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雷风恒展开↓
初六
九二
九三
九四
六五
上六
爻辞: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注解:-
⇧ 承:阴承阳,臣道顺承于君,代表和谐
⇩ 乘:-
⇅ 比:初爻比于二爻,代表亲和
⏎ 应:初爻与四爻有应
⊙ 位:阴居阳位(不当位),初难知
展开全部↓
雷风恒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常,固,君子之所贵也。常而不通,则执中而暗于权,遭变而失其机,合散屈伸,与体相乖,故恒亨然后「无咎」,无咎然后利贞。既通而正,则涉险犯难而无不利也。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尊而地卑,阳尊而阴卑,君尊而臣卑,夫尊而妇卑,此天下之常理而不可易。若尊者守其常尊,卑者守其常卑,天地不交,上下情隔,非常久之道也。故刚上而柔下者,贞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雷风相与,巽顺而震动,刚柔相济而皆应,雷风相与而不相悖,如此,异乎执一而不知变者,是乃所谓贞常而能久者也。彖辞以此数者释一「恒」字,固足以尽之。恒固可以致亨,亨则无复过咎矣。亨而不已,则或失其所守,故又欲其趋于正。亨通而能不失其正,其道可久。固守其常而不知变,与夫通物而不已则入于邪,皆非可久之道也。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其位不易,变化无穷也。使天地固守其卑高之位,而无相感相应之道,则天地之道或几乎息矣。四时之变,终而复始,息息不停,故生杀代谢,若环之无端而不可穷。圣人恶夫执滞不通,若胶柱而调瑟者,故于恒卦特曰「利有攸往」。言利有所往,则可以济物,而其道无方,乃不失其所谓常也。故释之曰「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恒」,久也。天以运转不穷为恒,故日月丽乎天而能久照。地以安静不变为恒,故百谷草木丽乎土而能久成。天假日月以为昼夜,故日月有往来,天之体穹然乎其上者,未尝变也。地假四时以成寒暑,故四时有代谢,而地之形𬯎然乎其下者,未尝变也。观乎天地,则恒之义可见矣。圣人默观天地造化之变,如日月四时往来变化,而得贞恒之理,故能达乎天地万物之情,位乎两间,而成三才之功也。周室之兴,本乎后稷,十五王而文基之,十六王而武居之,其积德累仁,可谓久矣。故成周之治,独冠百王,功德之被海隅者广,仁恩之浃生灵者深。故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也。」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风」所以为「恒」者,以异体而相成也。大象统言二卦恒久之道,故以「雷风」为喻。盖天之有「雷风」,犹朝廷之号令,其震动万物,必以其时。君子体夫雷风相与有恒之理,故能特立独行,而不为穷达祸福所移。古人有行之者,伯夷、叔齐至饿死不食周粟,虽斧钺在前而不顾,此能恒其德行而立不易方者。若夫达权适变,则有六爻之义存焉。故初六以「浚恒」而凶,

六五以恒其德贞,妇人吉而夫子凶,上六又以「振恒」而凶也。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人之相与,皆自浅而驯致于深,故可久也。君臣之分,朋友之义,夫妇之情,莫不皆然。六以阴柔居恒之始,虽与四为应,遽求深交,故虽贞而犹「凶」也。以此为「恒」,何所利哉?「浚」者,始而深之也;「恒」,久也。久于其道,日以浸深,故恒久而不变也。六处巽初,巽性深入,不俟情义之合,「凶」其宜矣。以此为恒,何往而利哉?古人应上之求,必待三聘而后往,三顾而后见者,慎其始也。始而求深,未有不蹈凶祸者。彭宠初见光武,自负其功,意望甚高,谓当迎合握手,交欢并坐,而帝接之不能满意,至反叛以取灭亡。故象传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二以阳居阴,固当有悔,然二处巽之中,顺而得中,则悔可亡也。夫以阳刚之才,正应乎六五柔弱之主,能久于中道,得人臣之正而无犯上之嫌,何悔之有哉!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巽」以柔顺为体,巽入为用,而九三以刚而处阳位,正应在上,而下牵于初,进退无常,无常而刚柔失位,可谓「不恒其德」矣。故有以隐逸自名而志在要禄,以廉俭饬身而终于贪竞者,谓可以欺愚惑众,而世固有不可欺者,若察知其奸,适足为辱,故曰:「或承之羞」。以此为恒,虽正而吝,况以不正处之乎?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者,不恒之人,善人固恶其矫妄,不善之人亦疑其反复,众所不与,殆将无所容于天地之间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人臣居近君之位,必有以效其职,胜其任,故虽久而无窃位之讥也。九四以阳居阴,虽才足有为,而处非其地,欲以久安其位为恒,岂能有所获乎?夫禽兽之害稼穑,则当猎取而除去之,今既不能为国攘却寇患,乃偃然据非其位,无功受禄,如田猎而无获也。故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既据非其位,虽久而徒劳,禽何可得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圣人所谓恒者,以能变为常。若固守而不知变,但趋于静贞而已,岂能通其变,极其数,以成天下之务哉?妇人以贞顺为恒,故孟子曰:「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故妇人则吉也。丈夫则当从权制变,操纵在我,若委曲循物而为妇人之行,则失其刚阳之才,反蹈于凶祸矣。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六五以柔弱而履中位,其象以妇人则「吉」,夫子则凶。盖妇人以幽闲柔静为德,守志厉操,不践二庭,故贞而获吉。丈夫制义,有权有变,适于义而已。义苟不可,虽君父之命,有不得而从者。若反从妇人之行,则凶矣。抑妇人当以从夫为正,夫而从妇,则牝鸡司晨,家道乱矣。唐之高宗是已。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震」,动也。上六处震之终,理宜静复,而反振动之,以振为恒,其动无节,失时而凶矣。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夫处恒之极,当震之终,不能安静以复其恒,尚欲有所作为,以振动天下,其谁肯从之?故「大无功也」。予窃考恒之一卦,圣人于六爻反复详论,以深明其义。盖虑后世昧乎真恒之礼,而以妄为恒者多矣。自初至上,多凶而少吉,虽九二一爻,处乎中正之位,仅能免乎凶祸。六爻虽居尊位,恒其德贞,独妇人吉,而夫子犹不免乎凶也。周公作立政,以用常人为先。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大哉恒乎!初之「浚恒」,上之「振恒」,九四之久非其位为恒,是有心于为恒者,皆不免凶、悔、吝也,况乎不恒其德若九三者乎?呜呼!非通其变、穷于理者,曷足以语圣人之真恒哉?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