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解读
「未济,亨」者,未济是未能济渡之名,喻人德薄居位,才德劣小,不能拔济危难,必须任之于贤,委之于德,则有可济之理,故曰
「未济亨」也。「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者,汔,将尽之名,其犹小才之人,不能济拔险难,譬之小狐渡水,智力羸劣,必须待水乾浅方可涉川,未及于岸,力已疲惫,遂濡湿其尾,几至没溺,岂有利焉?故曰「濡其尾,无攸利」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者,夫水火之用,相合而成,即能济人之性命。今火居其上而上炎,水流于下而下注,火水各抗,焉能烹饪?故为未济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者,君子见未济之患,以谨慎为用,故分辨事物,各安其居也。
「初六,濡其尾,吝」者,初六处未济之初,最居险下,而欲强进求济,其如力薄何?所以进未达岸,濡湿其尾,故曰「濡其尾」也。然体虽阴柔,不为刚狠之性,而乃犹不思反,以斯而往,顽亦甚矣,故曰「吝」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者,九二以刚居中,而应于五,为君委任,即是救难之人。然二虽处险中,不为难之所溺,故经纶屯蹇,任重忧深,所以曳拔其轮,以出险外,故曰「曳其轮」也。救难济危,莫过于正,故曰「贞吉」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者,六三处未济之时,以阴柔之质,失位之正,安能自济?若征而求济,必致凶危,故曰「未济,征凶」也。然九二刚阳,为君委任,即是能救难之人;六三若能委质亲二,即不虑没溺,自然获济,故曰「利涉大川」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者,九四履失其位,所以有悔。然出险难之外,居文明之初,接近于君,志行其正,所以获吉,忧悔乃亡,故曰「贞吉,悔亡」也。为君所任,正志既行,靡有禁其威者,故震发威怒,以伐远方,故曰「震用伐鬼方」。鬼方者,兴衰之征也,每至兴衰取义焉。四方文明之初,其德未盛,不能即服,故曰「三年」也。五处中位,体包明德,既居尊位,不夺物功,九四既有功劳,而乃以百里之国赏之,谓封以茅土,故曰「有赏于大国」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者,以柔居尊,所以有悔。然以文明之质,为未济之主,故必贞正,所以获吉,忧悔乃亡,故曰「贞吉,无悔」也。以文明之质,居于尊位,不自任察,而委于二,是使武以文,御刚以柔,故有君子之光辉也。委其权于有能之人,而心不疑,则人皆竭其诚信,功劳克济,故曰「有孚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者,处未济之极,即入于既济,既得济矣,任人又当,心即无疑,信任得人,自取逸乐,饮酒而已,不虑危咎,故曰「有孚于饮酒,无咎」也。饮酒不节,乐过淫荒,所以濡首之难,还复及之,故曰「濡其首」也。所以濡首之难及之者,良由信任于人,不忧祸患,失于所是,故曰「有孚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