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地天泰展开↓
××
初九
九二
九三
六四
六五
上六
爻辞: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注解:-
⇧ 承:阳承阳
⇩ 乘:-
⇅ 比:-
⏎ 应:初爻与四爻有应。阳刚而滞于二爻、三爻
⊙ 位:阳居阳位(当位),初难知
展开全部↓
地天泰

泰之第十一

《泰之乾》。伯夷叔齐,贞廉之师。以德防患,忧祸不存。

详《比》之《剥》。 此用泰象。震为伯,坤杀,故曰伯夷。夷,灭也。伏艮为叔,巽为齐,故曰叔齐。

《泰之坤》。济深难渡,濡我衣裦。五子善权,脱无他故。

坤为水,故曰济深、曰难渡、曰濡。坤为我、为衣裦。

《泰之屯》。倚立相望,适得道通。驱驾奔驰,比目同床。

艮倚震立,艮望,正反艮,故曰相望。震为道、为通、为驱驾奔驰。艮为目,初至五爻正反艮相对,故曰比目。艮为床,坤众,故曰同床。

得,依宋本,汲古作我。

《泰之蒙》。葛藟蒙棘,华不得实。谗佞为政,使恩壅塞。

详《师》之《中孚》。

《泰之需》。四足无角,君子所服。南征述职,与福相得。

此用《泰》象。震为足,卦数四,故曰四足。艮为角,艮伏,故无角。乾为君子,震为南、为征,乾为福。

四足无角,依宋元本,汲古作“四牡兼用”。相得,依宋元本,汲古作同德。

《泰之讼》。踝踵足伤,左指病痈。失旅后时,利走不来。

详《蒙》之《旅》,通《明夷》。震为足、为踝踵。坎为伤、为病痈。震为左,因明夷互震中互坎故有此象。

足,依汲古,宋元本作之,乃趾音之讹,然则足或为趾。

《泰之师》。春城夏国,生长之域。可以服食,保全家国。

坤为城、为国,震为春,伏离为夏,故曰春城夏国。震为长生、为食,坤为家,震乐,故保全。

生长,汲古作长生,依宋元本。

《泰之比》。望骥不来,拘蹇为忧。雨惊我心,风撼我肌。

艮为望,乾为骥,乾伏,故不来。坎为蹇、为忧、为雨、为心,坤为我、为风,艮为肌肤、为撼。

拘,宋元本作驹,依汲古。

《泰之小畜》。久客无牀,思归我乡。雷雨满盈,道不得通。

巽为旅客、为牀,兑毁折,故无牀。伏坎为思,震为归,坤为我、为乡,震为雷,坎为雨,坤亦为水,故曰满盈。艮为道,坎陷,故不通。

满,从元本,宋本作涌,汲古作浸。

《泰之履》。方船备水,傍河燃火。积善有微,终身无祸。

通《谦》。坤为方,震为船,坎为水。方,并也。《诗》“方舟为梁”是也。以船为梁,故曰备水。坤为河,艮为火,故曰傍河然火。坤为积,震为善,坤为身,艮为终,坤为祸。

汲古多“天福吉昌,永得安康”八字。方,从汲古,宋元本作舫。

《泰之泰》。求玉陈国,留连东域。须我王孙,四月来复。主君有德,蒙恩受福。

坤为国,震为玉、为陈、为东,伏艮为流连、为须、为孙,乾为王,故曰王孙。兑为月,震为复,卦数四,故曰四月来复。震为主、为君,乾为德、为恩福。

求玉,依宋元本,汲古作有求。《左传》有韩宣子求玉环于郑事,兹云陈国未详。

《泰之否》。陟岵望母,役事未已。王政靡眞,不得相保。

互艮为山、为望,坤为母,故曰陟岵望母。《尔雅·释山》:“有草木曰岵”。坤为役、为事,乾为王,坤为政,《诗·魏风》:“陟彼岵兮,瞻望母兮”,又《唐风》“王事靡眞”,传:眞,不攻致也。坤恶,故曰靡监。

靡,依汲古,与诗同,宋元作无,非。

《泰之同人》。多载重负,捐弃于野。予母谁子,但自劳苦。

通《师》。坤为载负、为重、为野、为丧,故曰捐弃。坤为母,震为子,坎为劳苦。

三四句从宋本,汲古作“王母离子,思劳自苦”。重负,从宋元本,汲古作负重。

《泰之大有》。生直地乳,上皇大喜。赐我福祉,寿算无极。

通《比》。坤为地,艮为乳。《洛书甄耀度》:政山左昆仑,西南为地乳。王勃《九成宫颂》:峯横地乳。翟云升释地乳为醴泉,非。乾为帝、为皇,艮高,九五独尊,故曰上皇。乾为大,兑为悦,故曰大喜。坤为我,乾为福祉。艮为寿,坤多,故曰寿算无极。

寿算,依汲古,宋元本作受命。直,依宋元本,汲古作值。汲古多“宾于作命”四字,依宋元本。

《泰之谦》。翕翕??,陨坠山颠。灭我令名,长没不全。

详《否》之《离》。

陨坠山颠,依汲古,宋本元本作崩颠。全,依宋元,汲古作存、作稍堕。

《泰之豫》。东邻嫁女,为王妃后。庄公筑馆,以尊王母。归于京师,季姜悦喜。

详《屯》之《观》。

悦喜,汲古本作喜悦,兹依宋元本。庄应为桓。

《泰之随》。伯虎仲熊,德义渊闳。使布五谷,阴阳顺序。

震为伯,坎为仲,艮为熊虎。巽为谷,卦数五,故曰五谷。

《泰之蛊》。敏捷劲疾,如猿升木。彤弓虽调,终不能获。

巽风为敏捷、为木。艮为猿,在巽上,故曰升木。互大坎为弓,震为玄黄,故曰彤弓。

《泰之临》。举袂覆目,不见日月。衣裘簟席,就长夜室。

详《坤》之《随》。

震袂证,可解《归妹》。

《泰之观》。忍丑少羞,无面有头。耗减寡虚,日以削消。

坤为丑、为羞,艮止为忍,又为面。巽为广颡,艮在下,巽伏,故无面,广颡在上,故有头。坤为耗、为虚,巽为寡,伏乾为日,坤为消。

艮为面证。三四句依汲古,宋元本作“虚日以弊,消寡耗减”。

《泰之噬嗑》。涸阴泎寒,常冰不温。凌人惰怠,雹大为灾。

坎为阴寒、为冰,离为温,居坎上,故不温。震为人、为凌,故曰凌人。艮止,故曰怠。离为灾,坎为雹,言冬不藏冰,夏致雹灾。

涸,依宋元本,汲古作固。凌,依元本,宋本讹令。雹大,依宋元本,汲古讹庖大,按:《周礼·天官》有凌人,郑云:凌,冰室也。引豳风“纳于凌阴”为证。凌人藏冰出冰,正以宣泄寒暑,否则阴阳不调,而冰雹为灾。情,依《否》之《蹇》校,各本皆作堕。

《泰之贲》。夏麦麸?,霜击其芒。疾君败国,使民夭伤。

离为夏,震为麦、为麸?,坎为芒、为霜,艮手为击,故霜击其芒。坎为疾,震为君,艮为国,坎为败、为民,艮为少,伏兑折,故夭伤。

?,从宋本,汲古讹麴。震为君证。

《泰之剥》。渊涸龙忧,箕子为奴。干叔陨命,殷破其家。

坤为渊,艮火在中,故涸。震为龙,震覆,故忧。又坤亦为忧。《萃·初六》云“勿恤”,《升·彖》云“勿恤”,以坤为恤,是其证。震为箕子,艮为奴,上震覆为艮,故曰箕子为奴。艮为叔、为求,故曰干叔,殷比干也。坤死,故曰殒命。殷,子姓,震为子,震覆,故曰殷破其家。艮为家也。《明夷·彖传》云:“箕子以之”,由此可证箕子指震。

家,音姑。干叔,宋元本皆讹午叔。

《泰之复》。跛踦相随,日暮牛罢。陵迟后旅,失利亡雌。

震为行,坤退,故跛踦。坤为夜,故曰暮。为牛、为役,故罢。震为后、为旅,巽为利,巽伏,故失利。坤为雌、为亡。

《泰之无妄》。桑之将落,陨其黄叶。失势倾侧,如无所立。《诗·卫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震为桑,巽为陨落,震为黄、为叶、为立,巽为倾,故曰失势倾侧,如无立也。

之,从宋元本,汲古本作方,非。侧,依宋元本,汲古作倒。

《泰之大畜》。生长以时,长育根本。阴阳和德,岁乐无忧。

震为生长,艮为时,震为根莇,二五相应与,故曰阴阳和德。和,合也。震为岁、为乐。

和德,从宋元本,汲古作相和。

《泰之颐》。童女无夫,未有配合。阴阳不和,空坐独宿。

伏巽为童女。震为夫,坤寡,故无夫。上下卦皆男象,故未有配合,故不和。艮为坐、为宿,坤为寡、为夜,故曰空坐独宿。

夫,从宋元本,汲古作室,非。按:伏兑为少女,童似为兑象,然曰无夫,震为夫,故知童女指巽,《大过》固以巽为女妻也。配合,依汲古,宋元本作匹配。

《泰之大过》。春令原有,仁德不周。三圣攸同,周国茂兴。

通《颐》。震为春,巽为命,故曰春令。古者霜降申宪,立春息刑,故曰原有。震为仁、为周,震伏,故不周,震数三,乾为圣,故曰三圣。坤为国。

不周,依汲古,与宥韵,宋元本作不合,与宥不韵。

《泰之坎》。金精跃怒,带剑过午。两虎相距,虽惊无咎。

坎水为金精。震为跃怒,艮为剑,纳丙,故曰过午。艮为虎,正覆艮,故曰两虎相距。震为惊。

距,依宋元本,汲古作妒,非。白虎,西方宿,故曰金精。

《泰之离》。危坐至暮,请求不得。膏泽不降,政戾民忒。

详《需》之《颐》,离中爻亦伏颐,伏颐,故语同。

《泰之咸》。老杨日衰,条多枯枝。爵级不进,日下摧颓。

详《蒙》之《讼》。

《泰之恒》。蔡侯适楚,留连江滨。踰曰厯月,思其后君。

巽为蔡,震为楚,乾为江河、为日。兑为月,乾为君。

滨,从宋元本,汲古等本作湖,非。后君,从汲古,与滨协,宋元本作君后,以兑为月,与《恒·彖传》同。《左传》“蔡侯朝楚,楚相囊瓦欲其羔裘而不肯献,遂留楚二年”。

《泰之遯》。右抚剑佩,左援钩带。凶讼不止,相与争戾,失利市肆。

艮为剑、为钩,巽为带,乾为言,兑口与乾言反,故曰讼、曰争。巽为利市,风陨故失。

佩,依汲古,宋元本作头,若依宋本则下句当为带钩,与头协,然各本皆作钩带,无如何也。钩亦兵器。

《泰之大壮》。水流趋下,远至东海。求我所有,买鲔与鲤。

详《讼》之《比》。

与,从宋元本,汲古作得,非。此全用对象,故与《比》同词。

《泰之晋》。登几上舆,驾驷南游。合从散横,燕齐以强。

详《屯》之《否》,齐皆作秦,依《屯》之《否》宋元本校,散衡与秦不利,故知秦非。

《泰之明夷》。求兔得獐,过其所望。欢以相迎,高位夷伤。

震为兔,艮为獐,艮覆,故得獐。离目为望,震在上,故曰过望。震为欢,伏巽为高,艮为位,艮覆,故夷伤。

《泰之家人》。过时不归,道远且迷。旅人心悲,使我徘徊。

震为时、为归,震伏,故不归。又震巽相反覆,震究为巽,故曰过时。震为道,坎伏,故迷。巽为商旅。坎为心、为悲。

《泰之睽》。魂孤无室,御宿舍食。盗张民溃,见敌失内。

坎为魂、为孤、为室,坎隐,故无室。兑为食,坎为宿、为盗、为民。

次句宋元本作“衔指含食”,汲古本作御宿舍食。溃、内,亦依汲古,宋元本作馈、作肉。失内者,失其妻室也。《左传·僖十七年》:“齐侯好内”,是内为妻妾也。

《泰之蹇》。居如转丸,危不得安。东西不甯,动生忧患。

坎为丸,坎险,故曰危、曰不甯。离东坎西,坎为忧患。

离东坎西证。艮为居,上坎,故曰居如转丸。

《泰之解》。坤厚地德,庶物蕃息。平康正直,以绥百福。

此用《泰》象。坤为厚、为庶物。震为蕃息,震大涂,故曰平康正直。乾为百福。

《泰之损》。树蔽牡荆,生蘙山旁。讐敌背憎,孰肯相迎。

震为树、为荆,震阳卦,故曰牡荆。震为生、为蘙。艮为山,二至上正反两艮震相背,故曰背憎、曰讐敌,相背故不相迎。

树蘙,依《未济》之《姤》校,各本皆讹作挒、作贤。山旁,依元本,宋本作山傍,汲古讹止侮。末多“上下有眚”四字。

《泰之益》。凤凰衔书,赐我玄珪,封为晋侯。

坤为凤、为书,震口为衔、为玄、为珪。艮为封。震为晋、为诸侯。

汲古作玄珪赐我,依宋元本。

《泰之夬》。作凶不善,相牵入井。溺陷辜罪,祸至忧有。

兑毁折故曰凶。又通《剥》。下坤为凶,艮手为牵,坤为渊、为井、为辜罪、为忧祸,为水,故溺。

坤为忧证。至、有,依宋本,汲古作生、滋。

《泰之姤》。悲鸣北行,失其长兄。伯仲不幸,骸骨散亡。

通《复》。震为鸣,坤为悲、为北、为失。震为长兄、为伯,震伏故失。兑为骸骨,兑覆风散,故曰散亡。

散亡,依宋元本,汲古作败亡。坤为北证。

《泰之萃》。羔衣豹裘,高易我宇,君子维好。兑为羔。

互艮为豹。坤为衣裘。巽为高。艮为宇、为君子。

宇,依汲古,宋元作家。好,依宋元,汲古作新。兑为羔证,可见《说卦》羔非讹字。

《泰之升》。日中为市,各抱所有。交易货赀,贪珠怀宝,心悦欢喜。

通《无妄》。巽为市,乾为日,艮手为抱,巽为交易,乾为货赀,震为珠玉、为悦喜。

《泰之困》。振急绝理,恒阳不雨。物病焦乾,华实无有。

通《贲》。下离火,艮又为火,故曰阳日不雨。互坎为雨、为病,离火为焦,乾艮为果、为实,兑为华。

兑为华证。《大过·九五》即以兑为华。又按:焦、京皆以《无妄》为大旱之卦,亦以艮火互大离为说,自艮火象失传,虞翻即不解京义。恒,依汲古,宋元作常,阳当作阳。

《泰之井》。狐猚载剥,徙温厚蓐。寒棘为疾,有所不足。

坎为狐猚,伏艮为手、为剥。巽为茅蓐。坎为寒、为棘、为疾。震为足,震伏,故不足。

厚、有,依宋元本,汲古作萃、作何。又徙汲古作凌,依宋元本。

《泰之革》。履践危难,脱执去患。入福喜门,见诲大君。

通《蒙》。震为履践,坎险,故曰危难。震为脱、为去,坎陷,故曰执,坎忧,故曰患。艮为门,震为福喜。巽为入。乾为大君,震为诲。

《泰之鼎》。四乱不安,东西为患。艮止我足,无出国域。乃得全完,赖其生福。

通《屯》。坤为乱,震数四,故曰四乱。震东坎西,坎为忧,故曰东西为患。震为足,艮止。坤为国,艮为域,上坎陷故不出。震为福,言见险能止,故得安全而生福也。全用对象。

坎西之证。

《泰之震》。南国少子,材略美好。求我长女,贱薄不与。反得丑恶,后乃大悔。

详《比》之《渐》。

《泰之艮》。妄怒失理,阳孤无辅。物病焦枯,年饥于黍。

互震为怒,坎为失,阳止于上,故曰孤、曰无辅。坎为病,艮为火,故物病焦枯。震为黍、为年,焦枯故饥。

艮为孤,《易林》凡遇六子皆有孤寡象,不只巽为寡也。

《泰之渐》。倬然远咎,辟患害早。田获三狐,巨贝为宝。

风散故倬然远咎。坎为患害,巽出险故能辟患。艮为狐,数三,故曰三狐。坎为获,艮为贝,巽为高、为长,故曰巨贝。

艮为贝,《易》震贝得解。巨贝,从汲古,宋元作见民。见,贝之讹。民,巨之讹。

《泰之归妹》。逐鹿山巅,利去我西。维邪南北,无所不得。

震为鹿、为逐,艮覆,故至山颠。兑为西,离南坎北。维邪,呼声。

维邪,依宋元本,汲古等本作虽邪,疑讹。按:《史记·滑稽传》:“污邪满车”,疑与此义同。污维音亦通。史记注:污邪,下田也。似非。按:《尔雅·释诂》:“伊,维也”,注:发语辞。《淮南子》:“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然则维邪者,呼声也。《归妹》上震为言,下兑为口,故曰维邪。由是推《史记》之污邪与《淮南》之邪许同,而非下田。

《泰之丰》。龙蛇所众,大水来处。滑滑沛沛,使我无赖。

震龙巽蛇,互大坎,故曰聚、曰大水、曰滑滑沛沛。

沛沛,宋元本作泲泲,依汲古。

《泰之旅》。从风吹火,牵麒骥尾。易为功力,因摧受福。

巽为风,兑口为吹,离在上,故曰吹火。艮为尾、为牵,伏震为马。兑为摧折,震为福。

功力,从宋本,汲古作之功,非。

《泰之巽》。泽狗水凫,难畜少雏。不为家饶,心其亟逋。

通《震》。互艮为狗,兑为泽,故曰泽狗。《说文》:“獭如小狗,水居食鱼是也”。震为凫,坎水,故曰水凫。二者皆野物,故难畜。震为子、为雏,震伏,故曰少雏。互艮为家,坎为心,震往,故曰逋,言泽狗水凫不为家畜,时时欲逃也。亟逋,依汲古,宋本作函忧。忧饶古亦叶。

《泰之兑》。水坏我里,东流为海。龟凫髈嚣,不见慈母。

通《艮》为里,互坎为水,互震为东,兑为海,艮为龟,震为凫、为乐,故曰髈嚣。巽为母,坎伏故不见。

《泰之涣》。褰衣涉河,水深渍罢。赖幸舟子,济脱无他。

首二句依《讼》之《萃》校,宋元本作“褰衣涉行,水深渍多”,汲古作“深渍请罢,非子作者”,尤非。罢,音婆。

《泰之节》。龟厌江海,陆行不止。自令枯槁,失其都市。忧悔为咎,亦无及己。

艮为龟,兑为河海,震为行,艮为陆,互大离为枯槁,巽为市,坎为忧。

悔为,从宋本,汲古作害无。厌作戢,皆非。艮为龟证。末句依宋元,汲古无。

《泰之中孚》。同本异叶,乐仁政德。东邻慕义,来兴我国。

互大离为东邻。艮为国。

政,依宋本,汲古作正。

《泰之小过》。桃李花实,累累日息。长大成熟,甘美可食,为我利福。

震为桃李,兑为花,艮为实、为成,巽为长,兑为食,震为福,巽为利。

《泰之既济》。重瞳四乳,聪明顺理。无隐不形,微见千里。灾害不作,君子集聚。

此用《泰》象。伏艮为目,巽为重,故曰重瞳。艮为乳,巽数四,故曰四乳。艮明坤顺,巽伏故隐。兑为见,坤为千里、为灾。乾为福故不灾。艮为君子,坤为积聚。文王四乳,舜目重瞳,见《淮南子》。

《泰之未济》。实沈参墟,以义讨尤。次止结盟,以成霸功。

按:《左传·昭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故参为晋星。泰伏艮,艮为星,故曰实沈、曰参,而实沈与参皆晋墟。震为晋也。皆用《泰》象。文意似指晋文伐楚事。止,首止,僖五年齐侯会诸侯于首止。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