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泽火革
卦辞: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孔易阐真

大象: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革者,更变也。上兑泽,下离火,是泽中有火也。泽本湿,火本燥。湿太过,而有火燥之;燥太过,而有湿润之。泽火一处,湿燥相济,革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人之立身处世,不能因事制宜、随时迁就者,皆由不明天道变化之理、阴阳进退之节。以是分春夏秋冬、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治而为历,以明五行之运气,各有其时,使人人顺天随时,变革太过之行,归于中正耳。盖天有运行之时,人有当行之道。时有迁移,道有变化。变化之道,即与时偕行之道。与时偕行,进退存亡不失其正,亦一天行矣。

悟元子注解

革者,去而不用之义,所以去旧也。卦德上兑悦,下离明,悦本于明,以明制悦,悦而不得有妄,明而不得有昧,明中出悦,悦中有明,故谓革。卦象兑为西方金,离为南方火,以火炼金,金遇火而生明返阳,火遇金而入库返本,亦革之义。此煅炼阴气之卦,承上困卦而来。困者,险中出悦,所以取坎中真阳以出险也。然能取坎中真阳,而不能复离中真阴,金丹不结,仍不得悦,此明中出悦之道,不可缺也。明中出悦,煅炼阴气之功也。煅炼阴气,是煅炼己之私欲,无我之谓也。

人为万物之灵,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正气而生。当有生之初,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至善无恶,真性炯炯,虚灵不昧,喜怒哀乐,不着于心,富贵穷通,不动其意,虎兕不能伤,刀兵不能加,水火不能浸,生死不能累,饥只食,寒只衣,无思无虑,德本明也。及至二八,阳极生阴,后天用事,气质之性发,知识之窍开。当斯时也,惟天纵上智之圣人,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能保先天之真,而不为后天所伤。其次中下之人,鲜有不为后天所规弄者。

自此而后,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认假为真,弃正入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性相近而习相远,明德有伤,新者积而成旧,净者染而有垢,此旧染之污,所由来也。原其有旧染之污者,皆由有己,一有其己,则道心昧而人心生,明非所明,悦非所悦,顺其所欲,无所不至矣。

革者,即革其己之不明,以复于明耳。然欲革其己之不明,须要己先能明。己既能明,则信于革,而己之不明可革矣。是以革之道,己日乃孚也。

日者,明之象;孚者,信之谓。不明不信,能明乃信,明之信之,初念已真,未有不能革己者。是以革有元亨之道也。但革虽有元亨之道,又须革之得正。若是非不分,真假罔辨,一概革之,入于顽空寂灭之学,不正即不利,不利仍是不元亨,惟以正而革,克己复礼,去妄存诚,煅去后天一切滓质,现出先天一灵真性。到此地位,还元返本,浑然天理,纯白无玷,有己之悔可亡矣。是道也,非知之艰,行之维艰,是在人之能信于革耳。

初九,刚而不明,不能逆革其内,乃顺革于外,如巩用黄牛之革,顾外失内,固执不通。此舍本逐末之革也。

六二,虚心自处,明于革而先能去其私欲。私欲能去,则无己。无己则有人,有人则以己求人,即能实腹。实腹而己愈明,是以征吉,而且无咎。此虚心求明之革也。

九三,刚而太过,只知革人,不知革己,虽革事得正,亦有凶属。盖以不能革己,即欲革人,不但人不受我革,且将有言来革我,虽欲不自革而不能。是以革言三就也。三就之革,可信其终于不能革己矣。此自大自尊之革也。

九四,有刚不用,是以有悔可亡,悔出于不信革己。若信革己,刚即能柔,可以变化气质,而不为阴阳所拘,岂仅有己之悔可亡,方且有改命之吉。此刚以柔用之革也。

九五,阳刚中正,主宰在内,扶阳抑阴,开生门、闭死户,留人道、塞鬼路,一切客气,自消自化,如虎威常在,不变之变,无容占信其已革矣。此大人用刚有为之革也。

上六,在革之终。柔而得正,炼己功勤,虚极静笃,如豹不威之变,诚中达外,气质俱化,根尘全消,净倮倮、赤洒洒,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矣。此君子用柔无为之革也。然用柔无为之革,惟有信心之君子能之,一切不信心之小人,则不能。盖小人者,革面不革心,志念不坚,有始无终,必落空亡而致凶。君子者,永居于贞,志念长久,愈久愈力,终必成道而得吉。此邪正结果之革也。

六爻俱有革道,是非不等,总以无己为归着。若稍有一点己在,革去而又来,阴气不尽,阳气不纯,古经所谓“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者,正欲其革去一切旧染之污,不使有丝毫之疵,留于方寸之中也。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