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亨,苦节,不可贞。
节者,中而已。裁其过与不及,使得其中者,节之道也。事得其节,则可以通行于天下,故节然后能「亨」也。立节太苦,非人情所堪,故不可以为贞也。苦节,如焦光、范粲之流是也。得其贞者,管宁是也。「贞」者,正也。苦节则失其正矣。「节」,分段支节之义,亨象。天下之事,有节则心通。「苦节不可贞」,占。苦,过也。如味之苦,人情所不堪,故不可固守。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节所以能「亨」者,刚柔分而刚得中也。兑下坎上阳上而阴下,男上而女下,卦之三刚三柔各不相过,刚柔于是而分矣。二、五之刚各得其中,以处君臣之正位,上下各得其节,此所以能通行于天下,而无过不及之患也。此节所以能「亨」也。「苦节不可贞」,孔子释之曰:「其道穷也。」节至于苦,则其势必不可行。颜子之箪食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不失其正也,非苦也。伯夷、叔齐饿死首阳,立节虽苦,其道穷于一时,而伸于百世之下,则苦节岂不愈于丧节乎?圣人立卦之意,贵其可行,而不贵其难继也。使圣人而贵其难行,则人有赴水蹈火而死者矣。故曰节者,中而已。「说以行险」者,险在外也。说以行之,则不蹈于险矣。此言九五居险之中,困而能「亨」也。「当位以节,中正以通」者,此论二五中正,各当其位,故阴阳得其节,而其道不穷也。「天地节而四时成」者,阴阳二气,寒暑相循,如环之无端。春夏之发生,必节以秋冬之肃杀,然后岁功成焉。圣人体此象,「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此「节」之能「亨」,其道不穷而可贞者也。圣人制经国之术,必量入为出。上之用度有节,故不伤财;取于民有制,故不害民。夏后氏五十而贡,商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此三代取民之道也。秦、隋之君,至穷奢极欲,府库空竭而百姓离叛,卒以亡天下者,由不知立制度以为节,故海内荡然也。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泽之储水,民资以为灌溉之利者,过与不及,则有泛溢竭涸之虞。君子体此象,以「制数度」而「议德行」,则无不中节。多寡之数,长短之度,非有以制之,则权衡度量皆失其平矣。德有刚柔,行有邪正,君子立德制行,务适于中而已。皋陶曰:「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则德与行未尝不相因而相济也。议者审其刚柔缓急,与夫行藏进退,不使有过与不及也。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户庭」者,户外之庭,户在内者,此门内之庭也。「不出户庭」,以言慎密之至也。初以阳刚在下,方节之初,有阳刚之才,而上虽有应,险难在外,不可往也。自守以正,慎密而不出,此尽节之道,故可以「无咎」也。孔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孔子释此一爻,推明「不出户庭」之意。盖处节之初,当制数度、议德行之始,故慎密如此。圣人出处语默,适于时而已,非知乎治乱存亡之几微者,曷足以语此哉?故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九二居中正之位,当可以行之时,又有能为之才,而「不出门庭」,则失其几会矣。二于变卦为「震」,「震」为足,有可行之象而不行,失时之极,皆凶之道。此节之不得其中者也。「丰」之上六曰:「丰其屋,蔀其家,𬮭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当丰大之时,处于明动而不履其位,其「凶」宜矣。与此九二时异而象同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以六居三,阴柔而处于阳位,又下乘九二之刚,而上承坎险,所谓「险在前」也。此可节之时而不节,祸灾之至,将谁咎乎?此爻与九二相反,夫时可以有为而失其几会,与时之不可而强行,皆足致凶咎。九二以阳而居阴,六三以柔而寓刚,其不中正一也。「嗟若」者,叹惜之声,悔无及之象也。小人极其奢靡,以快意于一时,卒至财殚力竭,穷无所归,皆其自取,虽知愤叹,将谁咎乎?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人臣以自处阴柔为正,六四居近君之位,当多惧之地,能卑逊以承上,安于臣节者也。人固有徼名取誉,刻伪矫揉,为难能之行,若公孙弘之流,然非其性之所安,则近于诈妄,此圣贤之所深嫉也。「安节之亨」,以承上为道,汉万石君足以当之。文、景恭俭之主,而奋以恭谨称,可谓能承其上矣。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五以阳刚而履尊位,为节之主,发号施令,莫不中节。在己无矫激之行,故心逸而日休;在人无愁苦之事,故安居而乐业,吉孰如之!孔子所谓「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者也。以斯而往,孰不尊尚之!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人之立节,不可过也,过则为苦节;不可不及也,不及则为失节。九五能守及中之节,故上下内外无不说从,以得中正之位故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上六以阴柔处坎陷之极,已出乎险中,宜有以自适,而守节过中,为难行之行,不知变通以趋时之宜,其凶宜矣。若能幡然悔悟,则其凶可亡。比之他卦悔亡之说,辞同而意异也。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上六处节之终,固守而不知变,取穷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