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九三:栋桡,凶。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孔易阐真
大象: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大过者,大之过也。上兑泽,下巽木,泽性下润,木性上升。泽上于木,反能灭木;木下于泽,反能泽灭,此大过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泽之浸润大过,能灭其木;人之才智大过,能伤其德。以是法泽上于木,独立而不惧;木下于泽,遁藏而无闷;立大过人之志,成大过人之德焉。盖以修道君子,以性命为一大事,俯视一切,万有皆空。如泽之清,尘缘不染,借世法而修道法,独弦绝调,生死不变,立乎万物之上而不惧;如木之柔,有才不恃,有智不用,被褐怀玉,韬明养晦,不求人知,隐遁深藏而无闷。不惧者,万物难屈,志气大过乎人;无闷者,妄念不生,修养大过乎人。惟其不惧无闷,故能成世间稀有之事,而为人人之所不能识不能及也。
悟元子注解
桡,音闹。稊,音提。它,汤何反。
大过者,阳气有过也。卦德上兑悦,下巽入,巽于内而悦于外,顺其所欲,乐极生悲。卦体内四阳而外二阴,阳过于阴,阴不及阳,故谓大过。此调和药物,实必用虚之卦,承上大畜而来。大畜者,健而能止,止健正,所以养健,不使阳气太过耳。
金丹之道,取二八两弦之气,凝结成胎,须要大小无伤,两国俱全。若阳气太盛,阴气太弱,阴阳不调,失其生生之道,阴极必败,阳极必亏,栋桡摧折之患,势所必有,栋至摧折,大厦尽倾。
修道者,进阳太过,不知止足,能大而不能小,神室有伤,亦如此类。若能巽进而不至于过猛,和缓而不至于固执,通权达变,防危虑险,则刚柔相应,阴阳相济,虽大而能不过,可以利有攸往,尽性至命,亨通而无阻滞矣。
初六,性质本柔,又居卑下,柔之太过,谨慎之至,如藉用白茅,而不敢先人,傲气悉化,自无过大之咎。此小而不妨太过者也。
九二,刚而能柔,阳太过而借阴以济之,过而不过,如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阴阳相当,生机常存,刚而不伤,自无不利。此用柔而刚不过者也。
九三,以刚用刚,只知前进,不知后退,金丹得而复失,栋桡之凶,所不能免。此用刚而太于过者也。
九四,大而能小,心平气和,如栋隆不败,动与吉会矣。修道至于大而能小,已是阴阳相合,再不可过于用柔,若用柔太过,又伤于刚,大道难成,遗笑于大方,适以取吝而己。此刚而用柔不可过者也。
九五,刚于悦而不能柔以悦,如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过于淫奢,自满自足,阳极生阴,真为假伤,理有可决。幸其刚而得中,内有主宰,不为客气所惑,得以无咎。既已实腹,不能虚心,中道而止,却亦无誉。此刚而持盈之大过者也。
上六,在大过之终,愚而自用,不知药物火候,任心造作,迷而不返,升之高,伤之甚,过涉灭顶,自招其凶,与人无咎。此柔而妄想之大过者也。
观于六爻之义,大过者凶,不过者吉。大过之中,亦有不过之道。是在人善于调和阴阳,归于中正,不偏不倚为贵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