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火风鼎展开↓
初六
九二
九三
九四
六五
上九
爻辞: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注解:-
⇧ 承:阴承阳,臣道顺承于君,代表和谐
⇩ 乘:-
⇅ 比:初爻比于二爻,代表亲和
⏎ 应:初爻与四爻有应
⊙ 位:阴居阳位(不当位),初难知
展开全部↓
火风鼎

鼎,元吉,亨。

易无非象也,盖制器所以尚象,立象所以明义也。「鼎」之为卦,以全体言之,则下巽上离,以木巽火,中虚而下实,此制器所以尚象也。以六爻言之,则中实为腹,所以受物;下植为足,所以承鼎;对峙于上以为耳,横亘于耳中以为铉,此立象以明义也。有其义,有其象,则夫运动其器以致用者,圣人也。此「鼎」之所以谓象也。「鼎」之为象如此,故「大吉」而「亨」,曰「元吉」。亨者,大吉然后能「亨」也。圣人立成器以为天下式。「鼎」之为器,通上下用之,而圣人用之,非欲众人之养口体而已。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亨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鼎」之为卦,专取其象,则其义自见矣。所谓立象以明义也。如颐之下动上止,有颐颔之象。噬嗑震下离上,颐中有物之象。此自然之象。若鼎之为象,则假于人为,然后成器以致用者也。鼎所以正名曰象者如此。鼎固重宝大器也,非无用之器也。有鼎之象,必有鼎之用,非若珙璧琬琰,徒为宝器而已。「以木巽火」,所以为亨饪之用,亨饪所以为祭祀宾客之用。祭祀莫重乎亨上帝,宾客莫大乎养圣贤。此二者,圣人运动大器之道也。巽而耳目聪明。上离下巽,屈体以尊贤,则贤者必乐告以善道,故能合天下耳目以为聪明。而六五柔弱之君,能进而上行,以登尊极之位者,以在下有刚健之臣,应乎我者众也,此所以能「大亨」也。繇辞言「元吉亨」,彖言「元亨」而已。能致「大亨」,则吉不足道也。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虽假于人为,及其成功,则有自然之象,非若余卦但取其象而已。故「木上有火」者,鼎之所以成器,亦所以成物而致「亨饪」之功焉。君子体此以正位,则位一定而不可逾;体此凝命,则命一成而不敢变。夫鼎所以革故而取新也,其为器也重,其为宝也大,国之存亡系焉,宜为历代受命之君所宝用欤!圣人置此卦于革、震之间者,岂无意哉?盖革命则鼎取新,而震为长子,守器之主也。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非以其器大故邪?苏氏曰:「五帝三代及秦汉以来,受命之君,靡不有此鼎。鼎存而昌,鼎亡而亡。盖鼎必先坏而国随之,岂有易姓而犹传者乎?」此合大易取新之义。观乎彖辞:「以木巽火,亨饪也。」此苏氏所谓「用器」也。战国之时,鼎为周患,秦与齐、楚皆欲之。三国之君未尝一日而忘周者,以「鼎」在焉故也。是恶知圣人立器观象之旨哉?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从贵也。

卦有专取乎象者,「鼎」是也。以上九为「铉」,六五为「耳」,四、三、二为腹,则初六者,「趾」也。「鼎」以安静不动为体,趾所以承「鼎」也。「鼎」而颠其趾,则所以为「鼎」者覆矣。「鼎」不覆,则不能去秽而纳新,故「利」在「出否」。「否」者,秽浊也。「鼎」以取新为义,不可不洁也。秽浊者出,则可以受实矣。妻者,嫡也,尊且正也,正家而天下定矣。妾非正也,得妾者,匹嫡也,如趾之颠而反处乎上也。然有时而不得已者,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是「出否」恶也。否恶既出,所以为利。如妾之至贱,越嫡而上配乎主者,悖也。以子而贵,则非悖也。初六上应九四,有从贵之象,如鼎颠而「出否」,固有以颠为贵者。夏之鼎覆而商受之,商之鼎覆而周受之。然则「出否」者,其在「鼎」初乎?若大臣不胜其任,不过折足,所覆者美实而已,未系于存亡也。圣人寓不尽之意于卦初,姑言其小者耳。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阴虚而阳实,以九居二,二于「鼎」为腹,受实者也。自二之四为「乾」,「乾」,阳物,是「鼎有实」也。九二正应在五,五之于二,仇匹也。五欲下应于二,而四、三以刚强塞其往来之路,九五之所甚病而不𫉬于下者也。九二居中正之位,为臣而尽臣道,不可加矣。六五欲增益之,适以累之耳。故「不我能即」,然后乃「吉」也。「鼎有实」,非虚器也,人臣负其实才之象。「即」,就也。伊尹耕于萃野,孔明处于草庐,二主能轻身而往从之,然后可以出而有为。今二已处人臣中正之位,非不召之臣也,正其君臣之分可也。故「不我能即」,乃二之福也。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人臣有可用之才,当择其所从,则不枉道矣,故曰「慎所之」也。能守其职任,则免乎悔吝矣,故「终无尤也」。此人臣自处于中正之道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鼎」以象言。九三居「巽」之上,处「离」之下,与二四皆腹也,非耳也。曰「鼎耳革」者,言六五之道,至此而变革也。六五,君道也,君易其常道,则贤臣在下者于是否隔而不通矣。三,阳也,以九居三,人臣过乎刚,则强臣也,宜乎在上者有不能堪也。人臣孰不欲行其志?若君疑其臣,则退而穷处可也,故曰「其行塞」也。「雉膏」,鼎中之美实也,以象美德,谓有美德而不𫉬进也。「不食」者,谓人主悬美禄以待天下之贤,而三乃自守穷独而不复贪冒者,良由君臣始交之际,其情未通,虽明良相遇,亦不能大有为于天下也。「方雨亏悔,终吉」者,阳气升而阴固之,则为「密云」耳。「雨」者,阴阳和也;「方雨」者,阴阳方欲和也,以象君臣方情通道合,则前之所悔者既亏而终吉矣。上下疑阻而不交者,悔也,既交则悔亏矣。象言「鼎耳革,失其义」者,人君不能体离明之照,虚己听纳,则失其为耳之义矣。

九四:鼎折足,覆公𫗧,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𫗧」,信如何也?

鼎之恃足,犹宫室之恃柱础也,未有柱础倾折而宫室不摧者。南山有台之诗,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之光,立太平之基矣。鼎之九四,处大臣之位,当腹心之寄,国之废兴存亡系焉,可以非其人乎?下有二阳,不能引而进,独与初六为内应,是忌其同列而缔交乎小人也,是折其足而覆其养贤之资也。「其形渥」者,言污秽之甚也。污秽之状,见于面目形骸之外,甚者或至刀锯之戮、原野之刑加焉,其凶甚矣。象言「覆公𫗧,信如何」者,大臣不能量力事主而固宠保位,至不胜任而颠覆戮辱随之,尚何救哉!孔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信如何」者,信乎无如之何也。先儒以形为刑,渥为剭,言大臣不胜任则受其大刑。王沿曰:「古之大刑有剭诛之法。」然则刑者,诛及其身而已。至其形渥凶,岂独戮辱其身而已哉!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五居鼎上,中虚而无为,虽不若足之任重、腹之受实,若无用而鼎用以之成也。铉以扛鼎,耳以受铉,而鼎始成运动之功。六五为鼎之得中,而能虚己以受物,有君之象,故为耳。黄者,中也。「金铉」,上九也。耳处鼎上,铉又处耳上,耳无为而铉有为也。虽在卦上,居鼎之终,而不得中正之位,故为铉而已。铉贵而无位,「利贞」者,为利也。体本柔弱,介乎强臣之间,能虚己无为,以正道格之,则众阳皆为我用矣。象曰:「黄耳金铉」,中以为实,非虚名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上九之为铉,不可易也。上处卦之极,体柔而用刚,鼎道既成,不为燥湿之所变易,有玉之德焉。金从革者也,玉不可革也。铉固鼎之所用,非虚器也。在五为金,在上为玉,则益贵矣。以玉为铉,又所以饰鼎,而鼎道大成,故「大吉」而「无不利」也。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者,上九以刚乘柔,居鼎之上,而用之有时,且六五之柔,非铉不行,是相资而为用,相待而成功者也。又玉之为德,其温润有似乎仁,而非柔也;缜栗有似乎义,而非刚也,故曰「刚柔节」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