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泽水困
卦辞: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困,刚揜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危副本 ,曰动悔。有悔,征吉。

孔易阐真

大象: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困者,穷也。上兑泽,下坎水,是泽漏水流,泽中无水,困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泽无水,则泽空;人无志,则道穷。以是致命而遂其志焉。致者,极也。命有气数之命,有道义之命。气数之命,天地所造,后天也;道义之命,造乎天地,先天也。先天之命,本是乾家之物,因交后天,入于坤宫,化而为坎,坎中一阳是也。此阳一陷,命宝潜藏,一身纯阴,困莫困于此矣。致命者,极其后天之命;遂志者,遂其先天之命。立志以致命,致命以遂志,气数在彼,造命在我,借后天,返先天,尽假命,立真命,无中生有,杀中求生,由困而通;亦如泽中无水,而又有水。卦象兑金自坎水而出,只取水中金一味者,亦不在此乎?

悟元子注解

绂,音弗。刖,音月。说,音悦。臲,音业。危副本 ,音兀。

困者,穷难也。卦体下坎,一阳陷于二阴之中,上兑,一阴居于二阳之上,均系阴浸其阳,阳气不通之象,故谓困。卦德险中出悦,悦出于险,兼有济困之义。此磨砺身心之卦,承上萃卦而来。萃者,由顺得悦,所以攒簇药物,返本还元也。但能攒簇于平易,不能攒簇于艰险,仍是不能顺、不能悦。特以修道者平易之境,皆能有守,艰险之地,每多变志,或为衣食逼迫改念,或因疾病缠绵堕志,或因年老灰心,或因魔障歇工,诸如此类,皆是道心不力,为困所拘,终不成道。若果身困而心不困,境困而道不困,处险能悦,困中反有亨道矣。

虽然处险能悦,因为人所不及,亦必困所当困,若困所不当困,亦不得亨。盖困之亨道,在于得其正耳。以正处困,以正而亨,困而与时偕行也。与时偕行,惟俱中正之德之大人能之。特以大人者,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诸念不生,遇境难迁,素位而行,不愿乎外,不但所处得其吉,而且顺命能无咎。至于一切衣食之徒,不信于困,行险侥幸,稍不如意,形于辞色,怨天尤人,咎即随之,何能致吉?以正处困,险而能悦,则为大人;困而不信,悦以行险,则为小人。同一险也,同一悦也,而大人小人分之。修道者,遇困可不守其正乎?

初六,在困之初,其困不大,又近二阳,不宜受困,乃柔弱无刚,自暴自弃,甘居人下,如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矣。如此之人,不当困而困,虽三岁之久,终不能出险。此小困而自致大困者也。

九二,阳陷阴中,正在衣禄不足之时,如困于酒食也。幸其刚而得中,为道忘躯,身困而心不困,一日苦尽甜生,大道完成,方且服天衣、食天禄,如朱绂方来,修天爵而人爵即从之,先困后亨,理有可必。先困后亨之象,其利如用亨祀,以诚格天,久而见功,若正在困中,急欲出困,反招其凶,亦无咎,其困而不亨矣。此先困而后得亨者也。

六三,愚而自用,不知尊师敬友,为正人君子所嫌恶,如困于石,据于蒺藜,自入于困矣。如此之人,本无实学,自负有道,务外失内,亦如入于其宫,不见其妻,终亦必亡而已。此无困而自致困者也。

九四,出险地而居悦体,正当济困之时,乃刚居于柔,不能速济,似乎以柔伤刚,来徐徐如困于金章,而有吝道矣。然在困已久,不能直行其道,徐徐而来,终有如意之时。此有困而渐济困者也。

九五,阳刚中正,遇合不偶,有大作之道,而无大作之时,难行法财两用之事,不能随心所欲,如劓鼻刖足,赤绂受困。此抱道者之大困也。既在困中,未可强求于外,须当被褐怀玉,自苦自力,乃徐有悦也。徐悦之利,如用祭祀,以诚而入,日久功深,自有完成大道之时。此信困而渐出困者也。

上六,昏愚无知,自作聪明,妄猜私议,如葛藟挪扯,穿凿圣道,自谓得真,即便扭捏,日久受害,向前不得,退后不能,臲危副本 困危,是曰动悔。与其动而有悔,不若及早自悔,寻师访友,明而后行,始虽入于旁门,而受困致悔,终必闻乎大道,而征往得吉。此有悔而终出困者也。

六爻之用,有大人之困,有小人之困。大人之困,处险能悦,信其困而终无咎;小人之困,悦以行险,不信困而终有悔。困而致亨之道,险而能悦,待时守正,尽之矣。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