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颐之为卦,盖取人之颐颔以为象。震下艮上,上止而下动。止者无为以养下,动者有为以养上,上止下动,各得其正,则吉。孟子曰:「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治所以养之也。教化政刑皆所以养人,能知治人为养人之大,则可与言颐之义矣。人之所养,或养其大体,或养其小体,如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充塞乎天地之间者,其所养可知。观颐之义,则人之邪正善恶断可识矣。「自求口实」者,自养也,养其口体而已,此资饮食以养形者也。穷而在下,未能博施济众,所以独善其身者,其自奉养必有道,岂特饮食之间哉!「颐,贞吉」,所养者正,则吉随之。善观人者,第观其所养而已。器量大,财所养亦大;器量小,则所养亦小。「自求口实」,观其自养者,如颜子箪食瓢饮,则其自养何如哉?圣人推广颐之义,天地养万物,动植飞潜,咸遂其性,以成生育之功;圣人养贤,高爵厚禄,咸当其位而已,享无为之治。则颐之为义,岂不大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上止下动,山止而雷动,颐之象也。君子体此以修身,于动之中有止静之义。言语之出乎口,饮食之入乎口,皆当动其颐颔,不有以节慎之,则言语出而招忧虞,饮食入而害性命者多矣。二者,古人之所深戒而不可忽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龟之为物,以鼻引气,可以不食而长生,物之至灵而无求于外者。九以阳居初,伏而在下,有「灵龟」之象。然于卦为「震」,而正应在四,不能静守而贪于所欲,急于上进,心所慕悦,朵其颐而从之,舍己逐物,忘在我之至贵,自投苟贱之域,非君子之所尚也,故象曰:亦不足贵也。士能知至贵之在我,守志励操,若颜氏之子,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岂见可欲而轻动其心哉!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六二无应于上而比于初。下者,上之所养也,今以阴乘阳,反求养于下,于理为倒,故曰「颠颐」也。经,常也。丘园,隐者之所盘旋也。不能退守廉节,而拂其常理,于安处之地而求养焉,以此求养,往则凶矣。
象言「六二征凶,行失类」者,六二以柔弱居下,虽得中而无应,此士君子不遇之时,当安贫守道,今动而躁求,人所鄙贱而不与也。「类」,谓五也。二五本相应之地,而皆处阴柔,故为「失类」,故曰「行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三正应在上,九当受养于上者,而六以阴柔而处阳刚之位,此阴邪不正之人也。既拂违正道,则于自养养人与夫求养于人,无适而可,故困阨穷悴至十年而不用,是终不复可用于世,此天下之弃人也。废弃至于十年,颐道大悖,盖自取之,非时之罪也。士固有不用于世者,若昏佞在上,度不可以有为。君子欲全身远害,虽终身不用,又何戚焉?而六三之困阨,乃自己取此以贫贱之道而得贫贱者,故可耻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耽耽,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下固上之所当养也。卦以一阳在上而养四阴,正也,故以下养上为「颠」。六四正应在初,反求养于下,于理虽为倒置,然四居人臣尊位,出教施令以治野人者,盖卦体震艮,则上止下动,野人之养君子,于理若反而顺,故六四「颠颐」则「吉」也。「虎视耽耽」,威重之貌。大臣临下有威重,则可以折冲万里外矣。以威重之势,欲以掊取于民,何求而不获?然圣人立法,取于民有制,逐逐而求,则必至竭民之财而难继矣。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者,四能致养于下,盖无一物不被其泽,所施可谓光大矣。颠颐所以获「吉」,由此也夫。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六五虽处尊位,而下无其应,不能养下而反求养于上,是谓拂其常理。盖其才柔弱,不足以有为,能静贞自处,委任于在上之大臣,则可以获「吉」也。上九,在上之大臣也。涉险济难,必赖刚明之才。六五之君,守成之。幼主能守其道以委任大臣可也,责以大有为以济天下,则非其任矣,故「不可涉大川」。
象言「居贞之吉,顺以从上」者,中才之主,不能敬惮大臣,虚心而委任之,徒乐阿谀顺适之快以济其私欲,鲜有不败亡者。祸福存亡,特在人主逆顺之间耳。能顺以从上,则逆心之言必求诸道而敬听之矣。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六五本颐主,而柔弱不胜其任,故上九得用其权,下之众阴由之以得其养。然权重势专,威能震主,非愓然常有危惧之心,则主疑于上,众忌于下,而祸不旋踵矣。惟能深自惕厉,则可获吉也。夫上九负刚明之材,上所委任者专,众所责望者重,非能排难涉险以利养天下,孰克胜任哉?高宗命傅说以「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古之大臣能胜是任者,傅说是已。高宗能委任傅说为商中兴之主,社稷生灵咸被其福,岂特一人之庆哉?故象言「大有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