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说卷三

宋俞琰撰

上经三

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备鄙反。「否」者,天地不交而上下闭塞之时也。是时用事于内者皆非其人,而君子之正道不行,是以「不利」。若犹持禄固位而不去,其不为小人所害者鲜矣。「大往」谓三阳之往,「小来」谓三阴之来。泰倒转为「否」,昔之在内者,今则往而居外;昔之在外者,今则来而居内,大抵与泰相反。蛟峰方氏曰:「之字羡。彖传释卦辞乃加之字,后人因彖传有之字,遂亦加焉。」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泰初九言「拔茅茹以其汇」,此君子以类同进之象。否初六言「拔茅茹以其汇」,此小人以类同进之象。「贞吉亨」,谓君子固守以正而不动,则身吉而道「亨」也。彖言「不利君子贞」,初乃言「贞吉亨」,何也?曰:彖指在位君子,显而未退者也。爻指在野君子,隐而不出者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包」,谓二在上而包初,以君子而蓄小人也。「承」,谓初在下而承己,以小人而顺君子也。小人、大人,皆指占者而言。「小人吉」,谓小人而能顺承君子,则亦「吉」也。二应五,以阴从阳,故称「大」,六二盖中正而无私者也。大人否亨,谓六二虽居群阴之中,而不与群阴相习为恶,惟能包容在下之小人,是以身虽处否道则「亨」也。六三,包羞。

「包」,谓三包二,以小人而蓄君子也。「羞」,谓六二中正,耻与六三不中不正者为伍也。与恒九三「或承之羞」同。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命」,君命也。「有命无咎」,谓有君命则无咎,无君命则有咎也。「畴」,类也,指二阳而言。古字「俦」与「畴」通。书洪范「九畴」之「畴」,亦训类。「离」,附丽也。「祉」,禄也。凡为大臣者,戒于专权,专权则无君,君必疑忌之,不但身受祸,同类亦因之而被害也。「否」之九四为近君,大臣虽有刚健之才,可以济否,然其志柔弱,非奉九五之命,不敢自擅,是以在己无咎,而同类附丽者,亦因之而受祉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休」,与诗菁菁者莪「我心则休」之「休」同。「否」至五,「否」将倾矣。大人处此,则安详和缓,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故曰:「休否,大人吉。」不然,则荒忙急迫,适以激其变,非吉之道也。「大人」,指占者而言。「其亡其亡」,儆之至也。桑之方苞,柔弱而不可系物,以此为戒而防其亡,则存者庶乎其可保也。「桑」,柔木,诗言「柔桑」是也。草木丛生曰苞,与诗「四牡苞栩」、「苞杞」之「苞」同。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倾」,覆也。「否」终则倒转而为「泰」,故曰「倾否」。方其否也,上下不交而人情郁塞。及其倾也,小人诛灭而天下大悦,故曰:「先否后喜」。物理极则必反,故「泰」极则为「否」,否极则又为「泰」,此泰否之相仍也。如损极则成「益」,益极则又成「损」,其道一也。不特泰否、损益为然,诸卦皆然。明乎此,则知彖传所谓「刚柔上下」之义矣。䷌离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与人同也。以离遇「乾」,谓之「同天」可也,而曰「同人」,何也?曰:天人一理也。天道至公无私,同人之道亦当至公无私也。「野」,外也。六二为成卦之主,得位得中,而外应乎「乾」之九五,有亨通之道焉,故曰:「同人于野,亨。」刚健而能有为,是以「利涉大川」。文明以健,中正而应,是为君子之同,不为小人之苟同,故曰「利君子贞」。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门」,指六二。初出门即与二遇,是乃不约而同,非私意也,故「无咎」。六二,同人于宗,吝。易以同体居先者为宗,与「睽」六五之「宗」同。同人之道,外同于野则亨。今不外同于五,而惟内同于初,吝道也。「睽」之五与「同人」之二,皆离体。离以柔爻为主,而二卦皆以刚爻为宗,何也?曰:崇阳而抑阴,易之教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戎」,兵器也。「伏戎于莽」,伏于四之下以拒四也。「升其高陵」,升于二之上以望五也。「三岁不兴」,谓上无应援,遂至三岁不敢显发也。三至上,凡历三爻,故曰「三岁」。九三刚而不中,欲同于二,而惧四、五之见攻,故其象如此。不言「凶」,以其有忌惮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墉」,指三。乘之者,四也。四欲同二,而三在下隔之,故有乘其垣墉以攻取之象。九三爻、位俱刚,且「三岁不兴」。九四以刚居柔,其能攻乎?知义之「弗克」而「弗攻」,盖能自反而改过者也,是以转「凶」而为「吉」。

九五: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五与二正应,而隔于三、四,未得其同,故悲愤而「先号啕」。以大师克之,遂得与二相遇,故喜而笑。号,平声。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邑外为郊,郊外为野。彖以二体之内外言,则二在内,五在外。五去二远,故为「野」。爻以五视上,则五居中,上在外。上去五近,故为「郊」。野也、「郊」也,均之为外也,但远近之异耳。上九:同人于郊,则不与诸阳争二,故「无悔」。䷍乾下离上大有,元亨。

「大有」,所有者大也。六五以一阴居尊,而上下五阳皆应之,则大者皆为小者所有也。此卦下乾上离,其德刚健而文明,二、五又相应,是以「元亨」。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无交,谓初最在下,无以交于五也。初之应在四,所承者二,而皆两刚相遇,其情皆不相得,是无交而有害也。然匪初之咎,盖其居孤远而𫝑使然也,故曰「无交害,匪咎」。若病其无交而轻易遽进,则不能无咎矣,故又戒之曰:「艰则无咎。」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九二刚而得中,在下而应上,其象为「大车以载」,其占曰:「有攸往,无咎。」若使无应于上,则虽大而能载,载而能往,上之人信任不力,欲无咎也难矣。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三居下体之上,公侯之象也。亨与享通,香两反,谓朝献也。九三刚而居正,不以有自私,故其象如此。小人反是,故曰「小人弗克」。九四,匪其彭,无咎。

彭,如字。诗载驱云:「行人彭彭。」出车云:「出车彭彭。」大明云:「驷𫘪彭彭。」烝民云:「四牡彭彭。」皆取人马强盛之义。今曰「匪其彭」者,诸阳皆为六五所有,此六五之盛,非九四之盛也。九四虽在三阳之上,而势逼六五,然处有若无,处实若虚,何咎之有?此爻在「大有」之时,以刚居柔,又「离」体之明,故其象占如此。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五与二为正应,五以信任二,二以信事五,故曰「厥孚交如」。六五以柔居刚,不厉而威,非作威者也,故曰「威如」。既有诚信以接下,而人信之;又有威严以自重,而人畏之。为「大有」之君,而刚柔得宜如此,故「吉」。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上九在卦之终,「大有」之极也。处「离」之上,明之极也。大而不以大自高,有而不以有自满,至明故也。又能下从六五,盖知君臣之大义,而顺乎理者也。是以「自天祐之」,吉而「无不利」。䷎艮下坤上「谦」,亨,君子有终。

「谦」者,有而不居之谓。内「艮」止而外「坤」顺,「谦」之德也。刚屈乎柔之下,「谦」之义也。始虽屈,终则伸,此「谦」之所以「亨」,而君子之所以「有终」也。与书大禹谟「谦受益」之意同。「有终」,犹言今终,以其善后而无祸患也。此卦凡三言「君子」,皆指占者。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以六处初,德柔而位卑,「谦」而又谦,故曰「谦谦」。占者用此「谦谦」之道而行,则临大事、涉大险,何所往而不济?故曰「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鸣谦,贞吉。

雄鸣则雌应,阳倡则阴和。「谦」之所以为「谦」者,三也。其「谦」也,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故闻其风、被其泽者,悉从于「谦」。六二,其邻也,与之阴阳相得,而鸣声相和,故曰「鸣谦」。谦而不贞,则近于邪佞,非吉之道也。今以六居二,盖柔顺中正,谦而贞者也,故「吉」。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以刚承柔,以功下人,劳而谦者也。君子惟有终身之「谦」,故有终身之「吉」。三乃「谦」之主爻,又居下卦之终,故以彖之「君子有终」属之。六四,无不利,㧑谦。

以柔乘刚,其位又在功臣之上,非所利也,而曰「无不利」者,以其「㧑谦」也。「㧑」,即春秋公羊传「庄王㧑军退舍」之「㧑」。「㧑」与「麾」同。「㧑谦」者,以手㧑却九三,而辞让其承己,所以示不敢当之意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阳道常饶,阴道常乏。六五,阴爻之虚,故曰「不富」。用上六以为辅,故曰「以其邻」。「侵伐」,当依郭京作「征伐」,所以征不服也。在下有恃险负固而不服者,则不容以谦道待之也。此爻乃用兵之吉占,它事亦无不利,独不言谦,何也?曰:六五,君也,君道不可专尚谦柔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三以谦为倡首,二承之,上应之,故皆曰「鸣谦」。「邑国」,指四,四据其应,故「行师」征之也。上居谦之极,过谦则取侮,岂所宜哉?故其象占曰:「利用行师征邑国。」䷏坤下震上「豫」,利建侯行师。

「豫」者,安和悦乐之义。内坤顺而外震动,顺以动则人心和乐,故「建侯」、「行师」,二者皆利。「豫」之主爻在四,四震体,震为长子,是宜立之为君,故其象为「建侯」。四互坎险,以一阳统众阴,故其象为「行师」。初六:鸣豫,凶。

四为豫之主爻,初与四应,而鸣声相和,故曰「鸣豫」。以阴柔居豫之初,而不中不正,此乃乍得志之小人也。恃有强援在上,遂恣其逸乐,而声闻于外,凶之道也。彖辞之义为和豫,爻辞之义则为逸豫,非其说之不一也。彖自彖义,爻自爻义,各有所取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介于石」,素有定见也。「不终日」,知几之速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虽在初与三之间,不为逸乐所移,故爻辞不言「豫」,而独言「贞吉」,谓能固守以正而吉也。「豫」诸爻,惟六二正而且中,故其象如此。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盱」,张目上视也。

六三阴柔,不中不正,仰望于四,此乃近上之小人也。小人附势,自以为乐,能「无悔」乎?其象如此,其占为事当速悔,若犹豫迟疑,则又有后悔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由」,谓由己,非由乎人也。九四处众阴之中,自得其乐,故曰「由豫」,与「由颐」之「由」同。「大有得」,谓五阴皆为九四所有也。「朋」,指在下三阴。四能尽其忠诚,勿怀疑二,则朋皆翕从,何患其不速。「簪」,速也。「盍」,合也。九四为「豫」之主爻,而逼近六五之柔君,故其象占如此。六五:贞疾,恒不死。

阴柔居尊,沉溺于「豫」,固执而不知变,是为「贞疾」。受制于权臣,此腹心之痼疾也。疾者,「豫」之反。书金縢云:「王有疾弗豫。」是也。有疾则「弗豫」,故六五不言「豫」。权虽去己,位则未亡,遂得恒久而不死。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冥」,暗也。与升上六之「冥」同。以阴柔处豫之极,迷而忘返,是为「冥豫」。「渝」,变也。以其动体而能变,故其占又为其事虽成,而能有渝,则「无咎」。䷐震下兑上随,元亨,利,贞,无咎。

「随」,从也。己往从人,人来从己,皆随也。此卦下震上兑,动而说,则彼此相从而不相违,随之义也。其占为始虽动而大亨通,终宜以正道固守而不妄说,然后「无咎」。不然则所随不正,终亦不免乎有咎。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官」,主守也。

初九震体,「震」以刚爻为主,「官」也。官虽贵乎有守,然处随之时,不可守常而不知变也。变者何?趋时从权,不以主自居也,故曰「官有渝」。「渝」,变也。变而不失其正则「吉」,故又戒之曰「贞吉」。随之六爻,专取其相比相随,不取其应初九,盖不可舍六二之正,而从九四之不正也。何况四与初,两刚相遇,无相得之情,岂可与之为交?今初九出门而与六二交,则不私其随,又得所从而不失其正,故曰:「出门交有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小子」,指六三之柔爻。「丈夫」,指初九之刚爻。阴性善系,弗能兼与,系上则失下,故曰:「系小子,失丈夫」。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六三系九四之「丈夫」,故失六二之「小子」。随道以随上为贵,随阳则有得。今以下随上,以阴随阳,故曰:「随有求得」。然六三之与九四,皆不正者也。以不正系不正,则其随也,乃枉道趋利而诡随,求必苟求,得必苟得,故戒之曰:「利居贞。」得此占者,惟宜守静,不宜妄动。

九四:随有𫉬,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四之随九五,𫉬乎上而有道者也。以臣从君,以阴从阳,故曰:「随有𫉬。」居随之时,为君侧之大臣,初其所应,三其所系,二又系于三,是天下无不随之也。然其位近五,而势陵于君,能无疑乎?四于此率天下以随五,可也;揜为己有,不可也。若固执而不知变,则其凶咎必矣。所恃以无恐者,有九五之君与己同德而相信也。「道」,谓为臣之道。在道者,其志在于尽臣道也。「以明」,谓得以自明也。九五盖刚明之主也,见九四率天下以随己,则察其不僭而信其志不在于己私,而在于道也。四于是得以自明矣,又何咎之有?九五,孚于嘉,吉。

初为内卦之主,故不言「随」。五居尊位而受天下之「随」,故亦不言「随」。「嘉」指四。四尽为臣之道,率天下以随五,是可以为「嘉」也,美之至为嘉也。书云「嘉谋」,言之至美也。诗云「嘉宾」,臣之至美也。五既孚于四,则初交二、二系三、三系四,无不进而随五矣,此五之所以「吉」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拘」者,执而不舍之谓。「维」,交结也。与坎彖辞、晋上九、解六三之「维」同,皆两人相维之义。上居随极,无可随者,故亦不言「随」。返而拘系于五,五乃从其所系而维之,随极而固结之甚也。若用之于亨祀,则诚极意专,足以通于神明,而神明亦随之,故其象占又为「王用亨于西山」。亨与享通,当依朱紫阳作「祭享」之享,香两反。周易集说卷三。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