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山风蛊展开↓
初六
九二
九三
六四
六五
上九
爻辞: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注解:-
⇧ 承:阴承阳,臣道顺承于君,代表和谐
⇩ 乘:-
⇅ 比:初爻比于二爻,代表亲和
⏎ 应:-
⊙ 位:阴居阳位(不当位),初难知
展开全部↓
山风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解读

蛊,元亨,利涉大川。「蛊」,事也,谓创制立法有为之事也。教化必大通,故曰「元亨」也;立法施令大行,故曰「利涉大川」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者,甲创制之始,故创令立法先三日,恐人未晓,殷勤告示云「后甲三日」。如此再三,丁宁宣布,此后犯者必诛,使民无怨,乃得「无咎」也。象曰「山下有风,蛊」者,先儒云:「蛊,惑也。」按春秋「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既有惑乱,当以教事制之,非是蛊训为「事」,亦犹风行山下,惑乱万物,奸在人间,惑乱众庶,故以教法齐之也。「君子以振民育德」者,君子以振济人民,象风之散布;育养其德,象山之安静也。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者,考是父,妣是母,此即先儒通称也。初六处事之初,即能干成父事,故曰「干父之蛊」也;子能干了家事,父又何忧?父能无虑,故曰「有子,考无咎」也。治家之初,恐有危厉,而能干济家事,克终父命,故曰「厉终吉」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者,以阳居阴,而又处中,女人以内为本,故曰「干母之蛊」也。女人之性情多狠戾,故不可全为正,故云「不可贞」。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者,以阳居阳,处一家之刚正,能干济父事,故曰「干父之蛊」;为无其应,即不可以行,故「小有悔吝」,能堪家事,即「终无大咎」矣。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者,「裕」,宽也;以阴得位,宽猛得宜,即是能容「裕父之蛊」也。亦是无应而行,人所不亲,故曰「往见吝」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者,干事得至尊位,是能干办父事,承先之德,故有美誉于外。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者,最处事上,是能高尚其名,不羁其身,但可清虚守道,不事君侯,众多敬仰,故曰「高尚其事」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