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泽水困展开↓
×
初六
九二
六三
九四
九五
上六
爻辞: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注解:-
⇧ 承:阴承阳,臣道顺承于君,代表和谐
⇩ 乘:-
⇅ 比:初爻比于二爻,代表亲和
⏎ 应:初爻与四爻有应。阴柔而滞于三爻
⊙ 位:阴居阳位(不当位),初难知
展开全部↓
泽水困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惟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亨,困之反也。君子不以贫贱之道而得贫贱,虽身困而道亨;小人不以富贵之道而得富贵,虽身亨而道则否也。「困亨」者,在困而能亨,则不陨获于困穷矣。文王居羑里而衍易,孔子阨陈蔡而弦歌,颜渊居陋巷而不改其乐,此圣贤处困之道也。「贞,大人吉,无咎」者,小人得路,必阨居子,当斯时也,欲以贞固自处,鲜有不蹈祸悔者,故贞而𫉬吉,非大人不能。吉然后可以无咎。「有言不信」者,国之无道,是非曲直,颠倒错谬,君子可以忘言之时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泽,水所积也。水性趋下,泽上而水下,则泽必枯竭,无以说润万物,困之象也。君子体此象以致命遂志,虽处困阨之时,未尝不得其乐也。「致命」者,不以穷达、祸福、死生动其心也。不以穷达、祸福、死生动其心,则吾志何往而不遂哉?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山,不食周粟,彼各行其志而已。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困」者,君子小人所不能免也,得所援则不困矣。

初六以阴柔最处坎下,为困之始,有「臀」之象。九四虽处近君之位,为吾之应,然以阳刚而揜于群阴之中,力不能有所援也,如株蘖之木,自不能芘其身,安能芘人哉?初既无所芘覆,又阴柔之才不能自遂显明之地,如入于幽谷,愈以困穷耳,故至于三岁之久,卒不能自见于世也。初寓坎下,阴险底滞,趣下而善陷物,其困也,实有以自取之,所谓小人以困穷之道而得困穷者也。四虽势足以应援,非徒不能援,亦莫之恤也。诗言「在彼空谷,其人如玉」,盖君子当穷独之时,困而不失其所,亨。

象言「入于幽谷,幽不明」者,特以阴柔之才,不善处困,识虑昏蒙,自趣于幽暗耳。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九二以阳刚处人臣中正之位,又上有九五同德之君,若可与有为。然当困世,君臣俱为群阴所揜,势不能及物,但有厌饱于酒食而已,岂其志哉!朱绂,天子饰下体之服。九二以刚中之贤,虽为群阴所揜,而位处中正,不为贫贱所移,此有道之主所以不忍遗也。锡命之至,其谁御之?故曰「朱绂方来」也。「方来」者,以言宠命之至,方来而未已。「亨祀」者,兼天神、人鬼而言也。九二以刚中之德,虽在险难之中,所守正固,在困而心亨,固可交于神明矣。然在困守正,仅能以贞固自守,饮食燕乐可也,非大有为之时,若强聒妄动,必有悔吝。知未可动而动,则凶祸之来,将谁咎乎?故曰「征凶」也。「征」者,有所往也。

象言「困于酒食,中有庆」者,君子能守其中正之德,非能终困者也。困而必亨,积善于身,必有余庆矣。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六三以阴柔而处尊显之位,二阳在上而欲进焉,一阳处下而己乘焉,可谓不量力矣。坚重难入而不可动摇者,石也,九四、九五是也;负芒刺而不可枕藉者,蒺藜也,九二是也。小人之害君子,方其处下,巧为攻击,虽负凶恶之名,不恤也;方其在上,则肆其凭陵,虽婴刀锯之戮不避也。盖君子当困蹇之时,以道义自处,视轩冕犹桎梏,于富贵如浮云,小人虽欲陵藉摧辱之,卒不可得。故孔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以见小人卒不能胜君子,而反受危辱也。方是时也,虽知退处燕闲,为自全自安之计,则已晚矣。故曰:「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死期将至,则凶可知矣。

象言据于蒺藜,乘刚也;「不见其妻,不祥也」,以见作不善之报。仲尼于系辞发明此爻,使一卦之义涣然明白。故予妄欲发明仲尼之旨,以袪诸儒纷纭异同之论,而不敢自谓然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解纷济难,固以速往为吉,故解卦言「有攸往,夙吉」。「困」之初六,最处卦下,至困者也。其望在外有力之援,甚于倒悬之求解也。九四为正应,宜亟往赴之,而其来反徐徐者,以九处坎之中,疑其深险而不敢进也。况四居多惧之地,以有强敌,不敢轻犯,其虑患深矣。九二刚而处中,运动适变,有「金车」之象。以九四大臣,有济国之志而不得伸,诚可鄙也。二刚当困世,宜同心以济困者,况二为刚中之贤,岂能终阨之哉?故虽「吝」而「有终」也。夫四与初为正应,其援初之志未尝忘也,所以徐徐者,将以有济焉耳。九四以阳刚而处阴位,然卒无咎悔者,有济困之志,为众所与也。孔子所谓「困以寡怨」者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九五处中正之位,有刚健之德,若可以有为。然当困世,强臣在侧,为所胁制,欲济天下之大困,必以去小人为先,此「劓刖」之刑,不得已而用也。上六、六三、初六皆小人而据其上,善揜刚者,故当刑而去之。赤绂,诸侯之服。三阴未去,威令不专,势必降杀,仅同诸侯之位耳。圣人处困有道,能尽消息之理,然后从容有济,不以困于侯位为慊,而轻躁妄动也,故徐乃有说也。五居兑中,小人既去,志得而道行,天下皆喜乐之矣。如此然后可以祭祀宗庙,以膺受多福也。自古圣王郊天告庙,未尝不在小人既去,忧虞既释之后,故萃、涣二卦皆曰「王假有庙」,而闵予小子、嗣王朝庙之诗,亦在成王释丧即政之始,故此卦九五亨困之道,莫利用于祭祀也。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小人为害,则志不𫉬伸;志不𫉬伸,则「劓刖」之刑所不得已而用也。九二虽非正应,而处相应之地,俱为阴柔所乘,道同德合,能以中道辅赞弥缝,使不见去之之迹,故九五之说,以二能以中直相济也。祭祀非以祈福,时适当然,则为神天所祐,故祭祀则受福也。当困之时,下能施刑于小人,中得贤人之助,上为神天之所福,则不困而可以亨天下之困矣。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上六以阴柔居困极之地,三虽非正应,小人之同道者也。柔之为道,虽假援而济,然六三自以阴柔处险,非有刚健之才能挽己于困阨者,徒能缠绕之耳。「困于葛藟」者,反为三所困也。六处上极,下乘九五之刚,不知进退存亡之道,高而必危,故「困于臲卼」也。「曰动悔有悔,吉行」者,当困极之时,若曰动必有悔,而不思变动,则益入于困耳。若能悔前之失,穷而思通,必济矣。君子未尝无过,过而能悔,善莫大焉。书称「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若时未可动,则以安贞为贵;时可动而不动,则有后时之悔,非困而求通之道也。

象言「困于葛藟,未当也」,言处困之道,未当于理也。「动悔有悔,吉行」者,若虑动必有悔,而不复思动,则终于困穷矣。思变而行,虑善以动,理当𫉬吉,不失其几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