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火水未济展开↓
×
初六
九二
六三
九四
六五
上九
爻辞: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注解:-
⇧ 承:阴承阳,臣道顺承于君,代表和谐
⇩ 乘:-
⇅ 比:初爻比于二爻,代表亲和
⏎ 应:初爻与四爻有应。阴柔而滞于三爻
⊙ 位:阴居阳位(不当位),初难知
展开全部↓
火水未济
䷿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未济虽阴阳各不当位,而上下内外有应,故有「亨」之理。方时多难,君臣同心,上下恊力,事无不济者,此未济所以「亨」也。狐虽多疑而小者勇决,众皆疑而未济,三阴得位而有应,此几之可以自济也,故曰「小狐汔济」也。汔,几也。「濡其尾,无攸利」者,欲济而濡其尾,是终不能济,故无所往而利也。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未济以柔得中,故「亨」。六五以阴柔而居尊位,为未济之主,将以求济者也,而下有九二为之正应,当未济之时,而得能济之臣,如文王当纣之世,得闳夭、散宜生之流,卒以济大难也。「小狐汔济,未出中」者,此言九二虽有刚健之才,而未能出乎险中,故「濡其尾,无攸利」也。时之未可,而意在必济,故终之实难,圣人所以贵乎有始有卒也。然未济终于必济,以有上下之助也。水火之性,本相违而实相济。未济者,既济之始,而既济则未济之终。坎离南北之正,相为终始者也。故曰:「未济,男之穷也。」韩康伯曰:「刚柔失位,其道未济,故曰穷也。」而程氏谓三阳皆失位,闻之成都隐者,此说本因于康伯,隐者之言,适相契耳。至王辅嗣释履卦曰:「履,不处也。」亦谓阳爻皆以不处其位为吉。其说岂不甚妙?奚必它求哉?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在水上为未济,如乾在坤上之为否。水火相交,所以致用。今炎上者处乎上,润下者处乎下,水火各行,坎、离不为用,何以成造化之功?火在水上,所以为未济也。君子体此象,以慎独而不敢交物,各居其方而不相紊也。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云雷屯,乃君子经纶之时。圣人退藏于无用之地,何以慰生民之望乎?然则未济者,非圣人之得已也。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险难之世,民方涂炭,非有绝人之才,未易济也。初以阴柔居未济之始,志欲有为而才不足,虽履危涉难,奋不顾身而为之,必有濡尾之忧,为可「吝」也。夫举事必有首尾终始之象也。善虑事者,非始之难,终之实难。故曰:「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不能度才量力,徒勇于有为,而卒于不见成功,故可鄙吝也。极,终也。既濡其尾,则是不能克终,故象曰:「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人君当险难未济之时,必资刚健中正之臣,然后能克济大业。轮者,车所恃以行远者也,非刚健中正者能之乎?九二之臣是也。九二上应六五之君,君之所恃,犹之车有轮也。险难未平,能驱驰经营,虽辙环天下,必正而后吉也。「曳其轮」者,尽力于经营,如周公之于成王是也。观周公勤劳王家,处危疑之地,责深任重,而成王卒无所疑,非中以行正者能之乎?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处险之极,以阴柔而居阳刚之位,以此求济必不胜,动则危矣。然所应在上,水火之性,虽相克而相济,应于未济之极,乃有可济之道。坎离处南北阴阳之正,终必交际,故以涉大川为「利」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九四当未济之时,居近君之位,当以柔顺为先,而九刚健,宜于有悔也。然能以刚行正,拯君之难,以尽臣道,故得吉而悔可亡也。鬼方,夷狄之险远者也。「震用伐鬼方」,先声所至,如雷之震动,此人臣假君之威权以震慴遐方,或不战而屈人兵者,故虽三年之久而有赏于大国,如李牧之守雁门以备匈奴是也。异乎既济之时,盖既济之时,守成而已。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人臣未尝无欲行之志,非信任之专,安能遂其素志哉!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兴衰拨乱之主,非刚健之才未易济也。而六五当未济之时,虽阴无断,而赖九二刚健中正之臣为之正应,四、上二阳相为夹辅,五处尊位,有文明之德,能虚己而任用之,故「贞吉」而「无悔」也。「无悔」者,直无可悔之事,非止「悔亡」而已。孟子以「有诸己之谓信」,积而至于充实而有光辉之大,五体离之中,有文明之象,故称其「光」。而象曰「其晖吉」者,光之发散为晖,有「君子之光」,其散而见于外者不可掩也,吉孰大焉!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上九处未济之终,当坎离之极,理在必济,盖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否终则当复泰矣。当斯时也,非可矫妄而处,中心诚实,尽夫乐天知命之道,以饮食燕乐而已,如此乃可无咎也。虽然,君子当未济之时,安时处顺可也,沉湎荒淫而不知止,则失其有孚之道矣。故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如阮嗣宗、刘伯伦之徒,岂足以济物哉!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