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说卷五

宋俞琰撰

上经五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无妄」,诚也。不诚则虚伪,虚伪则妄。诚则真实,真实则「无妄」。诚者,天之道,动以天则,纯乎诚实,是为「无妄」。其占为始,虽大亨通,又宜固守以正,乃可保其终也。「其匪正有眚」,盖指上九乾道之变,非天道之正也。君子处此,则当安时以俟命,不宜有所往。初九:无妄,往吉。

彖辞曰「不利有攸往」,为「匪正有眚」而言也。爻于初曰「往吉」,初九阳刚居正,无所谓「眚」,「往」则「吉」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治田之道,春而耕,秋而获,一岁而菑,三岁而畬。未有不耕而获,不菑而畬者。今曰「不耕获,不菑畬」,何也?天之命也,非人之所能为也。盖无妄以初为主,初,「震」体,既动于先矣,二虽亦「震」体,不过随之而动,是初耕于先,菑于先,而二因以获,因以畬也。初首造其事,而二坐享其利,岂非天祐之乎?如此而有所往,则利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牛」,指二。「系之」者,五。「行人」,指初。「邑人」,三自谓也。初为主于内,而近得二,是得牛也。二应五,牛盖属五。初得牛,则五失牛矣。三与二为邻,而遭诘捕之扰,是行人牵牛而去,「邑人无妄」而有灾也。或疑六三不中不正,何得谓之「无妄」?盖「无妄」之动以天,六爻皆「无妄」者也。圣人恐人疑其为有妄,故特曰「无妄之灾」。九四:可贞,无咎。

彖辞曰:「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九四其正乎?不正则不可动而往矣,是「可贞」也。故贞静而止,则「无咎」。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上九匪正而有眚。九五乃正而「无眚」者也。虽与九四不相得,不足为疾也,何以药为?「勿药」则「有喜」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上九「乾」之穷,匪乾之正,盖天道极而必变之时也,行将何之?人虽「无妄」,而适遭天地之变,是以行则必有灾眚,而无所利。彖辞言其「匪正有眚」,而爻以有眚属之上九,彖盖为上九发也。䷙乾下艮上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大畜」之为卦,「乾」下「艮」上。「艮」能止乾之健,而包蓄三阳于内,则其所蓄者大也。「利贞」,谓所蓄既大,固守以正,则利也。「家食」,则独善其身。「不家食」而食禄于朝,则兼善天下,故「吉」。内健而外能止,则无躁进之失,故其占为「利涉大川」。初九:有厉,利已。

它卦相应则相援,「大畜」以止健为义,则相应者乃其对敌。盖健者欲进,而止者不欲其进也。初九为六四所止,进则必有危厉,故曰「如其已」,已则利。九二:舆说輹。

「輹」,指初。「舆」,二自谓也。輹处舆之下,輹说则舆不行,以象。二与初同体同德,初止则二亦止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三阳皆马也。九三得位,而初九、九二随于其后,故曰「良马逐」。九三过刚而健甚,若遽与在下二阳俱进,则有奔蹶之失,故戒之曰「利艰贞」。「艰」者,不敢慢易也。「贞」者,固守以正也。「曰闲舆卫」,曰字,朱紫阳作「日」字,人实反。愚以「噬嗑」九四准之,疑是「吉」字。盖当「大畜」之时,居九三之位,惟宜「艰贞」则「吉」也。「闲」,习也。「舆」,指二。「卫」,指初。闲习既熟,则不至于颠仆,故其占为「利有攸往」。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童」,牛犊也。六四爻位俱柔,故其象为「童牛」。「牿」,当依陆续作「角」。犊角茧栗,非伤人者也。初虽刚健,四柔顺以止之,而无伤善之心,则初也亦已其行而不敢相犯。四与初两不相伤,其占为「元吉」。六五:豮豕之牙,吉。

豮,符云反。「豮豕」,去其势者也。六五爻柔位刚,故其象为「豮豕」。「豮豕」虽有牙,不能伤人。二虽刚健,五柔顺以止之,而无伤善之心,则二也亦说其輹而无怨尤。五与二两不相伤,故「吉」。然「豮豕」与「童牛」异矣,故其占虽「吉」,而不如六四之「元吉」。上九:何天之衢,亨。

彖言「贞」,以其能止健也。爻于上言「亨」,止极则行,畜极则通,犹行于天衢,通豁而无碍也。晦叔王氏曰:「何,当作行。」䷚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颐」,养也。「贞吉」,谓养以正则吉也。为卦外实中虚,上止下动,象人之颐颔。「观颐」,观其所养之道也。如上养下,下奉上,阳养阴,此皆正理。若以阴养阳,则其理颠倒,非正也。「自求口实」,求其自养之道也。口实不独为饮食。书仲虺之诰云:「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盖言语亦口实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舍」,音舍。龟之灵,能食气以自养。初九刚明,其才智亦足以「自求口实」。乃舍内求外,观人之「朵颐」,是舍其所不当舍,观其所不当观,凶之道也。「朵颐」者,颐颔充实,如花朵之下垂也。「我」,指上九。「尔」,初九自谓。「颐」有两阳爻,初九为内卦之主,躁动于下,不能自求口实,故「尔」之。上九为外卦之主,静止于上,能「自求口实」,故「我」之。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颠」者,倒也。与「鼎」初九「颠趾」之「颠」同。

以六二之阴,养初九之阳,事属倒置,故曰「颠颐」。「经」,谓常理。「拂」,违悖也。二五君臣相应,此常理也。不相应,则下不奉上,上不养下,而违悖其常理,故曰「拂经」。王肃曰:「丘」,指六五。艮为山,五居艮山之半,丘也。六二与六五皆阴爻,阴道常乏,皆不足以相养。而二也欲与三阴皆求养于五,是妄求而自取其凶也,故「于丘颐,征凶」。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口容止,贵乎静。「拂颐贞凶」,谓六三躁动之极,不正又不中,悖其养正之道,固执而不改,是以「凶」也。「十年勿用,无攸利」,谓十年之久,并不可动,动亦无所利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二曰「颠颐」,四亦曰「颠颐」,而吉凶不同者,二与五不相应,四与初则相应也。是故二「拂经」而「凶」,四则不「拂经」而「吉」也。「虎」,指初九之刚阳。「眈眈」,视近而志远也。虎常饿而「其欲逐逐」然,象初九躁动于内,以二之养为不足,而又求养于四也。四以阴养阳,虽为「颠颐」,然自上施下,亦「颐」道之正也,是以「吉」而「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二、五不相应,下无以奉上,上无以养下,故皆曰「拂经」。六五以阴柔居尊,而养道不足,独不言颐,仅能顺以从上,不能动而有为,故曰:「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彖辞云:「自求口实,而由人乎哉。」上九阳实而有余,自得其养,故曰「由颐」,与「由豫」之「由」同。居颐之终,在众阴之上,位高任重,亦危厉矣。所以「吉」者,六五顺从之也。才刚而有为,故「利涉大川」。䷛巽下兑上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大,阳也。阳盛而过乎阴,是为大过。四刚爻并聚于中,而初、上两端皆弱,屋栋桡动之象也。桡,乃教反。刚虽过而二、五皆得中,内巽外说,故其占为「利有攸往,亨」。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初六巽体之柔,处下而承九二之刚,犹茅之藉物也。在大过之时,而过于敬慎若是,何咎之有?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杨之枯,夫之老,是皆大者过也。然九二过而得中,刚柔相济,犹杨枯而根生蘖,则有复荣之理;人老而得女妻,则有得子之理,故「无不利」。稊与女妻,皆指初六。稊,郑玄作「荑」,杜兮切。九三,栋桡,凶。

卦有四刚爻,而九三刚过特甚,故以彖之「栋桡」属之。太刚必折,故「凶」。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隆,高起貌。九四以刚居柔,其栋隆而不桡,故「吉」。它,指三。四与三比,同是栋也。三既「桡」,四独能隆乎?君子恶伤其类,故为之羞吝。「有它」,与比初六同。比之「有它吉」,盖因「它人」而「吉」;大过之「有它吝」,盖因它人而「吝」。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华,呼瓜反,即今之「花」字。九五与上六相比,杨譬则枯而生花,人譬则「老妇得其士夫」。九五中正,本无过为,但以所比非嘉偶而可丑耳,故无咎亦「无誉」。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下与三应,则过涉五、四,没入兑泽而不见其顶,不亦「凶」乎?夫既「凶」矣,而又曰「无咎」者,才弱虽不足以济难,而志存大义,不可咎也。䷜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习,重也。重乾、重坤。不言「习」,六子之重,独「坎」言「习」,何也?郭京曰:「习坎」上脱一「坎」字。「坎」,险陷也。谓二阴为险,而一阳陷于其间也。卦之两体皆「坎」,是为「习坎」。五为卦主,与二同遭险陷,而皆以刚德居中,故其象占为「有孚」。维心亨,谓二、五彼此同德相孚,同心相维,故虽处险陷,而有亨通之道也。彖义如此,而爻于二、五皆无相孚之义,何也?曰:彖自彖义,爻自爻义也。「坎」忌不流,流则通,故勉之曰「行有尚」。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窞」,徒感反,「坎」中小坎也。彖言「习坎」,而爻以系之初六,以初六在重险之下也。处「习坎」之时,往则有功。初乃入于「坎」中之「坎」,而失其道,是以「凶」也。凡重卦,「坎」、「离」、「震」、「艮」、「巽」、「兑」,皆无正应。「坎」之初六,才弱而无以自拔,故其陷益深如此。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地之洼陷曰「坎」,两阴画之虚象之。「坎」以有水,乃见其有险。九二阳画陷于其中,「坎有险」之象也。才刚志柔,未能出险,不过近比初六、六三,「求小得」而已。而初六、六三皆入于坎陷,彼方自救之不暇,奚足以为大援?故其占曰「求小得」。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自彼而至此曰「来」,自此而往彼曰「之」。「来之坎坎」,谓其在重坎之中,动止皆「坎」,劳而又劳也。三居下「坎」之上,亦险矣。上「坎」又压于其上,故曰「险且枕」。枕,去声。六三有其志,无其才,位又不正,徒尔往来劳苦,终未能出险。盖下「坎」方将脱,而又有上坎在前,徒宜守静耳,岂宜动哉?故戒之曰:「入于坎窞,勿用。」六三与初六皆阴爻,阴虚,故皆言「坎窞」。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樽酒」,乃特樽之酒,一樽而已,象九五刚阳之奇也。「簋」,竹器,数用偶,以盛黍稷者。「簋」上更有「二」字,当与损之「二簋」同。二簋之食,象六四阴柔之偶也。「贰」,副也。「缶」,土器,樽属,即瓦罍是也。「贰用缶」为句。「樽酒二簋,贰用缶」者,樽荐以簋,而副以缶,所以备乏少也。「纳」,交结也。「约」,信誓也。「牖」,暗室中通明处也。「牖」非行礼之地,其礼又简薄,何以「无咎」?盖是时君臣同在险难中,彼此以诚实质信相结,而弗纳于邪,终亦无咎。四近五,刚柔相比,而其位皆正,故其象占如此。

九五,坎不盈,缇既平,无咎。

「坎不盈」,以其流也。彖传云「水流而不盈」,是也。九五坎中之阳爻,阳动,象水之流。水流则不盈,不盈则适至于「既平」,故「无咎」。水若不流则盈,盈则有泛滥之患,又安得平而「无咎」?彖辞云「行有尚」,盖为九五勉也。「缇」,与复「无缇悔」之「缇」同。

上六:系用徽𬙊,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上居坎之终,当出坎矣,乃用徽𬙊攀系于五。五自与四结约,不从上之攀系,则上之所用非其道也。「无已」,则下求于三,而三也正,入于坎窞,岂能为之援乎?上而下求于三,则犹置身荆棘丛中,不可得而出矣。故虽三岁之久,亦不能免其「凶」也。䷝离下

离上「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离」,附丽也,谓一阴附丽于二阳之间也。「贞」,正也。「离」虽以中爻为主,在重离之时,六二居下离之中则正,六五居上离之中则不正。正则亨,不正则不亨,故戒之曰:「利贞,亨。」六二为卦主。「畜牝牛,吉」,指六二也。畜,许六反,养也。牛性本顺,而又牝焉,顺之至也。六二以柔居柔,故其象为「牝牛」。火忌炎上,六二处下而正,又能养之以柔,而无犯上之僭,故「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诗鹤鸣云:「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错」乃琢玉之砺石也。「坤」初六柔而在下,其象为「履霜」。「离」初九刚而在下,故其象为「履错然」。居「离」之初,方与人相亲附,不可肆其炎上之性而遽进,唯敬慎如「履错然」,乃可以避咎。不然,则厥足用伤,岂能无咎?此爻与履九四「履虎尾」之义同。彼「诉诉」,故「终吉」;此「敬之」,故「无咎」。六二,黄离,元吉。

六二以柔顺文明之德,丽于两刚之间,得中处下,而无炎上之失,故其象为「黄离」,其占曰「元吉」。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三处下体之中,其位过中,犹日之昃而余景迫于崦嵫,故曰「日昃之离」。耋者,年之至也。与诗车粼「逝者其耋」之「耋」同。当此时,处此位,不自遣以乐余年,则死期将至,徒有嗟叹而已,故曰:「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释文云:古文无凶字。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突,吐讷反,与诗甫田「突而弁兮」之「突」同。九四不中不正,有刚暴陵烁六五之象,故曰「突如其来如」。凶焰犹火,弗戢则将自焚,故曰「焚如」。大逆不道,众所弃绝,死而不收,犹死灰之委弃,故曰「死如,弃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以六居五,非其正也。迫于九四之刚暴,故悲见于色而出涕沱若,愤形于声而戚嗟若。如此而不言凶,何也?曰:位虽不正,德则柔中而无过为,所以转凶而为吉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王指五。出征而称王征伐,自天子出也。上九处离火炎上之极,刚暴尤甚于九四,乃为恶之渠魁,是以王出而亲征之。王者得此占,则可用以出征也。「折首,获匪其丑」,谓折取其魁首,而胁从罔治,则其所执获者,匪其同恶之丑类也。「有嘉」,谓有明而仁恕之美也;「无咎」,谓无贪而残暴之咎也。「丑」,与诗采芭「执讯获丑」之「丑」同。周易集说卷五,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