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初九:有厉,利已。
九二:舆说复副本 。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舆卫,利有攸往。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六五:豮豕之牙,吉。
上九:何天之衢,亨。
孔易阐真
大象: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大畜者,积聚大也。上艮山,下乾天,是天在山中也。天大山小,外小而内大,此大畜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人之不能增益其德者,皆由自恃才智,自高自大,不知法古圣先贤之故。以是多识前人之言、往古之行,扩充识见,以畜其德焉。圣贤心法命脉,皆藏于经书之中。前人之言,言其德也;往古之行,行其德也。若能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则晤对圣贤,所言者皆前人之言,所行者皆往古之行。言行无亏,其德日畜日大,方且尽性至命,性命俱了,与天同长久,与山同坚固,其畜之大何如乎!
悟元子注解
畜,敕六反。说,音脱。复副本 ,音福。豮,音焚。衢,音渠。
大畜者,大养之义。卦德上艮止,下乾健,有健而能止,故谓大畜。此温养圣胎之卦,承上复卦而来。复者,复其先天之气也。当先天之气来复,于内自微而著,还其乾元面目,命基已固,圣胎已结,自有为而入无为,可以谨封牢藏,防危虑险,温养沐浴,期于大化神妙不测之地,为金刚不坏之物。
是道也,利于止健,不利于用健,故曰利贞。贞者,静也。止健者,养健也。养健之功,即守中抱一之功。守中抱一,宜静而不宜动,静则保健,动则伤健。止非绝世离尘,静非空寂无为,其中有抽添加减,内外兼修之道,故必不家食,方能大畜而致吉。不家食者,是外炉加减,内运真火,止于内而又止于外,绵绵若存,勿忘勿助,即遇大险大难之境,不动不摇,方是真畜,方是畜之大,是以又利于涉大川也。大川之涉,所以养于内而验于外,即九年面壁之功。面壁者,如壁列万仞,离种种边,止于不识不知,打破虚空地位也。打破虚空,圣胎脱化,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畜之大而成之大,与天为徒矣。
初九,在大畜之始,进健则凶,止健则吉,有厉利己,正当弃有为而入无为之时。此养健于初也。
九二,刚以柔用,保惜圣胎,待时脱化,如舆说复副本 ,则车不行矣。修道者,刚健归中,圣胎已结,急须住火停轮,不可更进其健,有伤元气者。此养健得中也。
九三,养健已到,气足神全,诚于中而将达于外,如良马逐而欲行矣。虽然圣胎完成,犹有一身阴气未尝化尽,全在艰辛守贞,一意不散,如日闲舆卫,时时防跌,十月功完,自然脱化,则利有攸往矣。此养健防危也。
六四,应于初阳,健德方生,而即养之,如童牛之牿也。牛性驯顺,其健在角,牛在于童,其角方生,方生能养,元气不散,渐长渐养,终必养至于纯全之处,其吉已在于方健之养。此养健而坚固元气也。
六五,正当大畜之时,以阴养阳,如豮贲豕也。豕之去势曰豮。豕去其势,则气质俱化,虚心而全实腹,如豮豕之牙也。豕柔牙刚,以柔养刚,刚得柔养而无伤。此养健而混合阴阳也。
上九,在大畜之终,功完行满,霹雳一声,真人出现,惊愚骇俗,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何天之衢,谁不称哉!
修道者,而至于脱胎成真,身外有身,超出乎天地之外,不但成己,而且成物,畜之大而显之大,其亨为何如乎!此养健而归于神化也。
然则温养圣胎之道,总要知的大畜健而止。既健又止,始则有为,终则无为,健而止于至善无恶,浑然太极,一气流行,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性命双修之道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