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易外仪义例八明
明类第一。
开物成务,前民之道,以所繇来,故曰「原始」。刚柔摩荡,发卦之功,以其本事,故曰「正言」。触类引伸,穷卦极变,以其竭材,故曰「能事」。弥纶天地,包洪贯纤,以其究功,故曰「尽利」。化而裁之,其究不废,以其扶败,故曰「曲成」。平之倾之,其责有归,以其重举,故曰「申命」。
易冒、「易生」、「易准」、「易至」、「易则」、「易衍」、「易行」、「易能入」者,易所繇作也。「易居」者,六十四卦之所繇见也。「易适」者,卦之所繇极于四千九十六者也。易列、「易位」、「易数」、「易兼」、「易索」,「易倚」、「易推」,「易制」、「易求」、「易见易类易向」、「易治」、「易作」、「易会」、「易通」、「易小」易初卜八者,易之义务,于是则无遗也。「易相」、「易教」二者,系之中易者也。明目第二。
道宿于奥,文警其鞬。二经十翼,一字制之。断辞则备,静而正矣。凡曰「冒」、曰「生」之类三十字者,易之日也。明仪第三。
表著形设,此之谓仪。太极立质,天地陈仪。仪犹礼也,亦曰华也,亦曰章也,亦曰义也,亦曰议也。
易不得仪,犹心欲明不得口也。明图第四。
图以就版,非必亲仪。命仪事易,命图教儿,事易。毋泥,教儿毋惊。毋泥必变,毋惊必循。变易易尽,循易儿,明仪以穷易。凡所创获之义,诸儒所未发者,皆归仪也。图则因版而设,所以训儿,道存浅显,其义什九取之启蒙,盖使儿易晓耳。凡读儿易,宜分两观,以易求仪,以儿求图,斯为不昩矣。图有正文,
「易居」、「易适」、「易数」、「易位之先后天,易索」、「易类」、「易列」、「易治」是也。卦象本是,是图适符之。图有诂学,「易则」、「易衍」、「易行」、「易推」、「易倚」是也。假图注易,若训诂然。图有借形,
「易向」、「易作」、「易制」、「易求」是也,假托以陈其象。图有会意,
「易冒」、「易生」、「易准」、「易至」、「易能」、「易位」之方圆图,「易兼」、「易见」、「易会」、「易通」、「易小」、「易初」、「易相」、「易教」是也。得其大意所在,以图会之,准卦列八,八八为盈,六潜二跃,客主外内,内倚三才,外扬二仪,潜体跃用,潜本跃末,潜静跃动,潜幽跃显。若其浑沦,无有潜跃,
列八成图,象八卦也。潜必六者,兼三才而两之;跃必二者,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体用本末,静动微显,系乎潜跃矣。亦有浑八为一,不分潜跃者,「易行」、「易列」、「易位」、「易数」、「易兼」、「易倚」、「易向」、「易作」、「易通」、「易相」、「易教」之类是也。
爻卦分党,以六聚居,苟非其徒,即不成聚。不成聚者,是曰败也。败或用之,败或捄之。
图潜卦必六卦,爻必六爻,以类而从。如四卦四爻,或五卦三爻,五爻三卦,皆为败格。间有用败者,易作内大吕、夹钟、姑洗、仲吕、夷则、无射、应钟七图是也。以借爻卦纪义,不可得拘,有救败省,易会之同归,易通之不测是也。以尊极故设此通之,其余皆以败受惕击败之见于图者,易教之十四是也。其不著图者,槩、惕二策。有不败而受惕击者,易见内悔吝、凶厉二图是也。极图之类,约五万余,不能悉陈,各举其槩。其图多而全载者,惟易居耳。明符第五。
苞符贵征,符节求合。图之功臣,是在符也。
符为图而设也。凡图之直截准易者,符之所明皆易。凡图之迁迂自出者,符之所明皆图也。明版第六。
神蓍不生,大易不辍。天降之策,贵乎自然。刻木列象,以类召朋。凡十八营,以尽爻策。策周灵通,筮事乃出。刻木或骨为版,长寸,广半之,凡六十四扇。中为无极一,太极一,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各二,散爻奇偶各二十。中为昼始一,动爻奇偶各三。法以八版成一图,可以八人聚求。此为筮揲而发。凡欲筮者,先一日召朋,自八至两,每人握八人,少则兼攴,照图取策,如所条数,凡十八周,盈三百八十四。其明旦即用以揲,不盈则已。此法本之清源马氏,云自其卜四世祖宋堆门子所传,盖为神蓍难得,以此为天授之策。然马氏有图无辞,人图止十六,今发明而增益之,使其义显而数周也。
极一而二,隆太冥无,其为用也不可典要。在圆成圆,在方成方,在卦成卦,在爻成爻,在静成静,在动成动,在一成一,在十成十。
极本一而列之为太与无者,此亦为儿设耳。极之为用,无所不通,遇卦即准卦用,遇爻即准爻用,用之即准有,不用之即准无;用之圆则圆,用之方则方,用之静则静,用之动则动。如易列八卦,少乾遇极即此作乾;易居潜六爻,少一奇,遇极即此作奇。易通不测,以无为有;易治姑洗,以有为无;易制。用无极以当方,易衍。用太极以当图,易冒。以极当静,易治。遇极当动,易行。以无极当一三五七九,太极当二四六八十,余仿此。
静极必动,动极必变,观其会通,刚柔相易。阳□阴乂,为动□乂之见,可以通互。如潜爻以六奇为乾,或五奇一乂,则乂即当奇。以六偶为坤,或五偶一□,则□即当偶。至二至三亦如之。盖动极必变,阴阳通易也。然图之可得而通者,惟「易至」、「易居」、「易适」、「易推」、「易制」、「易类」、「易会」、「易小」、「易初」之易简不设,无成而已。此外如「易生」、「易准」、
「易则」、易衍、易行、「易位」、「易倚」、易向、「易治」、「易作」、「易通」、「易教」、「易初」之本末,皆不可通者也。别画尊始,明有祖也。
图云画始者,即是奇爻。惟诸卦爻俱施绛采,而此独太素,以别其他。连段明包牺之始事。明策第七
竹箭至多,神草至少,有其命之则无灵。凡夫策也者,有天有人,有予有夺,义命之经,赏罚之纪,正于此矣。神蓍不可必得,截细竹寸许,每人握三百八十四,又公立三百八十四策于椟中。会探之法,或八人,或四人,或二人,八分版一,四分版二,二分版四,主一为宗,诸家就之,应取策数,彼此征输,是为信策,盖曰人之所助也。其遇极见,各循本数,取诸椟中,是为顺策,盖曰天之所助也。凡称取者,赏也。惕击者,罚也。惕击之策,归之于椟,盖曰天罚之也。凡图之相犯而兼者,易冒兼易见,元吉易则之河图。分数兼易综易能兼「易至」之神。易索兼易会、蛰存之六阳六阴。易倚挂之两兼易数易兼、易索之先天。易会、蛰存之六阳六阴。易制兼易至之贞。易类兼易适、易相之。十二取兼易至之贞,易相之。凡德兼易求之错。兼者以策多为主,仍取策少之半。明揲第八
天锡节盈,假尔泰筮,分而为两,体用摄矣。左揲以入,得余为卦。右揲八八,得余为之。凡卦之能之焉,则尽人谋鬼谋如向者乎。
如前法,探策既盈,翼日质明,奉策以筮,如易筮仪。祝已信手。中分三百八十四策为两,列于左右。第一变取左策八揲之,以视其余。余即乾,余二即兑,余三即离,余四即震,余五即巽,余六即坎,余七即艮,无余即坤。本卦成矣。第二变:取右策,除去六十四,而数其余,余一如本卦,得乾即乾之乾,二即乾之坤。至于六十四,即乾之未济,六十五复从乾始。后皆仿此。是为之卦。取断吉凶卦占其载内仪儿易外仪版策式版式照堆门谱策式照堆门谱。
截细竹为之,长五寸五分,人握三百八十四,曰「信策」。公置三百八十四于椟中,曰「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