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火地晋展开↓
××
初六
六二
六三
九四
六五
上九
爻辞: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注解:-
⇧ 承:阴承阴
⇩ 乘:-
⇅ 比:-
⏎ 应:初爻与四爻有应。阴柔而滞于二爻、三爻
⊙ 位:阴居阳位(不当位),初难知
展开全部↓
火地晋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康侯,能康济天下之侯也。人臣孰无康济天下之心,亦孰无康济天下之才?然志或不得伸,才或不得展者,不遇其时也。明出地上为「晋」,故「晋」为明主之象。明主在上,故有康济之侯也。侯,诸侯也。诸侯虽有土地人民,亦臣道也。然侯皆兼人臣,人臣未必皆侯也。自昔帝王之兴,皆建侯树屏以藩王室,既有社有民,常失之不顺。汉虽分王子弟,终至七国之乱。至唐假节藩镇,山东奥壤化为戎墟,征伐礼乐不自朝廷出,是诸侯之贵乎柔顺也。离上者,大明之君也;坤下者,柔顺之臣也。上有大明之君,则下有柔顺之臣。「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以见明良相遇,恩意浃洽,无复疑闲,故锡赉之繁,燕见之数如此也。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晋进者,日之始出乎地上而尚进也。盖晨明不及于朏明,朏明不及于旦明,其进必有渐也。「晋」者,日之始进而未遽昃也。此曰之方进而盛也,故有「明出地上」之象。「顺而丽乎大明」,诸侯能恭顺而丽乎大明之君也。「柔进而上行」者,六五之君,以柔道而升乎中正尊极之位,故柔能进而上行也。人臣竭恭顺以事上,故亨其便蕃之锡而不辞;人主屈己以接下,故尽其劳谦而不倦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明出地上」,如日之升。「晋」者,明之渐进也。以明为主,故于卦为「晋」。君子观此象以自明其明德。昭者,使吾之德明照天下,万物无不睹也。明德在我,非自外入,故曰「自昭明德」也。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古之君子未尝不欲立人之朝,然其进非冒宠也,必将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其任既重,其责亦深,安得不惕然思所以称其职、胜其任乎?方其进也,非敢自肆也,故曰「晋如摧如」也。摧者,摧抑恐惧之貌也。虽能摧抑恐惧,而不知以坚正自守,安能一正君而定天下乎?初六坤体在下,以顺为正,则妾妇之道耳,故居贞然后获吉也。人臣得君之初,体既柔顺,疑者必众,其心志之所存,安能使内外交信而不疑乎?方危疑之际,若窃窃然惧人之莫我知,而不能宽裕自处,阿意者必喜,议己者则怒,其招咎悔必矣。周公之相成王,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及居东三年,然后罪人斯得,则罔孚而能裕者,周公一人而已。子产不毁乡校,谤者自息,则其次也。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人臣方进用之初,已有轻去就之义,非独行其正而不慊于心者,能如是乎?初六虽正应在四,然最处卦下,如人臣始进而未受命者,其进退岂不有余裕哉?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君子之进也,欲以行其道也。「晋如愁如」,忧道之虽行也。盖六二虽处中正之位,而无应于上,君臣之情未通,故当进用之初,忧思之深也。「贞吉」者,正则获吉也。人臣事君,当以正为主,能以贞正自处,道合则从,不合则去。「晋」之为卦,专主乎「晋」,故不可以不正也。人臣能守正,则宜享其福禄,故爵命之便蕃,不期而自至矣,故「受兹介福,于其王母」也。二在「坤」之中,六五又处「离」之中,皆重阴也。以柔居尊,故以「王母」为象。

象言「受兹介福以中正」者,处中居正,上有至明之主,群邪退听,谗间不行,所以能受福也。不然,守正者必受祸矣。

六三: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