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解读
「革巳日乃孚」者,革,改变之名,易旧之义,故名「革」也。革既改旧易新,即是王者创制命令,改前王之法度。以其初施法令,民有所感,未便从伏,必须已竟今日,明日方始从令。故宋衷云:人性习常,不说改易,及变之后,乐其所成,故即日不孚,巳日乃孚矣,故曰「巳日乃孚」也。已,竟也。「元亨利贞,悔亡」者,悔之所生,生乎变动也。今革既变,故人心不安,必有忧悔。今革道既当,即得大通利正,而忧悔乃亡,故须备此四德矣。象曰「泽中有火,革」者,火居泽下,火炎上,泽润下,二性交,故能变革也。「君子以治历明时」者,寒暑迭终,日月更运,天时人事,各以时迁,故君子观兹革象,修治历数,以明天时也。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者,巩,固也;黄,中也;革是牛皮,生曰革,熟曰韦。今初九处革之初,未肯从变,言其执志坚固,守中和之道,不肯造次从变,如似牛皮坚韧,不从改变之命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者,阴柔之体,不敢为先,故革命已行,竟日之后,乃始从之,故曰「巳日乃革之」。既从革命,无复疑阻,往就于五,不被疑难,故可以征进而获无咎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者,三处炎极,火性上炎,上体是水,水性柔顺,九三以刚居火极,火性刚猛,故有革命之言。而上体三爻,以受命令,不敢有违,其言不虚,故曰「革言三就,有孚」也。人既从命,更兴征伐,即是非理兴师,所以致凶。夫兴师动众,是正道之危,故曰「征凶,贞厉」也。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者,无应,故有忧悔,能从革命,故曰「悔亡」也。居水火之际,不为固吝,信彼改命之制,合时之愿,所以获吉,故曰「有孚,改命,吉」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者,居得尊位,以大人之德为革之主,即是革去前王之命,为新创之君,信德自著,合人之心,不劳占决,斯汤武之君是也。「虎变」者,谓改正朔,易服色,取其文章炳焕,又取虎之威猛可畏之义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者,处革之极,变道已成,君子居之,虽不如大人之变,如虎之文,然亦可顺时而行,如豹文之映蔚,故曰「君子豹变」也。若小人处之,但能变其颜面,顺上而已,故曰「小人革面」也。革变已极,人皆从命,固宜静处,而更以征伐为求,即是躁扰于人,所以致凶。如静而居之,皆获吉,故曰「征凶,居贞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