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凡以上临下,皆谓之「临」。人主君临天下,诸侯君临一国,皆「临」也。书言:「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孔子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圣人临下,其致慎如此,临所以为大也。况四阴在上,以临二刚,刚非柔之所能制也。故临当刚长之初,已有阳消之理。圣人欲使后世为人上者,常兢业以图之也。阴阳消长,君子小人更为进退之象。「浸」犹浸润也。一气不顿进,如草木之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兑说而坤顺。临民之道,以说顺为本。九二刚而得中,六五以柔应之。既说而顺,非济以刚,则强梗者或不可制。故孔子曰:「临之以庄,则敬也。」如此则能「大亨以正」,具乎「元亨利贞」之德,其大与乾同功,故能斡旋运量,以临制天下也。然阳刚主进,进而不已,则治极必乱,安极必危,故戒以「八月有凶」也。阳生于十一月为复,十二月为临,此二阳方长之时。至五月夏至而阳消,六月为「遁」,自子至未,凡历八月,故云「八月有凶」也。「有凶」者,有凶之理,未必皆凶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水之性汪洋放肆,无以隄防之,则有奔冲决溢之患。「泽上有地」,所以为临民之象也。临民之道,固当有以防范之,岂徒厉以威严,驱以刑戮哉?君子体此象,教民以礼义,而思其所疾苦,无有穷已。容之则民有以措其手足;保之则不相陵犯,皆临民之道也。「无疆」者如此,则其道广大,无此疆尔界之殊也。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咸」,感也。临人必以无心而感格之。盖一阳在下,与四为应,四近君而位尊,不可枉己以干进也,志在行其正道而已。如此乃可免乎咎悔而趋吉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初九、九二二阳在下,六四、六五以为正应。盖二为刚中之臣,以应柔中之主,君臣之间,以无心相感,以成君临之大,故「吉」而「无不利」也。然九二虽不失臣道之正,而才刚任专,以事优柔之主,事固有不可尽从者,或逆其所顺,或强其所劣,故象言「未顺命」,乃所以为「吉」而「无不利」,圣人致其规戒之意深矣。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三以阴柔而居阳位,又二刚在下,而三直出其上,以势位临之,非二阳所能堪也。要之,三为小人,乘刚而不中,有负乘致寇之象,不能引身退避,而徒甘言以媚悦于人,其孰肯信之?故无适而可也。若能以忧危自处,日虞祸患之至,而克己下贤,庶几其免乎!然则临人之道,生杀利害之权咸自己出。六以阴柔之质而据显位,众所不与,况二与初皆阳刚,君子方处内而将进,其肯为之下乎?傥不能深自悔悟,惕然有渊冰之惧,而日复一日,祸可既乎?故象言:「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能忧其所当忧,虽有咎悔,其能久乎?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坤」体至顺,而四位尊居正,与初为应,上比于主而下临于民,临之至善者也。余爻地远而多惧,四近君而情通,以此临民,何咎之有?故象言「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临」之道贵乎广大,兼收并用,不忌不嫉而己,得无为用天下之道,此君临之大者。六五以柔弱之资而履尊位,能知此道,则大君之所宜而无不吉也。五以「坤」体顺而应二,二以刚中之贤悦而应五。然人君驾御群臣,当以刚断,而专以柔顺,则强臣或有擅命之渐;人臣事主,当有从违可否,而专以媚悦,则奸佞者或得肆其欺。故象言「大君之宜」。「行中之谓」者,谓顺说之道,贵得中而无过不及之患,则君臣各尽其任矣。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上六居坤之终,处上卦之极,顺之至也。在上而能以敦厚临物,不以尊贵骄人。二阳在下而以顺受之,虽无应于阳而不妨其进,厚之至也。二阳在内而志常欲佽助之,与夫居上位而蔽贤嫉能者有间矣。故虽居临之终,宜凶而获吉,宜有咎而卒无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