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小亨,旅贞吉。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孔易阐真
大象: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旅者,过而不留也。上离火,下艮山,是山上有火也。山上之火,燃不多时,一过而已,旅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狱事关乎人之性命,治狱不明,则冤屈难伸;用刑不当,则殃及无辜。以是效火之灼明,明辨其屈直,是者是之,非者非之,在负罪者,甘于受罚;效山之敦厚,谨慎其刑,法可轻则轻,可减则减,在执法者用刑不滥,既明且慎,随治随结,不留疑狱而过于苛刻也。修道之用明者,所以破妄也。谨慎而不过用其明者,所以养真也。明之慎之,妄去真存,可以住火停轮,去有为而就无为,亦如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倘不知止足,琐琐不休,既无妄而又招妄,反起心病,何得到一了百当地位哉?卦象山上有火,山为体而火为用,可明则明,可止则止,明不离止,自明明德而止于至善矣。
悟元子注解
旅者,过而不留之义。卦德上离明,下艮止,止以用明,明本于止,止其明而不轻用,故谓旅。此养火出尘之卦,承上归妹而来。归妹者,悦而妄动,顺其后天之阴,埋没先天之阳,以假为真,以苦为乐。修道者,先须看破世事,一切万缘万有,以旅视之,不悦假伤真,不因外动内,明于止而止其所,止其明而明不伤,明止兼用,可以在尘出尘矣。是以旅小而得亨,旅贞而得吉也。
小亨者,以止行明,明不妄用也。贞吉者,明本于止,止于至善也。以止行明,对景而忘情;明本于止,黜聪而毁智。不动不摇,如山之稳定地上;不昏不迷,如日之光照天中。内无所动,外无所昧。有事明以应之,无事明以止之。无贪无求,不迎不随,不留不滞。
盖以旅之为道,一过而已,非可久恋他乡,顾其外而忘其内,逐于末而弃其本,可明则明,虽明亦止,当止即止,虽止亦明,明止如一,有何不亨,有何不吉乎?
初六,柔而不明,不能看破世事,于止不知其所止,或旅于此,或旅于彼,琐琐不休,自取其灾。此柔而不正之旅也。
六二,柔顺得中,止于其所,如旅人即之于次,内怀资本也。有资本而和光混合,与下流同居,可以不为下流所惑,所谓“圆即圆兮方即方,教人争得见行藏”者即此。此柔而中正之旅也。
九三,刚而不柔,不能止内,强欲止外,断绝人事,惊愚骇俗,如旅焚其次,丧其童仆矣。焚次之旅,虽旅事得正,起人嫌疑,亦招灾取厉之道。此刚而太过之旅也。
九四,刚而且明,如在处之旅,把柄在手,成己之后,又当成物,可以随方结缘,积功累行而无难矣。然此应皆阴,虽有资斧,而无知音,不能如愿,是以我心不快。自古有资斧而不能大行其道者,比比皆然。此刚而不得时之旅也。
六五,柔顺虚中,如射雉一矢亡也。射雉者,不用明也。矢亡者,不用刚也。不用明而明足,不用刚而刚全,刚明俱皆不用,气质悉化,因物付物,既不失乎己,又不背乎人,德足服众,终得以誉名命之。此柔顺而能和光之旅也。
上九,恃刚用明,自尊自大,明于责人,暗于责己,无益于彼,有伤于我,如鸟焚其巢之旅,失笑后号咷,始而用明,终而败明,丧牛于易之凶,岂能免诸?此明而误用之旅也。
六爻之旅,或旅于内,或旅于外,或刚于旅,或柔于旅。求其止于内而旅于外者,其惟六二;虚于己而旅于人者,其惟六五乎?知此道者,可以处世不灭世,可以在世能出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