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小往大来,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孔易阐真
大象: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财同裁。相音象。左音佐。右音佑。
泰者,通也。上坤地,下乾天,天气自下而上升,地气自上而下降,是天地阴阳之气相交,万物发生,泰之象也。
元后有见于此,知天地阴阳相交而万物生,人之阴阳相交而万化安,以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焉。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此气在人身中,发而为五德。五德其体,有自然之道,不待勉强,所谓率性之道也。后明五行相生之理,使仁义理智信一气流行,裁成乎天地生人自然之道。五德其用,有当然之宜,不可偏执,所谓修道之教也。后明五行相克之理,使仁义礼智信各得其当,辅相其天地赋人当然之宜。裁成其道,辅相其宜,凡以为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以左右斯民,使人人皆以天地之道为道,以天地之宜为宜,保合太和,各正性命耳。噫!谁无天地之道?谁无天地之宜?特患不能裁成,不能辅相耳。果能裁成之,则先天可全;果能辅相之,则后天可化。先天全,后天化,其体自然,其用当然,五行一气,五德混成,性命凝结,方且与天地同功用,与天地同长久,其泰为何如哉!
悟元子注解
汇,音胃。冯,音冯副本 。
泰者,通和之义。卦德上坤顺,下乾健,阳健于内,阴顺于外,健顺如一,阴阳相应,故谓泰。此阴阳相交之卦,承上小畜而来。小畜一阴,而畜五阳,阴气主事,阳气不振,小于畜而不能大于畜,其行不通。通行之道,必须大小无伤,阴阳相当,阴顺阳而阳统阴,阴阳和合,方能济事。故泰之为道,小往大来,吉而得亨也。
小者阴也,大者阳也。小往则阴顺,大来则阳健。阳健于内,阴顺于外,先天渐复,后天渐化,可以造于纯阳无阴之地。于理得吉,于行行亨,但致泰之道,有火候、有工程,进之退之,各有其时。不失其时,健而顺行,以顺养健,未泰者而能致,已泰者而能保,由了命而了性,自有为而无为,完成大道,理有可决也。
初九,一阳潜生,诸阳皆有动机,如拔茅之茹根以及汇叶也。致泰者,乘此一阳发现,而即下手修为,渐采渐炼,由微而著,未有阳不健而阴不顺者,故曰“征吉”。此刚而乘时以致泰也。
九二,刚健中正,通权达变,是以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也。包荒者,度量宽宏,用柔也。冯河者,志气勇敢,用刚也。不遐遗者,静观密察,柔之至。朋亡者,闲邪存诚,刚之至。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文烹武炼,左之右之,无不宜之,得尚于中行矣。此刚柔相济以致泰也。
九三,三阳已足,阳极必阴,泰极必否,如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当此之时,须要知进知退,艰难守贞,防危虑险,方无得而复失之咎。既无其咎,功成人间,名标天上,且食天福,享寿无穷,何忧恤之有?此刚极守正以保泰也。
六四,当阳极交阴之际,不能防危虑险,一阴潜生,群阴皆动,如翩翩不富以其邻,无待相戒而孚合,金丹已得而复失。此以柔伤刚而失泰也。
六五,当正泰之时,以阴养阳,阳气凝结,如帝乙归妹,以祉及于臣下,阴恋阳而阳恋阴,阴阳同气,自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虽在已泰而不失初泰之吉。此以柔养刚而全泰也。
上六,在泰之终,顺之极,只知泰之顺,不知泰之逆,不防于早,必败于终,如城倾而复于隍矣。当此之时,好事已去,难以为力,故曰“勿用行师”。凶事已临,后悔不及,故曰“自邑告命,贞吝”。此柔而不知早于保泰也。
然则致泰保泰,各有其时;有为无为,各有其法。随时而行,依法而作,健所当健,顺所当顺,健以致泰,顺以保泰,未泰者能泰,已泰者长泰,何患不吉不亨,大道不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