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之第二十三
《剥之乾》。穿胸狗邦,僵离旁舂。天地易纪,日月更始。
详《师》之《谦》。
《剥之坤》。从风纵火,荻芝俱死。三害集房,十子中伤。
剥艮为火,坤为荻芝、为死、为害,艮数三,故曰三害。艮为房,坤为集,数十,故曰十子。《左传·昭十四年》:“三言而除三恶,暴虐颇也”,三恶即三害。《论衡》进用也,而蒙三害。《书·胤征》:“辰弗集于房”。
《剥之屯》。北山有枣,橘柚所聚。荷囊载担,香盈筐筥。
坎北。艮为山、为枣、为橘柚,坤为聚,艮为负荷、为担,坤为囊、为载,震为筐筥,伏巽为香。
所,宋元本作于。载担、香盈,宋元本作载香、盈我,今依汲古本。
《剥之蒙》。齰贝赎狸,不听我辞。系于虎须,牵不得来。
详《否》之《革》。
艮为贝证。
《剥之需》。上下惟邪,寡妇无夫。欢心隔塞,君子离居。
惟邪,叹息声也。坎上下皆兑口,二至四互兑,故曰上下惟邪。离为夫,伏坤为寡,故曰寡妇,坎隐伏故无夫。坎为塞、为心、为忧,故不欢。伏艮为君子。
惟,元本作唯,依宋本、汲古。寡妇无夫,宋元本作戾其无夫,依汲古。
《剥之讼》。二人辇车,徙去其家。井沸釜鸣,不可安居。
伏明夷。震为人,坤数二,坎为车,故曰二人辇车。坎为室家,震出,故徙去其家。坎为井,坤水在井上,故曰井沸。坤为釜,震鸣,故釜鸣。坎险,故不安。水经注:曲阿季子庙前井及潭皆沸。楚辞:瓦釜雷鸣。然此似另有故实,为今所不解。
《剥之师》。蹇驴不材,俊骥失时。筋力劳尽,疲于沙邱。
详履之巽。
俊,汲古作骏,筋作筋,依宋元本。宋元本三四句倒置,依汲古。
《剥之比》。明夷兆初,为穆出郊。以谗复归,名曰竖牛。剥乱叔孙,馁于虚邱。
坎隐伏,故曰明夷。初动,故曰兆初。坤为伤,坎上下兑口相背,故曰谗。艮为竖,坤为牛、为馁,艮为叔孙、为沙邱。《左传·昭四年》:叔孙穆子出亡,至庚宗,遇妇人,宿焉。生竖牛。及自齐归,遂使为竖。后叔孙田于丘莸遇疾,竖牛遂为乱,穆子馁死。又五年云:初,叔孙穆子之生庄叔,噬之,遇明夷之谦,故曰明夷兆初。林全用此事,惟沙邱传作丘莸而李善《文选·运命论》注引作蒲丘。据此则虚丘应作蒲丘。
郊,元本作交,依宋本、汲古。夷兆,各本作伤之,依大壮之比校。大壮之比第二句作三旦为灾。馁,汲古本作饫,宋元本作餧,亦依大壮之比校。
《剥之小畜》。天火大起,飞鸟惊骇。作事不时,自为身咎。
乾天离火,伏艮为鸟,震为惊骇,艮为时,艮伏故不时。伏坤为自、为身。
身,汲古作多,依宋元本。
《剥之履》。土与山连,共保岁寒。终无灾患,万世长安。
通《谦》。坤土艮山,故曰土与山连。坤为岁,坎为寒、为灾患,坤为万、为世,艮为安。
《剥之泰》。日出阜东,山蔽其明。章甫荐履,箕子佯狂。
详《贲》之《屯》。
《剥之否》。龙马上山,绝无水泉。喉焦唇乾,口不能言。
详《乾》之《讼》。
《剥之同人》。雄处弱水,雌在海滨。将别持食,悲哀于心。
通《师》。坤为水、为柔,故曰弱水,九二居坤中,故曰雄处弱水。《同人》乾为海,六二居海中,故曰雌在海滨。坎为心、为悲哀。
将别,宋元本作别将,依汲古。
《剥之大有》。庭燎夜明,追古伤今。阳弱不制,阴雄生戾。
通《比》。艮为庭、为燎、为明,坎为夜,《比》祗九五一阳故曰阳弱、曰阴雄。陈朴园云:“宣王中年怠政,而庭燎诗作,后脱簪珥谏曰:妾不才使君王宴朝,请待罪永巷,宣王悟”,林曰追古伤今,指其事也。义与毛异。
第二三两句依《颐》之《损》校,宋元、汲古本皆作“追嗣日光,阳软不至”。
《剥之谦》。三妇同夫,忽不相思。志恒悲愁,颜色不怡。
震为夫,数三,坤为妇,坤震连,故三妇同夫。坎为思、为志、为悲愁,艮为颜色,坤为恶,故相恶而不思。
悲愁,依宋元本,汲古作不愁,非。
《剥之豫》。鹤盗我珠,逃于东都。鹄怒追求,郭氏之墟。不见武迹,反为患灾。
详《豫》之《明夷》。
《剥之随》。猕猴冠带,盗载非位。众犬共吠,狂走蹶足。
艮为猕猴、为冠,巽为带、为盗,震为载,艮为位。冠带者,有位之服,今猕猴冠带,乃盗用耳,故曰非位。艮犬震吠,正反艮故曰众。震为狂、为走、为足,兑折故蹶足。
猕猴,汲古作沭猴,《史记·项羽本纪》:“如沭猴而冠耳”,今依宋元本。又载汲古作在,亦依宋元本。狂走,宋元本作麏走,汲古作仓狂,今依《大壮》之《屯》校。
《剥之蛊》。黍稷禾稻,垂亩方好。中旱不雨,伤风病槁。
详《乾》之《蹇》。
《剥之临》。雄圣伏,名人匿。麟远走,凤飞北。乱祸未息。
详《否》之《大过》。
前四句句三字,第五句句四字。汉魏丛书本皆按四字断句,非。
《剥之观》。王母多福,天禄所伏。居之宠光,君子有福。
坤为母,伏乾故曰王母、曰福、曰天禄。巽为伏,艮为居、为光、为君子。
《剥之噬嗑》。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门雍肃,登受大福。
详《随》之《大壮》。离为文,互艮为山麓、为门,震卦数四,故曰四门。震为登、为福。
宋本作《复》林。
《剥之贲》。褰衣涉河,水深渍罢。幸赖舟子,济脱无他。
依《讼》之《萃》校。震为舟证。衣,宋元本、汲古皆作裳。水,宋元本作流。罢,宋元本、汲古作衣。
《剥之剥》。行触大讳,与司命忤。执囚束缚,拘制于吏,幽人有喜。
坤死,故曰大讳。坤恶,故曰忤。艮为官,故曰司命。《天文志》:“斗魁六星,五曰司命,主寿”。艮为吏、为手,故曰执,为拘囚、为束缚、为高尚,故曰幽人。
幽,汲古作忧,依宋元本。
《剥之复》。班马还师,以息劳疲。役夫嘉喜,入户见妻。
详《观》之《既济》注。
宋本作《噬嗑》林。
《剥之无妄》。东邻嫁女,为王妃后。庄公筑馆,以尊王母。归于京师,季姜悦喜。
详《屯》之《观》。庄当为桓。
《剥之大畜》。百足俱行,相辅为强。三圣翼事,王室宠光。
详《屯》之《履》。
《剥之颐》。危坐至暮,请求不得。膏泽不降,政戾民忒。
详《泰》之《离》。
《剥之大过》。百川朝海,泛流不止。路虽辽远,无不到者。
兑为海,乾亦为河海,重乾故曰百川,而海为水王,故曰朝海、故曰泛流。伏震为路,坤为远●止,故曰到。
泛流,宋元作流行,依汲古。
《剥之坎》。乘骝驾骊,东至于齐。遭遇仁友,送我以资,厚得利归。
互震为马、为乘、为驾、为东,伏巽为齐、为利、为资,艮为友。
齐,汲古作济,依宋元本。
《剥之离》。礼坏乐崩,成子傲慢。欲求致理,力疲心烂。阴请不当,为简生殃。
通《坎》。坤为礼,坎阳居坤中故礼坏。震为乐,三至五震覆故乐崩。艮为成,震为子、为傲,艮为求。理,法也,欲求致理,言欲致之于法也。坎为法、为劳,故曰力疲。坎为心,离中虚,故曰心烂。震为请、为简,坎为殃。《论语》:“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林词全指此事。
汲古第五句在第二句,六句在第四句,兹依元本,音皆谐。宋第五句作“阴阳不调”,多成子骄傲句,非。又阴字必有误。
《剥之咸》。三人辇车,乘入虎家。王母贪叨,盗我犁牛。
通《损》。震为人,数三,故曰三人。坤为车,故曰辇车。辇车,以人力行也。艮为虎、为家,艮在上,故入虎家。坤为母,对乾,故曰王母,兑食故曰贪叨。坤为牛,震为耕,故曰犁牛。犁,耕也。《咸》互巽为盗。
三,汲古作一,依宋元本。叨,汲古作饕,依元本,义同。
《剥之恒》。羊头兔足,少肉不饱。漏囊败粟,利无所得。
乾首兑羊,故曰羊头。震为兔、为足,故曰兔足。坎为肉,伏坤中虚,故曰少肉、曰不饱。坤为囊,巽下断故曰漏囊。震为粟,兑毁故败。巽为利,兑折故无得。
《剥之遯》。新田宜粟,上农得谷。君子唯好,以纡百福。
通《临》。坤为田,《尔雅》:“二岁曰新田”。震为粟、为农人、为谷,本卦《艮》为君子,乾为百、为福。
唯好,汲古作怀德,纡作于,依宋元本。
《剥之大壮》。夷羿所射,发辄有获。双凫俱得,利以伐国。
夷羿,即后羿。《左传·襄四年》:“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氏弃之,夷羿收之,夷羿善射,簒夏”,故云发辄有获。震为射,兑为刚鲁,故曰夷羿。震为发、为凫,兑卦数二,故曰双凫。震为征伐,坤为国,卦阳长阴消,故曰利以伐国。
以伐,汲古作伐王,兹依宋元本。
《剥之晋》。凫舞鼓翼,嘉乐尧德。虞夏美功,要荒宾服。
象多未详。
《剥之明夷》。登邱上山,对酒道欢。终年卒岁,优福无患。
震为登、为上、为陵,故曰邱山。坎为酒,震乐震言,故曰道欢。坤为年岁,坎为冬,故曰终年卒岁。坎为患,震为福,故无患。
道,汲古作遇,依宋元本。欢,依汲古,宋元作观。
《剥之家人》。岁慕花落,阳入阴室。万物伏匿,藏不可得。
详《贲》之《大有》,惟此词兼用对象解。
《剥之睽》。螟虫为贼,害我禾谷。簟瓶空虚,饥无所食。
详《同人》之《节》。
《剥之蹇》。阳虎胁主,使德不通。炎离为殃,年谷病伤。
艮为虎,纳丙,故曰阳虎。震为主,震覆故曰胁主,坎塞故不通,离火故曰炎曰殃。震为年谷,震覆故伤。丁云:定二年,雉门及两观灾,正阳虎胁主之时。
使德,宋元本作使得,炎作火,兹依汲古。病,汲古作患,依宋元。
《剥之解》。四马共辕,东上泰山。騢骊同力,无有重难,与君笑言。
震为马,卦数四,坎为辕,故曰四马共辕。震为东为马,故曰騢骊。震为君、为笑言。
骊,宋元本作骧,依汲古。
《剥之损》。牧羊稻园,闻虎喧讙。畏惧悚息,终无祸患。
详《随》之《渐》。
《剥之益》。扬华不时,冬实生危。忧多横贼,生不能服。崑仑之玉,所求不得。
震为华,艮为时,坤履霜为冬,故不时。艮为果实,坤为危忧,巽为盗贼,故曰忧多横贼。艮为山,震为玉,故曰崑仑之玉。互艮为求,坤丧故所求不得。
所求不得,汲古作取求必得,非,依宋元本。
《剥之夬》。高阜所在,阴气不临。洪水不处,为家利宝。
通《剥》。艮为山,故曰高阜。坤为阴,一阳居众阴之土,故曰阴气不临。坤为水,山高,故曰洪水不处。艮为家、为贝、为金,故曰宾。
临,汲古作淋,依宋本。
《剥之姤》。释然远昝,避患高阜。田获三狐,以贝为宝。君子所在,安甯不殆。
详《贲》之《谦》。
高阜,汲古作革害,依《贲》之《谦》校。
《剥之萃》。两目失明,日夺无光。胫足跛曳,不可以行。顿于邱旁,亡妾莫逐,嵬然独宿。
兑半离,数二,故曰两目失明,离为日,半离故曰无光。震为胫足,兑半震,故跛不能行。《履》象云:眇能视,不足以有明,跛能履,不足以有行。林所本也。艮为邱,艮止,故曰顿于邱旁。兑为妾,在外故曰亡妾。震为逐,震覆故曰莫逐。坤为宿,巽为寡,故曰嵬然独宿。
《剥之升》。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伯氏客宿
。震为鸿,坤为陆,在上故曰鸿飞遵陆。震为公、为归,坤亡故曰不复。震为伯、为客,坤为宿。首二句《豳风》诗。
《剥之困》。佩玉累蘦,无以系之。孤怨独处,愁哀相忧。
伏震为玉累蘦垂貌。巽为绳、为系,巽为寡,故曰孤独。坎为忧愁。
累蘦,宋本作累蕊,元本作累蘥,今依汲古。《左传·哀十三年》:“佩玉檊兮余无所系之”。
《剥之井》。载船渡海,虽深何咎。孙子俱在,不失其所。
伏震为船,兑为海,坎为深,艮为孙,震为子。
何,宋元本作难,依汲古。
《剥之革》。鹄求食鱼,道遇射弋。绘加我颈,缴缚两翼。欲飞不能,为羿所得。
通《蒙》。震为鹄,坤为鱼,艮为求,震日故曰食。艮为道路,震为射,巽为弋,弋,系矢射也。为缯缴。艮为颈,震为翼、为飞,艮止故不能飞。坤为恶,故曰羿。
第二句元本作“道过射失”,今依宋本、汲古。两翼,宋元本作羽翼,依汲古。
《剥之鼎》。泥面乱头,忍耻少羞,日以削消。
通《屯》。坤为泥,艮为面,坤为乱,坎为首,故曰泥面乱头。坤为羞耻,坤亡故曰削消。
宋元本下多“凶其自搯”四字,依汲古。头、消,古音亦协。
《剥之震》。桑之将落,陨其黄叶。失势倾倒,如无所立。
详《履》之《噬嗑》。
桑之,元本作叶芳,宋本、汲古本作桑方,今依宋本《履》之《噬嗑》校。
《剥之艮》。巨蛇大鰌,战于国郊。上下隔塞,主君走逃。
详《噬嗑》之《讼》。
主君,宋元本作逐君,依汲古。
《剥之渐》。己动死,连商子。扬砂石,狐猚扰。军鼓振,吏士苦。
艮者,震之反,故曰己动。互坎为棺椁、为死,巽为商贾,伏震为子,艮为砂石,巽风故扬。艮为狐猚,伏震为军鼓、为士,坎为恐。
狐猚扰,吏士苦,宋元本作“石流狐猚,扰军鼓振,吏士恐落”,增流字、落字,足成四字句,岂知尽为三字句,惟汲古尚存其真。狐字作胡。
《剥之归妹》。张罗搏鸠,兔丽其灾。雌雄俱得,为网所贼。
详《贲》之《归妹》。
兔,汲古作乌,贼作灭,依宋元本。
《剥之丰》。三圣相辅,鸟兽喜舞,安乐富有。
通《焕》。坎为圣,震数三,故曰三圣。艮为鸟、为兽,震为喜舞,巽利三倍故曰富有。
汲古下多“三人谐偶”四字,宋本无,元本为又一林。
《剥之旅》。三奇六耦,相随俱市。王孙善贾,先得利宾。居止不安,大盗为咎。
三奇,乾也,六耦,坤也。旅三阳三阴,而一阴随一阳,二阴随二阳,故曰相随。巽为市,艮为王孙、为贝,巽为利,故曰利宝。艮为居止,兑折故不安。巽伏为盗。
安,汲古作移,依宋元本。大盗,宋元本作洪水,依汲古。
《剥之巽》。三人俱行,一人言北。伯仲欲南,少叔不得。中路分道,争鬬相贼。
通《震》。为人、为行,上下震,二至四覆震故曰三人。震为南,震覆即北,故曰言北。震为伯,互坎为仲,艮为少叔。不得者,言不随伯仲,独北行也。震为道路、为争鬬,坎为贼,全用对象。
一人,宋元本作二人,道争作争道,均依汲古。
《剥之兑》。播天舞,光地乳。神所守,乐无咎。言不信误。
通《艮》。为天,天舞者,天之乐舞也。《史记·赵世家》:“简子寤曰:余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林词似指其事。艮为乳,地乳,山也。《洛书甄耀度》:“政山在崑仑东南,为地乳”,王勃《九成宫颂》:“峰横地乳”。艮为光,互震为舞。《易林》既以阳在上为天,阳在下必为地也,谓震也,震为神、为乐。艮为守,信者宿也。《左传·庄三年》:“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诗·豳风》:“于女信宿”,《周颂》:“有客信信”,注:四宿也,言不信误,即言不迟悮也。艮三至上,正反震言,下言如何上,即如言而反,故不宿误也。
此前四句三字句,第五句四字句,汉魏丛书及俗本皆作四字句,非。光地乳,汲古作地扰乱,守作居,今依宋元本,惟元本无误字。
《剥之涣》。坐争立讼,纷纷汹汹。卒成祸乱,灾及家公。
艮坐震立,三至上正反震言,故曰争讼。坎为祸灾,艮为家,震为公。
汹汹,宋元本作匆匆,依汲古。卒,汲古讹幸,家作我,均依宋元本。
《剥之节》。蛇行蜿蜒,不能上阪。履节安居,可以无忧。
伏巽为蛇,艮为阪,震为履,艮为安、为居,坎为忧,震乐故无忧。上坎为陷,故不能上阪。
《剥之中孚》。隙大墙坏,蠹众木折。虎狼为政,天降罪罚。高杀望夷,胡亥以毙。
详《乾》之《大壮》。
罚,依《乾》之《大壮》校,各本多作伐。又宋元本无末二句,依汲古。
《剥之小过》。阳不违德,高山多泽。颜子逐兔,未有所得。
艮为高山,互兑为泽,艮为颜,震为子、为兔、为逐,在外故无得。
《剥之既济》。心多畏恶,时愁日惧。虽有小咎,终无大悔。
坎为心、为畏、为愁、为惧,离为日。
日,宋元本作自,依汲古。
《剥之未济》。众神集聚,相与议语。南国虐乱,百姓愁苦。兴师征伐,更立贤主。
半震为神,坎为众,故曰众神。坎为集聚,离正反兑口相对,故曰议语。离为南、为虐乱,坎为众、为忧,故曰百姓愁苦。震为征伐、为主。除坎离外,皆用半象。
兴,汲古作举,更作别,均依宋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