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初六:允升,大吉。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九三:升虚邑。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六五:贞吉,升阶。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孔易阐真
大象: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升者,增升也。上坤地,下巽木,是地中生木也。木自地中而生,渐次出地,升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人之不能高大其德者,皆由不知顺其德而悖其德。不顺其德,舍其近而求其远,悬虚不实,永无增升之日。以是顺德,积小以高大焉。积者,高之渐;小者,大之由。顺时顺理,是谓顺德。能顺其德,防微杜渐,戒慎恐惧,小善必为,微恶必去,愈久愈力,工夫不缺,日积日多,自小而渐至于高大;亦如地中生木,始而在地中,渐而出地外,又渐而干立枝盛,又渐而高大成材。高大之材,岂一朝一夕之功哉?一切学人,不肯下实落工夫,方才进步,便想成道,未曾入门,即欲入室。如此存心,是不顺德而顺欲,焉能到得高大之处?卦象坤巽合成,渐进而顺行,所谓深造自得者,不在此乎?
悟元子注解
用亨,亨作享。冥,音明。
升者,自卑登高之义。卦德上坤顺,下巽入,徐缓进步,顺时而行,不即不离,渐入真常,故谓升。此谨慎火候之卦,承上姤卦而来。姤者,巽入于健,阳极阴生,邪气日进,正气日退,习染成性,渐入下愚不移之地矣。所以者何?因其阳失其健,阴亦不顺耳。
金丹大道,未复其阳,先顺其阴,阴若一顺,则人欲不生,正念常存,循序渐进,可以自无而至有,自虚而至实,下学上达,明善复初而无难,故升有元亨之道也。但此元亨之升,乃窃阴阳,夺造化,超凡入圣之事,其中火候细微,工程悠远,非一切妄猜私议,盲修瞎炼者所能行,必须真师口传心授,真知确见,方能一直前行,无阻无挡,是以用升之道,利于见大人也。大人,即完成大道之圣人。盖大人成己成物,一言一语,俱有道理。如风之无物不入,能以开人之智慧;如地之无物不长,能以救人之灾殃。见大人而后用之,则药物得真,火候有准,可以勿恤,向明远行,一步有一步之益,一日有一日之功,自卑登高,由浅及深,终必进于圣贤之域,其吉为何如乎?
初六,性柔志刚,虚心自下,亲近有道之士,而高明者,未有不允其升,不授其真者。此柔而顺刚之升也。
九二,刚而有得于中,深明药物火候,以诚而入,以柔而用,渐次下功,如以禴祭神,用诚感通,必升于一无所咎之地矣。此刚而用柔之升也。
九三,予圣自雄,不知寻师访友,妄猜私议,冒然前进,欲向其前,反落于后,如升于虚邑,何能进于高明之地?此不知求师之升也。
六四,柔而守正,顺时进步,炼己持心,自卑登高,渐入佳境,如王用享于岐山,未有不升于上者。此吉而无咎之升也。
六五,虚人心而求道心,虚心即能实腹。所谓一念回机,如同本得,其增益道德,如升阶之易。此柔而虚心之升也。
上六,愚而自用,执着一己之阴,妄想增升道德,了命了性,升之不息,冥之不息,愈升愈冥,焉能出晦暗而进于高明?若欲升之不冥,必须求师口诀,利于不息之贞,惩忿窒欲,闲邪存诚,愈久愈力,亦可升于明善复初之地。此柔而归正之升也。
升之为道,以刚道而行柔道也。卦德巽而顺行,外柔内刚,循序渐进,不急不缓,深造自得,未有不升于圣贤之堂奥者。然火候之秘,总要真师口传心授。《彖》曰:“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可以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