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天山遁
卦辞:亨,小利贞。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遁:亨,小利贞。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九五:嘉遁,贞吉。

上九:肥遁,无不利。

孔易阐真

大象: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遁者,人莫能知之谓。上乾天,下艮山,是天下有山也。天高山低,天能容山,山不能近天,此遁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人之招灾惹祸,为小人所伤者,皆由器量曲狭,不能容物之故。以是远小人,不恶而严焉。远小人者,非是远避于小人,乃使小人自远之。不恶者,宽以应物也;严之者,刚以处己也。盖以修道君子,量大如天,包罗万有,俯视一切,无物不容,处世而不灭世,居尘而能出尘,未尝见恶于小人。然其操守异众,品行绝伦,丝毫不苟,正气长存,不远小人,而小人自远之。亦如天下有山,山虽高而不能近天也。天下万物之中,至高至大者,莫如山。至高至大者且能容之,而况不高不大者乎!修道者有容山之量,方能执天之行,修天之道,不遁而遁,庶乎不为万物所伤矣。彼世间假道学之流,量如芥子,毫末之物,容纳不得,磕着撞着,躁气便发,无怪乎为小人嫌忌而魔障不离也。

悟元子注解

说,音脱。否,方有反。

遁者,敛藏之义。卦德上乾健,下艮止,健本于止,以止用健,有健而不轻自用,故谓遁。此藏阳伏气之卦,承上咸卦而来。咸者,由止致悦,调和阴阳之道。调和阴阳,莫先贵乎伏气。伏气者,不恃健而止健也。

人之健德,系先天正气,及其一阴来姤之后,阴气浸长,阳气当退,至人于此,知其阴气承天而动,难与力争,不去退阴,先欲保阳。保阳者,收敛精神,止于其所,所以伏先天之气也。能伏其气,阳气不伤,阴气自化,是遁中而有亨道也。

但遁之为道,非避其阴,亦非坐观成败,乃借阴全阳之谓。借阴全阳,尤贵遁之于早。盖早则阳气盛而阴气弱,易于遁;迟则阳气弱而阴气盛,难于遁。二阴四阳,阴气犹顺乎阳气,于此而遁,遁之在先,是以遁之亨道,在于小利贞之时也。小利贞者,阴气未至伤阳气,若至三阴生,阴气不利不贞,大肆张狂,遁之不及矣。故止健伏气之亨道,须在二阴方进之时乎。二阴方进,彼此无伤,阴顺其阳之遁,小利贞,亦大利贞也。

初六,居于卑下,如遁之于尾也。在尾之遁,客气难伤,遁之最利。然以阴柔无能者居之,未免遁之不固,为物移转,自招危厉。若勿用有攸往,遁之坚固,何厉之有?此遁之宜谨始者也。

六二,柔顺中正,止于其所,客气难入,如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也。牛革之执,致虚守静,外缘不入,内念不出,不遁而遁。此遁之不失守者也。

九三,下近二阴,刚为柔牵,不知早遁,是遁有私系,其疾甚厉。夫人之正气如主人,客气如奴仆,系于阴而以假伤真,是养奴仆而失主人,故畜臣妾吉。此遁之有私系者也。

九四,刚以柔用,能藏真阳于阴气方生之时,是好于遁也。好于遁而无私系,惜命如惜宝,不使有一毫阴气潜生于方寸之中,是以为君子之吉。若夫小人刚强自用,不知伏气,认假伤真,则不吉矣。此遁之宜去私系者也。

九五,刚健中正,所亲者阳,所远者阴,择善固执,是谓嘉美之遁也。遁之嘉美,不以假伤真,贞而未有不吉者。此遁之归于中正者也。

上九,在遁之上,刚柔混合,万物不能移,造化不能拘,自由自专,是谓肥遁也。遁至于肥,内无所伤,外无所损,不伏气而气自伏。此遁之无有不利者也。

六爻惟上爻真体未伤,乃无为保健之功,其余皆阴阳相杂,真体已亏,故必先伏其气,而后不为客气所侵。

修道者,当真体未伤,须行无为之道以养阳;及真体稍亏,须行伏气之功以防阴。其体不一,其用亦有异,是贵乎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