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解读
「观盥而不荐」者,观谓王者道德,民所观看也;盥谓瓶罍灌洗之器物也,荐谓笾豆陈荐之属也。今所观王者施瓶盥之礼,为民祈福,还威仪严敬否?故不观陈荐之物也。「有孚颙若」者,孚,信也,颙是严整之貌,谓君子行礼洁信,立诚端敬,颙然若鬼神在,则下观其德,民顺其化,故诗云「颙颙卬卬,如圭如璋」,君德之义也。象曰「风行地上,观」者,风如王者风教行于地上,人所观也。「先王省方,观民设教」者,先王以省视万方,观看民俗,施设教化,故郑众云:「从俗所为,顺民之教,故君子治人不求变俗」是也。如封太公于齐,五月报政,为简其君臣礼,从俗不同;伯禽于鲁,变其俗,易其礼,三年报政也。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者,观之为体,下贱上贵也。最处于下,而不近朝廷之美,所观𥚹狭,如童稚之见,故云「童观」也。大观之时若如是,乃小人之见,才得无咎;君子居之,深可鄙吝也。
「六二𬮭观,利女贞」者,居内处中,所见非大,犹𬮭窃而观望,此乃利女之正,非丈夫之正,处大观之时,而为𬮭窃观看,诚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者,生,犹道也。六三处下卦之上,是可进之时;居上卦之下,又是可退之地。处此之时,可以观风相几而不失其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者,处近君之尊,故可观国之光华矣;习国家之礼仪,故可利为王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者,居得尊位,为观之主,四海之内,皆由我化。我化若善,天下习君子之风;我化不善,天下有小人之俗。故我观之道,有君子之风著,又何有咎也。
「上六观其生,君子无咎」者,观其生则是为人所观者也,最上处极,为天下所观于己之道,若能自戒慎,高尚其事,著君子之风,故得「无咎」。王传云:「独处异地,不易执持。」此明上九但卓立其身,异于尘俗,何咎之有?故论语云:「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