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利贞。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九二:贞吉。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复副本 。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孔易阐真
大象: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大壮者,大其所壮也。上震雷,下乾天,是雷在天上也。雷为刚烈之物,其气最壮,升于天上,震惊一切,壮气更大,此大壮之象也。
君子有见于此,知雷随时升天,能以生物;人顺理行事,能以立德。以是非礼弗履焉。礼者,动静之节、进退之序,为修身应世之规范。凡人师心自用,任性作为,或妄想贪求,恣情纵欲,皆是非礼。非礼之履,不但不能大,而且不能壮,即或有壮,亦是弃真入假之壮,壮非所壮,大不壮矣。若能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礼而履,非礼不履,则所履者礼。礼者,理也;理者,天也。履于天理,人欲不生,一步一趋,皆合妙道,与天为徒,与雷同功,居于五行之中,而不为五行所拘,处乎万物之内,而不为万物所伤,其壮顾不大哉!
悟元子注解
羝,音低。羸,音雷。复副本 ,音福。
大壮者,阳气强壮之义。卦德上震动,下乾健,健于内而果于行,健行不息,故为大壮。此进阳壮气之卦,承上恒卦而来。恒者,久于其道之功。久于其道,则身体力行,心坚志远,一念不回,深造自得,是非大壮之人不能也。
盖大壮之人,自命不凡,俯视一切,放的下,提的起。有大壮之志,即能行大壮之事,作人之所不能作,为人之所不能为,超凡入圣,为天下希有之事,如雷之一动,自地升天,惊愚骇俗,震动一切矣。
但大壮之道,尤贵壮之得正,若不得正,则壮之不大,其行不利。彼世间旁门外道之徒,着空执相,认假为真,水火不避,患难不惧,有至死不变者,何尝不是壮?其如壮之不正,不但壮不能大,而且因壮伤生,何贵于壮?特以大壮之道,惟利于贞耳。
贞者,正也,理也。以理而壮,则内有主宰而志正,外无妄动而行正。志正则刚强不屈,万物难移而内壮;行正则果决有断,诸事能成而外壮。志以固其行,行以全其志,内外兼修,不壮者能壮,已壮者能大。已正而壮,其利宁有限量乎?
初九,在大壮之始,正当虚己求人,究明性命之理而后用。壮者,乃以刚自居,冒然进步,妄想高登,速欲成功,是壮于其趾矣。壮趾之壮,其进锐者,其退速,远行必凶,可于理信之。此不谨于始之壮也。
九二,刚以治内,柔以应外,外不足而内有余,不壮而壮,壮之有得于中,中而未有不正,正而未有不吉者。此严以治己之壮也。
九三,躁进无忌,不壮于内而壮于外,小人以是而贪图名利可也。至于修道君子,所当万有皆空,而亦用壮于外,其壮罔用,不特壮不得正,即得其正,未取于彼,先伤于我,亦是危厉之道。如羝羊触藩,必羸败其角。此刚而务外之壮也。
九四,刚而能柔,阴阳混合,金丹已结,所当正己之后、正人之时,是以贞吉而又悔亡也。贞吉者,正己之吉。悔亡者,正人之悔亡。又近六五,虚心下贤之知音,不但不败其己之壮,而且能大人之壮,如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复副本 。此正己正人之壮也。
六五,居于动体,柔而无刚,时在可壮,人不能壮,如丧羊于平易之地矣。然虽人不能壮,幸其柔顺虚心,借他人之知识,以开自己之茅塞。虚心即能实腹,不壮者能壮,既壮者能大,可无丧羊之悔矣。此己不壮而借人之壮也。
上六,愚而自用,妄猜私议,入于旁门,到得年满月尽,生平所学,俱归无用,如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矣。居动之极,祸已酿成,如何能退?在事之终,后悔不及,如何能遂?退之不能,遂之不得,空空一世,有何利乎?然则柔而无能者,与其自己用壮而受害,不若及早虚心求师,困而学之,勉强而行之,从艰难处下一番死功夫,不患不到大壮之地。此本不壮,而归正即壮也。
六爻皆有壮道,吉凶不一。求其壮于内,而能正己者,其惟九二;壮于外而能正人者,其惟九四乎?
然则修道者,当未了道,必先正己;既已了道,又须正人。正己者,修道也;正人者,立德也。修道立德,方是壮之正、壮之大。大壮之利贞,必以道全德备为极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