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天地否展开↓
××
初六
六二
六三
九四
九五
上九
爻辞: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注解:-
⇧ 承:阴承阴
⇩ 乘:-
⇅ 比:-
⏎ 应:初爻与四爻有应。阴柔而滞于二爻、三爻
⊙ 位:阴居阳位(不当位),初难知
展开全部↓
天地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之卦,天地不交,各复其位,乃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之时乎?夫消息盈虚之理,盖有不能使之常治而不乱,常安而不危者,圣人能使祸不至于深耳。否泰相因,有非人力所能胜,故曰「否之匪人」。先儒或以匪人为匪人道,盖虑后世庸暗之主,以一治一乱皆归之于天,故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此最害教之大者。然圣人方论否泰之理,不得不然,抑使后世常兢业畏慎,知治乱无常而不敢忽也。汉光武、唐太宗皆信图谶,李淳风言唐中弱,有女武代王。其兆既成,天之所命,不可去也。学者固难言之,要之,一治一乱,岂人事哉?君子当天下否闭,小人道长之时,则有奉身而退。苟必欲以正道有为于其间,遇祸决矣。故昔之君子,有诡辞以免祸,如叔孙通是也。一君子遇祸,则众君子必相牵连而去,大者往,则小者乘时而来矣。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万物盈天地之间,莫不负阴而抱阳,虽根茎之微,未有不假天地之气而生长成遂者。若天地不交,则阴阳不和,雨旸、寒燠、风皆不以时应,万物何由而通乎?君所以尊安,以臣民爱戴之也;臣所以强固,以君能封殖之也。故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则治道成矣。「否」之时,上下之情隔绝而不通,如天之自高,地之自下,强弱相陵,大小相并,而上不恤也。朝廷之势日以微弱,政化日以陵迟,朝觐会同之礼废,屏卫勤王之义绝,是天下无邦也。三阴来居于内,而三阳退处于外,君子往而小人来,小人之道浸以长,君子之道浸以消,此「否」之时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君子居「否」之时,当奉身而退,汉管宁之徒是已。宁见天下大乱,遂渡海至辽东,环堵筚门,偃息穷巷,晏然若将终焉。虽三公之位,有所不顾,岂以世之荣辱累其心哉!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否卦以全体言之,则三阴在内,三阳在外,内小人而外君子也。以六爻之义言之,当「否」之时,贤人在下,以上应九四之君子,欲使其类牵连而退。故「泰」之初九,其道利于上行,则「以其汇,征吉」。征者,动而进也。「否」之初六,其道利于下止,则以其汇贞吉。贞者,静而止也。方时大否,君子卷藏其道,退而穷处,身虽否而道不穷,故不失其吉且「亨」也。小人当退黜之时,则怨望讪𮙋,或为戎首,未尝不疾视其上。君子则能以道义自处,穷通皆乐,虽引类而去,其心曷尝一日而忘君哉!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故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二当「否」之时,处人臣之正位,此暗君奸臣相济而得路者也。小人方执其权纲,上复有应,势未能敌,为君子者,当包容而承顺之,故「小人吉」,而大人身虽否而心亨也。曰「大人」者,包容小人而承顺之,非大人不能。孔子恐后世疑于同小人者,故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包承小人而不乱小人之群,尤见其大。盖从容浑迹于群小之间,未尝悻悻然怀忿躁不平之气,故小人莫得指目而忌恶之,非独明哲全身之道当然,亦所以倾否而开泰也。汉之陈太丘足以当之,若李膺、杜乔之流,徒激祸乱耳!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六三以阴柔而据阳位,此小人得路之时,肆其凶险,上以逢迎其君,下以倾害善类,天下切齿,而能包羞忍耻以保宠固位者也。向使不乘时危乱以窃显位,虽有阴险之才,亦不能穷凶极恶如此之甚也。孔子追论所以致此者,故曰「包羞,位不当也」。言高位非小人所宜处,故曰「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否」之时,三阴虽握权居中,然三阳在外,四复居近君之位,以阳刚而能柔巽以济危难。九五「休否」之主,与之切近而同心,凡朝廷之命一以付之,又能承命不违,故得无咎。如此,非独一人受福,凡同类而进者皆丽于福矣!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三阳同心以济难,小人虽居中用事,然国命在我,势难久安,故吾志得行,否将倾而为泰矣。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否道既成,小人方握国命以久其权,未易废也,天下祸患未易息也。惟九五之大人,以刚健之才,居得政之位,势足以有临,力足以有制,故能「休否」而「逢吉」也。休,废也,息也。废小人而息祸患,非大人其孰能之?九五虽有「休否」之势,然小人尚处于内,君子尚处于外,非兢业以图之,则治乱存亡犹未定也。故圣人为之戒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否泰」将分之际,圣人常以必亡为心。桑者,其植根深,其生丛委,其材坚韧而不可拔,生民之本,国家基业之象也。以危亡为戒而系于不拔之基,故能长存而不亡也。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所以能「休否」而获吉者,以阳刚履中正之位,以制群阴也。小人非能制其死命,孰肯退听哉?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甚哉!治道之难成,小人之难去也。当「否」之世,阴邪当路以害治道,虽三阳同心,不能一朝而顿除也。九五以中正得位,特能「休」之而已。至上九,然后能力倾而显排之,犹「先否」而后喜也,其用力多矣。自昔未有常乱而不治者,秦之乱而汉祖取之,王莽之乱而光武兴之。苟非圣贤驰骛而经营,则乱之日必长。乱之日长,则君子之受祸必深,生民之被害必酷。故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