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快速查找

点击下列表格会自动跳转对应64卦

选择上下卦会自动跳转对应64卦

卦名
象名

《读易详说》简介

一、书籍基本信息

  • 书名:《读易详说》
  • 别名:《读易老人解说》
  • 作者:李光
  • 创作年代:南宋
  • 内容概述:该书为李光晚年因反对“和议”触怒秦桧而被贬岭南后所著,通过对《周易》的深入解读,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看法和个人见解。书中多援引史事解说《易》旨,切实近理,有益于学者。

二、作者简介

  • 姓名:李光
  • :泰发(一作泰定)
  • :转物居士(晚年自号读易老人)
  • 生卒年:1078年—1159年
  •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 主要成就: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官至参知政事。因反对秦桧的和议政策而遭贬谪,晚年致力于易学研究,著有《读易详说》。
  • 历史评价:李光是南宋时期的杰出人物,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还在文学和易学领域留下了重要著作。其《读易详说》更是成为易学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书籍特点

  • 注重史事:李光在《读易详说》中大量援引史事来解说《周易》的卦爻辞,使得易学理论与历史实际相结合,增强了易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
  • 切实近理:四库馆臣曾评价该书“切实近理”、“有益于学者”,认为其解说《周易》的方式既符合易理又贴近实际。
  • 政治色彩:由于李光本人在政治上的坎坷经历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使得《读易详说》在解说《周易》的同时也不免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和个人见解。

《读易详说》是宋代李光所著的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易学著作。通过对该书的研究和阅读可以深入了解南宋时期的易学思想和社会政治状况。

四库全书易类提要

臣等谨案:

读易详说十卷,宋李光撰。光字泰发,上虞人。崇宁五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谥庄简。事迹具宋史本传。光为刘安世门人,学有师法。绍兴庚申,以论和议忤秦桧,谪岭南,自号读易老人。因摅其所得以作是书。故于当世之治乱,一身之进退,观象玩词,恒三致意。如解坤之六四云:「大臣以道事君,苟君有失德而不能谏,朝有阙政而不能言,则是冒宠窃位,岂圣人垂训之义哉!故文言以括囊为贤人隐之时,而大臣不可引此以自解。」又解否之初六云:「小人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解蛊之初六云:天下蛊坏,非得善继之子堪任大事,曷足以振起之?宣王承幽之乱,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于东都,卒成中兴之功,可为有子矣,故考可以无咎。然则中兴之业,难以尽付之大臣,蛊卦特称父子者以此。其因事抒忠,依经立义,大旨往往类此。史载其绍兴中奏疏云:「淮甸咫尺,了不经营;长江千里,不为限制。晋元帝区区草创,犹能立宗社,修宫阙,保江浙,未闻专主避敌如今日也。」其退而著书,盖犹此志矣。光尝作胡铨易解序曰:「易之为书,凡以明人事,学者泥于象数,易几为无用之书。邦衡说易,真可与论天人之际。」又曰:「自昔迁贬之士,率多怨怼感愤。邦衡流落瘴乡,而玩意三画,可谓困而不失其所亨,非闻道者能之乎?」其序虽为铨作,实则自明其著述之旨也。书中于卦爻之词,皆即君臣立言,证以史事,或不免间有牵合,然圣人作易以垂训,将使天下万世无不知所从违,非徒使上智数人矜谈妙悟,如佛家之传心印,道家之授丹诀。自好异者推阐性命,钩稽奇偶,其言愈精愈妙,而于圣人立教牖民之旨,愈南辕而北辙转,不若光作是书,切实近理,为有益于学者矣。自明以来,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兹从永乐大典荟萃成编。原缺豫、随、无妄、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六三以下,其复与大畜二卦,永乐大典本不缺,而所载光解复卦缺后四爻,大畜则一字不存,系辞传以下亦无解。其为原本如是,或传写佚脱,均不可知,姑仍其旧。其书宋史作易传,诸家书目或作读易老人解说,或作读易详说,殊不画一,而十卷之数则并同,殆一书而异名也。今从永乐大典,题为读易详说,仍析为十卷,存其旧焉。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