。行触天罡,马死车伤。身无聊赖,困穷乏粮。
《参同契》二月榆魁临于卯,麦生,天罡据西。注:天罡,即北斗。睽之渐曰:魁罡所当,初为败殃,是天罡所指之处亡也。 艮为星,故曰天罡。 艮卦数七,北斗七星,象尤切也。 坤为车马、为死伤、为身、为穷乏,震为粮,震覆,故曰乏粮。
罡,汲古讹纲,局本又讹网,依宋元本。
《涣之小畜》。裸裎逐狐,为人观笑。牝鸡司晨,主母乱门。
详《大有》之《咸》。母,元本作作,非。
《涣之履》。为季求妇,家在东海。水长无船,不见所欢。
详《屯》之《蹇》。
《涣之泰》。男女合室,二姓同食。婚姻孔云,宜我多孙。
乾男坤女,伏艮为室,乾坤交,故曰合室。 坤为姓,兑为食,兑卦数二,故曰二姓同食。 震为嫁,故曰婚姻。 伏艮为孙。
末句元本作宜室我家,兹依宋本、汲古。
《涣之否》。太微帝室,黄帝所直。藩屏周卫,不可得入。常安长在,终无祸患。
太微,即紫微。 《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注云:紫微大帝室,太微帝室者,言紫微垣为天帝之中宫也。 《天官书》又云:填星中央土,主季夏日戊己,黄帝主德。兹曰黄帝所直。黄帝,即轩辕星,言黄帝直中宫。中宫,即中央。藩屏周卫者,《天官书》太一旁三星三公,后句四星未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言各星藩卫太微,周环紫宫,故曰不可入也。否互艮为星,而与乾连,乾为帝,艮为室,故曰帝室。 坤为黄、为直,故曰黄帝所直。 艮为屏藩、为卫,艮坚,故不得入。
长在,宋元本作常存,兹依汲古。
《涣之同人》。齰金观市,欲买骝子。猾偷窃发,盗我黄宝。
乾为金,互巽为市,下离,故曰观市。 乾为马,伏震为子,故曰骝子。 巽为盗、为偷窃,离为黄,乾为金玉,故曰黄宝。
《涣之大有》。三人俱行,欲归故乡。望邑入门,拜见家亲。
此用涣象。 震为人,数三,故曰三人。 震为行、为归,艮为乡邑、为门、为拜、为家、为观,故曰望。
人,汲古作思,依宋元本。亲,宋元本作欢,依汲古。
《涣之谦》。娶于姜吕,驾迎新妇。少齐在门,夫子悦喜。
详《否》之《涣》。
《涣之豫》。伯仲旅行,南求大牂。长孟病足,倩季负粮。柳下之宝,不失我邦。
震为伯,坎为仲、为众,故曰旅行。旅,众也。 震为南,艮为求,伏兑为羊,故曰大牂。 震为长、为孟、为足,互坎,故曰病足。 《家语》叔梁纥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长孟即谓孟皮也。 艮为季、为负,伏巽为粮,故曰负粮。季,季路也。 《家语》子路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震为柳,坤下,故曰柳下。 艮为邦。事详《同人》之《丰》。
长孟,汲古作孟长,依宋元本。宝,各本皆作贞,依《同人》之《丰》校。我邦,宋元本作骊黄。独汲古存其真,于事实皆切。粮,各本皆作囊,独汲古《革》之《恒》作粮,故依校。
《涣之随》。洁身白齿,衰老复起。多孙众子,宜利姑舅。
艮为身,兑为齿,巽白,故曰洁身白齿。 艮为寿,故曰衰老。下卦艮覆为震,故曰衰老复起。 艮为孙,震为子,巽为姑,震为舅。
《涣之蛊》。独宿憎夜,嫫母畏昼。平王逐建,荆子忧惧。
巽为寡,巽伏,故曰独宿。 互大坎为夜、为憎,巽为母,兑鲁,故曰嫫母。 互大离,故曰畏昼。 坎为平,震为王、为逐、为建,言楚平王逐太子建也。 震为子、为草莽,故曰荆子。
憎,与下畏对文,汲古作深,虽与大坎象切,于文终不适,故依宋元本。独宿无耦,故憎夜长;嫫母貌丑,故畏昼见。
《涣之临》。追亡逐北,至山而得。稚叔相呼,反其室庐。
依《需》之《涣》校。各本下三句皆作呼还幼叔,至山而得,复归其室。
《涣之观》。鸟飞无翼,兔走折足。虽欲会同,未见其功。
震为翼、为足、为兔,震覆,故无翼,故折足。 艮为鸟。由此证《明夷》初爻之垂其翼,以六四震为翼,诸家以离为翼,皆非。
见其,宋元本作得毉,兹依汲古。
《涣之噬嗑》。抱空握虗,鴞惊我雏,利去不来。
详《离》之《家人》。去来,汲古作出成,依宋元本。
《涣之贲》。山作大池,陆地为海。
艮为山、为陆地,坎为池、为海,汲古多各得其所四字,宋元本无。大,宋元本作天,依汲古。
《涣之剥》。为虎所啮,泰山之阳。众多从者,莫敢救藏。
艮为虎,伏兑为啮,艮为山,纳丙,故曰山阳。 坤为众多,丁云事见檀弓。按:檀弓记孔子过泰山,谓苛政猛于虎,于此亦不甚合。
《涣之复》。逶迤四牡,思归念母。王事靡眞,不得安处。
详《旅》之《渐》。
《涣之无妄》。猕猴所言,语无成全。误我白马,使乾口来。
艮为猕猴,震言,乾马,巽色白,故曰白马。 震为口,艮火,故曰乾口。
《涣之大畜》。飞不远去,卑斯内侍,禄养丰富。
详《丰》之《涣》。斯,汲古作厮,非。
《涣之颐》。大尾细要,重不可摇。阴权制国,平子逐昭。
艮为尾,震为大,故曰大尾。 坎为腰,今中爻皆阴,故曰细腰。 《庄子》细要者化。谓蜂也。 坤为重,震为摇,艮止,故不可摇。 坤为国,伏巽为权,故曰阴权制国。 坤为平,震为子、为逐,震为光明,故曰平子逐昭。
要,汲古作??,非,依宋元本。西汉时??多作要,故知要为本字,??是后人所改。
《涣之大过》。旦生夕死,名曰婴鬼,不可得祀。
详《小畜》之《升》。祀,宋元本讹视,依汲古。
《涣之坎》。子畏于匡,困于陈蔡。明德不危,竟免厄害。
坎为畏,艮邑,故曰匡。 坎为困,震为陈、为蔡、为德,艮为光明,故曰明德。 坎为困厄,震解,故曰危。
厄,元本作危,非,依汲古。
《涣之离》。畏昏潜处,候时昭朗。卒逢白日,为世荣主。
详前。昭朗,元本作朗昭,依汲古。
《涣之咸》。白鸟衔铒,鸣呼其子。旋枝张翅,来从其母。
详《晋》之《震》。旋枝,宋元本作旋翼,依汲古。
《涣之恒》。宫商角徵,五音和起。君臣父子,弟顺有序。唐虞龙德,国无灾咎。
伏坤,故曰宫。 兑秋,故曰商。 巽居巳,故属夏。乐书徴配夏,《月令》孟春之月,其音角,故震为角。宫商角徴,皆卦象也。 震为音,巽卦数五,故曰五音。 震为君,伏艮为臣,乾父震子,故曰君臣父子。 巽顺,故曰悌。 震为帝,故曰唐虞。 伏坤为国。
《涣之遯》。季姬踟蹰,望孟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候。
详《同人》之《随》。
《涣之大壮》。鬼哭于社,悲商无后。甲子昧爽,殷人绝祀。
详《大过》之《坤》。
《涣之晋》。天之所予,福禄常在,不忧危殆。
详《小畜》之《遯》。之,宋元本作子,依汲古。
《涣之明夷》。比目四翼,相恃为福。姜氏季女,与君合德。
离为目,坤偶,故曰比目。 震为翼,卦数四,故曰四翼、为福。 伏巽为姜,坎为合,震为君、为德,《左传·桓九年》纪季姜归于京师,为桓王后。
《涣之家人》。翕翕??,稍崩堕颠。灭其令名,长没不全。
详《泰》之《谦》。
《涣之睽》。折若蔽目,不见稚叔。三足孤乌,远去家室。
详《师》之《蒙》。若,汲古作叶,稚作雉,孤乌作飞鸟,均依宋元本。 此用涣象。
《涣之蹇》。羊肠九萦,相推稍前。止须王孙,乃能上天。
详《履》之《师》。
《涣之解》。
坤厚地德,蔗物蕃息。平康正直,以绥大福。 详《泰》之《解》。
《涣之损》。有莘外野,不逢尧主。复归穷处,心劳志苦。
震为莘。莘,草名也。 坤为野,震为主、为帝,故曰尧主。 震为归,坤为心志、为劳苦。鲧取有莘氏女,本在野之人,后尧用以治水。倘鲧不逢尧,则穷老于有莘之野耳。
归,宋元本作居,依汲古。
《涣之益》。咠长景行,来观柘桑。土伯有喜,都叔允藏。
咠为邑之讹字,《礼·檀弓》以吾为邑长于斯也。 震为长、为行、为柘桑,艮为观,故曰来观柘桑,言邑长出巡也。 震为伯,互坤,故曰土伯。土伯,即周礼地官之土训,土训掌辨地物而原其生。 震乐,故曰有喜。 坤为都,艮为叔,故曰都叔。都叔,盖都士都则之属。
咠,音缉。篆书作●,而邑篆作●,形近,故邑讹为咠。宋元本作胷,依汲古。士,宋元本作上,汲古作止,依局本。
《涣之夬》。周师伐纣,战于牧野。甲子平旦,天下大喜。
详《谦》之《噬嗑》。战,宋元本作胜,依汲古。大,依宋元本,汲古作喜悦。
《涣之姤》。踰江求橘,并得大栗。烹羊食豕,饮酒歌笑。
乾为木果,故曰橘、曰栗。 乾为河、为江、为大,故曰大栗。 伏震为羊,巽为豕,震为歌笑。
豕,宋元本作炙,依汲古。酒,汲古作食,依宋元本。
《涣之萃》。敝笱在梁,鲂逸不禁。渔父劳苦,焦喉乾口,虚空无有。
第四句宋元本作筐筥乾口,汲古作口焦喉乾,兹依《遯》之《大过》校。
《涣之升》。生有阴孽,制家非阳。逐送还牀,张氏易公。忧祸重凶。
送,汲古作受,牀作作,公作休,均依宋元本。祸,元本作福,依宋本、汲古。然仍有讹字,故义皆不能通。
《涣之困》。绝域异路,多有畏恶。使我惊惧,思吾故处。
详《渐》之《无妄》。思吾,依校,各本皆作思我。
《涣之井》。迷行失道,不得牛马。百贾逃亡,市空无有。
坎为失、为隐伏,故曰迷行失道。 伏震为行、为道也。 艮为牛,震为马,艮震伏,故不得。 巽为市贾,离虚,故曰空。
牛马,汲古作马牛,依宋元本。
《涣之革》。雌鷟生雏,神异兴起。乘云龙腾,民戴为父。
通《蒙》。 艮为鷟,震为生、为雏、为神、为起。 坤为云,震为龙、为乘、为腾、为父,坤为民,艮为戴。
鷟,宋本、汲古皆作鹡,兹依元本。乘,宋元本讹束,依汲古。
《涣之鼎》。曡曡累累,如岐之室。畜一息十,古公治邑。
详《恒》之《小过》。
曡,宋元本作垒,治作始,均依汲古。
《涣之震》。疮疡疥瘙,孝妇不省。君多疣赘,四牧作去。
互艮多节,故曰疮疡疥瘙。瘙,亦疮也。 巽为妇,巽顺,故曰孝妇。 巽伏,故曰不省。 艮为疣赘,震君,故曰君多疣赘。 震为马,卦数四,故曰四牧。 震往,故曰去。
瘙,宋元本作搔,非,依汲古。牧去,汲古作时灾,不协,依宋元本。
《涣之艮》。羊头兔足,羸瘦少肉。漏囊败栗,利无所得。
详《剥》之《恒》。
《涣之渐》。孽蔑徙靡,空无谁是。言季不明,乐减少解。
字既多讹,义都未解。孽徒,宋元本作孽从,不作子,亦未知孰是。
《涣之归妹》。妹为貌慹,败君正色。作事不成,自为心贼。
震为嫁,兑为妹。 伏艮为须,以女而有须,故曰貌慹。 《庄子·田子方》老聃新沐,被发而乾慹,然似非人。慹,音慴,言可怖也。 坎为畏惧,故曰慹。 震为君,兑毁,故曰败、曰不成。 艮为成,艮伏,故不成。 坎为心、为贼。
慹,宋元本、汲古均作熟,局本作热,盖由慹讹为热,又由热讹熟,兹依局本。又为貌汲古作貌亲,是又因熟字而妄改,局本热字即是慹字,而微异耳。
《涣之丰》。四马共辕,东上太山。騢骊同力,无有重难,与君笑言。
详《剥》之《解》。
《涣之旅》。阴变为阳,女化作男。治道得通,君臣相承。
详《比》之《离》。涣之旅中四爻艮为兑,震为巽,亦巽为震,故曰女化男。 《左传》震之离,亦离之震是其例也。君臣相承者,言阳为君,阴为臣,卦形上一阴承一阳,下二阴承二阳也。
作,汲古作为,依宋元本。
《涣之巽》。南国少子,材略美好。求我长女,贱薄不与。反得丑恶,后乃大悔。
详《比》之《渐》。
《涣之兑》。昭公失常,季氏悖狂。逊齐处野,丧其宠光。
详《遯》之《蛊》。
《涣之涣》。望幸不到,文章未就。王子逐兔,犬踦不得。
详《谦》之《既济》。王,汲古作羊,非,依元本。
《涣之节》。文山紫芝,雍梁朱草。生长和气,王以为宝。公尸侑食,福禄来处。
详《同人》之《剥》。
《涣之中孚》。牵羊不前,与心戾旋。闻言不信,误绐丈人。
兑羊,艮手,故曰牵羊。 艮止,故曰不前。 兑为耳,中爻正反震,故曰闻言不信、曰误绐丈人。 震为丈人。
《涣之小过》。东山西山,各自止安。心虽相望,竟未同堂。
详《姤》之《坤》。 艮为望、为堂,正反艮,故曰相望、曰未同堂。
《涣之既济》。鹿求其子,虎庐之里。唐伯李耳,贪不我许。
详《随》之《否》。
《涣之未济》。三虎上山,更相喧唤。心志不亲,如仇与怨。
详《姤》之《小过》。 首二句用半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