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天泽履展开↓
初九
九二
六三
九四
九五
上九
爻辞: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注解:-
⇧ 承:阳承阳
⇩ 乘:-
⇅ 比:-
⏎ 应:-
⊙ 位:阳居阳位(当位),初难知
展开全部↓
天泽履

履之第十

《履之乾》。东向蕃坦,相与笑言。子般执鞭,圉人作患。

此用《履》象。巽为蕃垣,蕃,垣墙也。蕃与藩通。《诗·大雅》:“四国于藩是也”,离东故曰东向。初至五两兑口相对,故曰相与笑言。伏震为子、为般,般,反也。伏艮为执,巽为鞭,故曰执鞭。艮为圉,坎为患。《左传·庄三十二年》:“雩女公子观之,圉人荦自墙外与之戏,子般鞭之,后荦弑闵”,林全用其事。

圉患,从宋元本,汲古等本皆讹作乐,人作欢。

离东证。

《履之坤》。循河榜舟,旁淮东游。渔父举网,先得大?。

坤为河、为淮,履伏震为舟、为东,故曰东游。坤为聚、为渔,乾为父,故曰渔父。离为网,坤为?,巽亦为?,兼用遇卦。

榜舟,从汲古,宋作樀,元作摘,皆讹。

《履之屯》。辕折轮破,马倚仆卧。后旅先宿,右足跌踒。

震为辕,坎为轮、为折、为破,震马艮仆,艮止,故马倚仆卧。震为后、为行旅,坎为宿,震为足,遇险,故跌踒。

先,从宋元本,汲古作失。

《履之蒙》。两人相绊,相与悖戾。心乖不同,讼争忷忷。

震为人,正反震,故曰两人。伏巽为绳,正反巽故相绊。坎为悖戾,两人相背,故悖戾、故不同。坎为心,震为言,正反震故讼争。

绊,从宋元本,汲古作伴。二三句从汲古,宋元作“心不同争,讼忷忷然”,非。

《履之需》。北辰紫宫,衣冠立中。含和建德,常受天福。

详《坤》之《观》。

立,汲古作在。

《履之讼》。游居石门,禄安身全。受福西邻,归饮玉泉。

详《需》之《既济》。惟此以巽为石,乾为门。

巽为石、坎为西证,可解《易》。

第二句宋元本作“禄身安全”,汲古作“禄祉安全”,兹依《需》之《既济》校。

《履之师》。羊肠九萦,相推稍前。止须王孙,乃能上天。

坤为肠,震为羊,数九,故曰九萦。震为王,伏乾为天,详《蛊》之《剥》。

《履之比》。争讼相倍,和气不处。阴阳俱否,谷风毋子。

坎上下两兑口相倍,倍,反也。坎为和,相倍故不和。谷风,《邶诗》篇名,毛谓为夫所弃,兹谓无子,是齐诗义也。坤为风。

《履之小畜》。郭叔矩颐,为棘所拘。龙额重颡,祸不成殃,复归其乡。

旧注皆云故实未详,盖所据者古今无书,但以象论,似无讹字。卦通《豫》。艮为郭、为叔,兑为颐,坤方,故曰矩颐。坎为棘,艮拘震龙,艮为额、为颡,坤为重,故曰重颡。坤为祸,震解,故不成殃。艮为乡,震为复、为归。

矩,各本讹距。龙额,汲古作童颜,非,依宋本。

《履之履》。十乌俱飞,羿射九雌。雄得独全,虽惊不危。

元刊《易林》旧注云:“尧时十日并出,羿射其九日,九乌皆死”,离为乌,兑数十,故曰十乌。离为恶人,故曰羿。伏震为射,数九,故曰羿射九雌。坤为雌,坤伏乾出,故曰雄得独全。伏震为惊,坎为险,坎伏故不危。

乌,从宋元本,他本多讹鸟。雄得独全,虽惊不危,依汲古,宋本作“虽得淂全”,元本作“雄虽得全”,皆非。又虽惊宋元本作且惊,亦非。

《履之泰》。虿室蜂户,螫我手足。不得进止,为吾害咎。

详《屯》之《明夷》。

《履之否》。怒非其怨,因物有迁。贪妬腐鼠,而呼鴞鸢。自令失饵,倒被困患。

伏震为怒,坤为物、为嫉妬。艮为鼠,巽敝,故曰腐鼠。艮为鴞鸢,震为呼,《庄子》:“鸱得腐鼠,鵷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林似本此而变其意,言贪得腐鼠呼鴞鸢相助,岂知反为所夺而失饵也。

倒被困患,依丁本、局本,宋元二本皆作“失反被困”,汲古作“到掖困患”,自令失饵,依汲古增。

《履之同人》。婴孩求乳,母归其子,黄麑悦喜。

此用《履》伏象。震为婴孩,艮为乳、为求,震为子、为归,坤为母,坤舍震上,故曰母归其子。震为鹿,麑,鹿子也,坤黄,故曰黄麑。震为喜。

宋元本末多“自乐甘饵”。

《履之大有》。鎝缕徒劳,锦绣不成。鹰逐雉兔,爪折不得。

此用《履》象。伏坎为针,巽为缕、为锦绣,兑毁,故曰徒劳、曰不成。伏艮为鹰,离为雉,震为兔、为足、为爪,坎蹇,故爪折不得。本象对象杂用。

徒劳,依汲古,宋元本作胜服。

《履之谦》。雨潦集降,河渠不通。齐鲁闭塞,破费市空。

坤水坎水,故曰雨潦、曰河渠。坎为塞,故不通。伏巽为齐,兑为鲁,坤闭,故曰齐鲁闭塞。坎破,巽为市,坤虚,故市空。

渠、齐,依汲古,宋元作梁、作邹。

《履之豫》。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处无黍稷。

坎为豕、为沟渎,《天官书》“奎为封豕为沟渎,主江河之事”,故曰水潦。坎为水。艮为谷,坤虚,故曰空谷。震为旅客,艮止艮舍。坎为宿、为泥涂,坤为腹,故曰至腹。震为黍稷,坤死故无。

《履之随》。三奸相扰,桀跖为友。上下骚离,隔绝天道。

震数三,巽为伏、为奸,震为扰,正反震,故曰相扰。兑刚,故曰桀,巽为盗,故曰跖。艮上兑下,互大坎,故隔绝。艮为道。

友,依汲古,宋元本作交。

《履之蛊》。齐景惑疑,为孺子牛。嫡庶不明,贼孽为患。

巽为齐,互离日,故曰齐景,互坎,故疑惑。艮为孺子,离为牛,震为嫡子,兑为孽、为庶。坎为贼、为患、为孺子牛,事见《左传·哀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孺子名茶。

《履之临》。三羊俱亡,奔走南行。会暮失迹,不知所藏。

兑为羊,震数三,故曰三羊俱亡。亡者,逃也。震为亡、为奔走、为南。坤为暮,震为迹,坤迷,故失迹。坤为藏,坤黑,故不知。

所,依宋元,汲古作其。

《履之观》。请伯行贾,岱山之野。夜厯险阻,不逢危殆,利如浇酒。

通《大壮》。震为伯、为商贾,艮为山,震东,故曰岱山。坤为野、为夜,艮为险阻,巽为利酒,疑坤水象。

夜,依宋元本,汲古作犯。岱,宋元皆讹代,《韵补》云:殆,音以。按:《易林》殆字十九叶以。

《履之噬嗑》。桑之将落,陨其黄叶。失势倾侧,而无所立。

震为桑,伏巽为落、为陨,震为黄,故曰陨其黄叶。坎陷为倾侧、为失。

之,依宋元本,汲古作方,非。桑,依宋本,元本与汲古作叶,非。《诗·卫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履之贲》。上山求鱼,入水捕狸。市非其归,自令久留。

震上,艮山,艮求,下离为鱼,坎为水,艮为捕、为狸。狸在上而于下坎水捕之,鱼在下而于上山求之,当然不得。伏巽为市。归,聚也,言所市非地。艮止故久留。

狸,从宋本,汲古作兔。

《履之剥》。名成德就,项领不试。景公耋老,尼父逝去。

艮阳在上为名,坤为成,艮为项领。《诗·小雅》:“有莺其领”,《传》:“领,颈也”。又“四牧项领”传:“项,大也”,笺:但养大其领不肯为用,兹曰不试,与诗义同也,艮止,故不试。艮为火、为景,坤为老,伏乾为父,艮山,故曰尼父。坤死,故逝去。《论语》:“景公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左传》:“孔子卒,公诔之曰:哀哉尼父勿自律。”

《履之复》。天之奥隅,尧舜所居。可以存身,保我国家。

伏乾为天,坤方大,故曰奥隅。震为帝,故曰尧舜。坤为聚、为居、为身、为国家,坤安为保。

第三句宋本作“以存保身”,依汲古。第四句宋元本作“为我国家”,汲古作“保我邦国”,兹保我依汲古,国家依宋元本。

《履之无妄》。涉伯殉名,弃礼诛身。不得其道,成子奔燕。

《左传》:“定九年,晋赵鞅围卫,讨卫之叛,曰:由涉佗、成何,遂杀涉佗,成何奔燕,君子曰:此之谓弃礼”。震为伯,艮为名,坤为礼、为身,坤伏,故曰弃礼诛身。震为道,巽伏,故不得。艮为成,震为子、为奔、为燕。

宋元本作《颐》林。

《履之大畜》。两人俱争,莫能有定。心乖不同,讼言起凶。

震为人,三上正反震,故曰两人、曰相争、曰无定、曰心乖不同而讼也。伏坤为凶。

《履之颐》。睢鸣淑女,贤圣配耦。宜家受福,吉庆长久。

艮为鸟、为睢鸠。震淑坤女,伏乾为圣贤,乾坤为配偶,艮为家,震为福、为吉庆。艮为长久。

庆,依元本,汲古作善,宋本作《无妄》林。

《履之大过》。踰江求橘,并得大栗。烹羊食炙,饮酒歌笑。

伏坤为江河,震为踰,艮为橘、为求,乾为大、为木果,故为大栗,兑为羊、为饮食,大坎为酒,震为歌笑,正伏象杂用。

江,依宋元本,汲古作河。炙,依汲古,宋元作肉。饮,汲古作饭,依宋元本。

《履之坎》。山险难行,磵中多石。车驰辝击,重载折轴。担负差踬,跌踒右足。

详《乾》之《谦》。

差,同蹉,依汲古,宋元本讹善。此等处汲古尚存真字,胜宋元本。

《履之离》。允利孔福,神所子畜。般乐无苦,得其欢欲。

互巽为利,伏震为孔、为福、为神、为子、为般乐、为欢。

允,从汲古,宋元本讹元。

《履之咸》。鸟鹊食榖,张口受哺。蒙被恩福,长大成就。柔顺利贞,君臣合德。

艮为鸟,兑为食,巽为榖,兑为口、为哺。乾为恩福,伏震为长。下艮为成,坤为柔顺,巽为利,乾君艮臣,故曰合德。

德,依汲古,宋元本作好。

《履之恒》。潼滃蔚荟,肤寸来会。津液下降,流潦滂沛。

详《坤》之《旅》,惟彼曰扶首来会,以艮为扶,互坎为首,巽为丝缕,故必曰扶首乃切。此则震为覆艮,艮为手。《公羊传·僖三十一年》何休注此句云:侧手为肤,按指为寸,艮覆象,侧手,按指故必曰肤寸方切,或者不论何卦谓扶首是肤寸非者,殊不知林词林字皆由象生也。

《履之遁》。路多枳棘,步刺我足。不利旅客,为心作毒。

详《屯》之《贲》。

《履之大壮》。虺蝮所聚,难以居处。毒螫痛甚,疮不可愈。

通《观》。巽为虫、为虺蝮。坤聚,艮居,坤害,故不可居。坤阴为毒螫,艮为节、为疮,坤丧,故不可愈。

首句依宋元本,汲古作虺蛇求聚。

《履之晋》。麟凤相随,察观安危。东国圣人,后稷周公。君子攸同,利以居止,长无忧凶。

离文坤文,故曰麟凤、曰相随。离为观,艮安坎危,坤为国,离东,故曰东国。坎为圣,坤土为后稷,反震为周、为公,艮为君、为居止,坤为忧凶,离明在上,故不凶。

周公下宋元本多共和政令四字,汲古无。察观,依汲古,宋元作观察。东国,依汲古,宋元本作东邻。

《履之明夷》。桀乱不时,使民恨忧。六趾为笑,君危臣羞。

离为恶人,坤亦为恶,故曰桀。离为乱,坤亦为乱,艮为时,艮覆,故曰不时。坤为民,坎为忧,震为趾,坎数六,故曰六趾。震为笑、为君,坤为臣、为羞,坎险故危。

桀,宋元作筑,依汲古本,六,依汲古,宋本讹立。趾,依元本,宋本讹祉,汲古同。《庄子》:“骈拇枝指”注:枝指,六指也。骈拇,谓足拇指连第二指也。又云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为忧一也,六趾或为六指,六指屡见他林。

《履之家人》。黄帝所生,伏义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

详《屯》之《萃》。

宇,宋元本作宅,失韵。

《履之睽》。雀行求粒,暮归屋宿。反其室舍,安甯如故。

详《比》之《巽》。

屋宿反,依宋本,元本反作及。屋宿,汲古作喔嚅。如,依汲古,宋元本作无。又屋宿《比》之《巽》作孚乳,姑两存之。

《履之蹇》。太仓积榖,天下饶食。阴阳和调,年岁时熟。

此用《履》伏象。艮为仓,震为榖,坤聚,故曰积榖、故曰饶食。坎为食也。坎为和,坤为年,岁艮为时。

《履之解》。干旄旌旗,执帜在郊。虽有宝珠,无路致之。

详《师》之《随》。

宋本作损林。

《履之损》。履尾蹈颠,坠入寒渊。行不能前,足踒不便。

震为履蹈,艮为尾、为颠,坤为渊、为寒,坤下,故坠。震为行,艮止,故不能前。兑折,故足踒。

尾,汲古作危,依宋元本。寒,依宋本,汲古作泉。行,依宋本,汲古作蹇,与下踒义复,故知宋本是,宋本作《解》林。

《履之益》。衔命上车,合和两家。蛾眉皓齿,二国不殆。

巽为命,震口为衔、为上,坤为车,艮为家,正反艮相对,故曰和合两家。巽为蛾,艮为眉,震为齿、为白,故曰蛾眉皓齿。坤为国,数二,震乐,故曰二国不殆。此似有故事,待考。

不殆,依汲古,宋元本讹率僵。

《履之夬》。吉日车攻,田弋获禽。宣王饮酒,以告嘉功。

乾为日、为吉,伏坤为车、为田,艮为禽获。乾为王、乾又为大明,故曰宣王。兑为饮、为告。乾为功。吉日、车攻,皆《小雅》美宣王诗篇名,禽、攻为韵,与《易》《比·九五》象辞禽中韵正合。[尾按:此注出入特大]

《履之姤》。金帛贵宝,宜与我市。嫁取有息,利得过母。

乾为金、为贵、为宝,伏坤为帛、为我,巽为市。震为嫁、为生、为息。巽为母。

金帛贵、与,依汲古,宋元本作重伯黄、作以。息,汲古作恩,依元本。利得,依宋元本,汲古作得利。母,依宋元,汲古作倍。

《履之萃》。延颈望酒,不入我口。深以自喜,利得无有。

详《讼》之《益》。

《履之升》。牧为代守,飨食甘赐。得吏士意,战大破胡,长安国家。

此用李牧事。坤为养、为牧、为邑、为北,故曰代。伏艮为守,兑为飨。坤为甘,震为吏士、为战,兑为折,坤为胡,故曰破胡。坤为安、为国家。巽为长。

食、吏,从宋元本,汲古作养、作利,非。家音姑。

《史记》“李牧为代守,日飨士不与匈奴战,后大破胡”。

《履之困》。日出温谷,临照万国。高明淑仁,虞夏配德。

离为日、为温,兑为谷,故曰日出温谷。伏艮为国,震为万、为临,离日为照,故曰照临万国。艮为高、为明,震为淑仁、为帝王,故曰虞夏。

仁,汲古作人,德作合,依宋元。

《履之井》。逐兔索乌,破我弓车。日暮不及,失利后时。

通《噬嗑》。震为兔、为逐,艮为求、为乌,故曰逐兔索乌。坎为破、为弓、为车,离日,坎暮,坎蹇,故不及。巽为利,震为后、为时,坎为失,故曰失利后时。

《履之革》。譮言妄语,传相诖误。道左失迹,不知所处。

二上正反两兑口相背,故曰譮言妄语、曰传相诖误。《战国·韩策》“诖误人主”,《汉书》“景帝纪诖误吏民”,言疑误也。艮为道,震为左、为迹,伏坎为失。

所,依宋本,汲古作户。

此可解《困·彖》“有言不信”。

《履之鼎》。履虎蹑蛇,贬损我威。君子失车,去其国家。

此用伏象《屯》。震为履蹑,艮为虎,坤为蛇,坤柔故损威。震为威也。艮为君子,坤为车、为丧,故失车。坤为家国,震为去。

蛇、车,依宋本,汲古作尾、作否。

《履之震》。本根不固,华叶落去。更为孤妪,不得相视。

通《巽》。下断,故曰本根不固,华叶落去。兑为华,巽陨落。妪,老母也。巽为母、为寡,故曰孤妪。离目为视。

视,依汲古,宋元本作亲。

兑为华可解《大过·九五》“巽陨落”,见《左传》。

《履之艮》。五轭四軏,优得饶有。陈力就列,驺虞喜悦。

详《坤》之《小畜》。惟彼作四軏,此作軏,音月。《说文》“辕端持衡者”,皆取艮象。驺虞亦艮象,白虎黑文。

軏,汲古讹国,喜悦作悦喜,均依宋元本。

《履之渐》。黄帝紫云,圣哲且神。光明见祥,告我无殃。

通《归妹》。震为帝、为黄,坎为云,九宫九色,紫离九,故曰紫云。坎为圣哲,震为神、为福祥,坎为殃。震解,故无殃,震为言,故曰告。

光明见祥,从汲古,宋元本作光见福祥。

《左传》:“黄帝有云瑞,故以云纪官”。

《履之归妹》。五利四福,俱田高邑。黍稷盛茂,多获藁稻。

通《渐》。巽卦数五,为利,故曰五利。震为福,卦数四,故曰四福。巽为高,艮为邑,震为黍稷、为盛茂、为稻,离枯,故曰藁稻。

田,依汲古,宋本作佃。佃,治田也。《诗·无田甫田》义同佃。

此巽五震四卦数之证。

《履之丰》。群虎入邑,求索肉食。大人卫守,君不失国。

通《涣》。艮为虎,正反艮,故曰群虎。巽入艮邑,艮求。坎为肉、为食,五为大人,艮为守,故曰大人卫守。震为君,艮为国,坎失,震为主,故不失国。

此坎为肉之证,可解《噬嗑》。

《履之旅》。乌子鹊雏,常与母居。愿慕羣侣,不离其巢。

离为乌鹊,伏震为子,兑为雏,巽为母,艮为居,伏坎为心、为愿慕,离为巢,艮止,故不离。

离,依宋元,汲古作育,非。

《履之巽》。蹇驴不材,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疲于沙邱。

通《震》。为马,坎蹇,故曰蹇驴。震为材,坎折,故不材。震为骏骥,艮为时,坎陷故失时,坎为劳疲。艮为沙、为邱。丁宴云:《列子·说符篇》:“穆公九方皋求马,三月而反,曰得之矣,在沙邱”。按:坎为脊、为要,筋力或为坎象。

《履之兑》。玄鬣黑颡,东归高乡。朱鸟道引,灵龟载庄。遂抵天门,见我贞君。

通《艮》。坎为玄,震为鬣,艮为颡,坎为黑,故曰玄魆黑颡。互震为东、为归。艮为高乡、为鸟。坎赤,故曰朱鸟。艮为龟,居西北,故曰天门。震为君,艮为贞,故曰贞君。载庄,言载运行李也。

《履之涣》。探巢得雏,鸠鹊来俱,使我音娱。

艮为巢、为探,伏兑为雏。离为鸠,震为鹊,故曰鸠鹊来俱。震为音、为娱。

音,依宋元本,汲古作欣。

《履之节》。安上宜官,一日九迁。升擢超等,牧养常山,君臣得安。

互艮为官、为安,阳在上,故曰安上。伏离为日,坎数一,故曰一日。震为迁、为升,数九,故曰九迁。艮为山、为臣。震为君。

汲古无末句,宋元本有,有,文气始足。

《履之中孚》。大头明目,载受嘉福。三雀飞来,与禄相得。

伏大坎,故曰大头,互大离,故曰明目。震为载、为嘉福、为雀,数三,又为飞、为禄,故曰三雀飞来,与禄相得。

《履之小过》。远视千里,不见黑子。离娄之明,无益于光。

震为远、为千里,艮为视,互大坎隐伏,故不见。黑子,坎为黑,震为子也。伏大离,故曰离娄之明。艮为光,居坎下,故无益于光。

三四句依宋元本,汲古作“离娄明视,移于小人”,失韵。移,益字之讹,小人乃光形之讹。而汲古等本不知其讹,反注云一作云云,疏已。又于光,汲古注作为光,亦非。

《履之既济》。三女为奸,俱游高园。背夫夜行,与伯笑言。不忍主母,为失醴酒,冤尤谁告。

此用《履》伏象。谦坤为女,震数三,故曰三女。坤为奸,故曰三女为奸。艮为园,巽为高,故曰高园。坎为夫、为夜,艮为背,震行,故曰背夫夜行。震为伯、为笑言,正反震,故曰与伯笑言。坤母震主,故曰主母。坎为忧,故曰不忍。坎为酒、为失、为冤尤,坎隐伏,故无可告语。

为,从宋元本,汲古作成。俱游高园,依宋元本补,汲古等本俱无。主母,依宋元本,汲古作王母。为失醴酒,冤尤谁告。依汲古,宋元作“失礼酒冤,皇天谁告”,非,事详后《离》之《讼》。

《履之未济》。日辰不良,强弱相振。一鸟两雏,客胜主人。

此仍用《履》伏象。

一鸟两雏,依汲古,宋元本作一雌,未知孰是。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