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九四:震遂泥。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孔易阐真
大象: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洊音荐。
震者,动也,取象为雷。上震雷,下震雷,是雷声发动,自此而洊于彼,由彼而洊于此,此雷方息,彼雷又发,雷雷相续,震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人妄念豺生,此念未息,彼念又起,念念相续,亦如洊雷之动,轰轰不已;若不能修省,伤天害理,弃真入假,不至自丧性命而不止。以是恐惧修省,务使正念滋长,邪念消灭,不使有纤微之疵宿于方寸之中。盖一念之动,善恶所关,吉凶所系,天堂地狱分之。惟能恐惧于未动,修省于已动,防危虑险,十二时中无敢稍有懈怠,善念则存之,恶念则去之,存而又存,去而又去,恶念去尽,纯是善念,至善无恶,虽终日动,不碍于动,动而归于浑然天理之地矣。
悟元子注解
虩,音希。哑,音厄。匕,音彼。鬯,音畅。索,桑落反。矍,音决。
震者,动也,取象为雷。卦体一阳生于二阴之下,静中有动,二震相合,由此动而达彼动,由彼动而生此动,千动万动,总是一动,故谓震。此动而行道,恐惧修省之卦,承上革卦而来。革者,由明得悦,以火炼金,革去旧染也。革去旧染,非是忘物忘形,灰心息念之谓,须要在动中革去,方能济事。
盖大道活活泼泼,不色不空,依世法而修道法,借人事而修天德,有为无为,了性了命,无穷事业,尽要在动中做出,是以震有亨道也。但动有内动,有外动。内动者,内念之动;外动者,物来之动。内动属我,外动属彼。内动真,则外动亦真;内动假,则外动亦假。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戒慎乎其内动也;恐惧乎其所不闻,恐惧乎其内动也。
内无妄动,自有真动。真动之动,虽终日动未尝动,以是而应外来之动,皆以无心应之,是以震来虩虩,笑言哑哑也。震来者,静中忽有动来也。虩虩者,惧貌。哑哑者,笑声。人之一念之善,道心发现,便是天堂;一念之恶,人心做作,便是地狱。地狱天堂,非世间所有,皆在人心生出。念之善恶,邪正分之,生死关之,有念而能修省之。
恶念渐去,善念渐生,久之念念相续,皆归于正,则道心常存,人心不起,浩气充塞,主人公稳坐中央,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一切事物之来,言笑自若,哑哑应之,付于无心而已。雷震惊百里,亦不丧匕鬯矣。匕者,箸也。鬯者,美酒也。雷震百里,其声至大,易足惊人,遇此而能不丧匕鬯,则其声色货利,富贵穷通,一切逆顺境遇,必不能动于中矣。
盖君子惧内动,不惧外动。惧内动者,养其气也;不惧外动者,不动其气也。内能养气,外不动气,时动则动,时不动则不动,与雷同道,与时偕行,千动万动,俱是真动,何碍于动?震之亨者,正在此也。
初九,在动之初,而能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中,是以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也。先虩虩者,辨别是非,谨之于始也。后哑哑者,得心应手,全之于终也。先惧后喜,动之而最吉者。此刚而得正之动者也。
六二,以柔乘刚,妄想太高,行其所不能行,是有失主意,动其危厉之亿,如丧贝登跻于九陵之上矣。幸其柔而守正,虽亿而不敢妄行,即此便是生意,不必再寻生意,而危厉可无,是以勿逐七日得。此柔而恐惧于内动者也。
六三,柔居刚位,既惧己之无能,又惧事之犯难,内外一惧,苏苏战傈,身心不能自主矣。然性柔志刚,能亲有道之士,借刚济柔,不能行者亦能行,是以震行而得无眚。此柔而恐惧求人者也。
九四,刚居不正,又在二阴之间,日与小人为伍,有行道之力,而无行道之志,是遂泥之动,一步不能前进矣。此刚而不知恐惧者也。
六五,独柔无刚,有动之时,无动之德,往亿来亿,亿而不果,恐惧危厉之亿,何济于事?幸其柔而得中,不敢妄为,无丧行于外,有惧事于内,亦不失其柔之本质。此柔而恐惧谨外者也。
上六,在重震之上,内外一惧,而无实行,是以震索索,视矍矍也。索索矍矍,懦弱无能,以一惧而终其事,不能远达,无凶而亦有凶。然在外动之极,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本有咎者,亦可无咎。无咎者,以其惧人,不敢为恶,则贤人君子,必将导引为善,是以婚媾有言矣。此柔而恐惧于人者也。
六爻皆有惧道,或内惧,或外惧,或致凶,或无咎,皆非修省得吉之道。求其惧于内,而不惧于外,谨于始而能全于终者,其惟初九之一爻乎?
然则修省之道,必以内惧外不惧为贵。内惧者,谨之于内也;外不惧者,见之于行也。先恐惧而后修持,一切外物,不得而动之,可以尽性,可以全命,顺之逆之,无可无不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