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易俟卷十七
翰林侍读乔莱撰䷺坎下巽上
程传:「涣」。序卦:「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莱按:说则必散,欢之不可长也。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隆山李氏曰:「萃」因民之聚,立庙以坚其归向之心,怀保之道也;「涣」忧民之散,立庙以收其荡析之心,招携之术也。
莱按:「假有庙」者,至诚以感之;「涉大川」者,冒险以图之。如是则利,如是则贞。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莱按:「涣」之二,「节」之五也,故「刚来而不穷」。「节」之三,「涣」之四也,故「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涣」非人莫济,二刚中,有其才也,有其德也;四近五,得其位也,得其君也,「涣」之所以「亨」也。「外」谓外卦,刚中济「涣」,安得穷?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
程传:天下离散之时,王者收合人心,至于「有庙」,在中摄其心之谓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程传:「木在水上,乘木之象。乘木则有济涣之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莱按:义海曰:「天下险难方作,先王以是享于上帝,以一天下之心,使知无二主也。立庙以合天下之涣散,使人知反本也。」此说最有关系。初六:用拯马壮,吉。
本义:居卦之初,涣之始也。始涣而拯之,为力既易,又有壮马,其吉可知。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莱按:卦之初爻,圣人皆不许其有为,虽乾之初爻,亦戒以「勿用」。于涣则勉之以用拯,速之以马壮,何哉?曰:涣之初也,人心初离,天下初乱,救之于早,犹可及也。缓则变生不测,遂难图矣。孔子曰「顺也」,其顺时而急拯与?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先儒以五为机,程传非之,谓奔而就初,得所安也。莱按:初在下也,尚勉之用拯。二臣道也,奔而就一己之安,无济涣之志,可乎?孔子曰「得愿」。二之愿,何愿也?愿归于君而已。奔而归于君,悔之所以亡也。二,刚来不穷,才可济涣者,如李泌至灵武是也。况丧乱之时,不奔赴行在,则身陷贼中,王维、郑虔之类,悔可免乎?杜甫「麻鞋见天子」,正合此爻之义。汴水赵氏曰:「古肯尊者凭机坐,卑者拱而立。于二言机,指九五也,犹不敢称天子,称乘舆也。」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叶韵也。六三,涣其躬,无悔。
莱按:「涣其躬」者,志在匡时,不有其躬也。凡当济涣之任,迟徊顾虑,坐失机宜者,惜此躬耳。或悔在国家,或悔在名节,可胜道哉!不有其躬,公尔忘私,国尔忘家矣。济与不济,皆无可悔。小象「志在外也」。二曰愿,三曰志,皆乃心王室之义也。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莱按:涣之时,何时也?为大臣者尚存朋党之见,此天下之涣所以不可救也。四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上同同于五也,同五则涣其群矣。周公深喜之,而许以「元吉」也。「涣有丘」者,朱子曰:「涣小群而成大群,非寻常思虑所能及也。」古之廉、蔺、李、郭,皆解雠以济国事。若明福王南渡,马、阮辈尚争门户,安得不亡?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孔子曰:「光大」,可见不涣其群者之暧昩也。泰二「包荒朋亡」,亦曰光大。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莱始从朱子「涣其居积」之说,谓「大号,空言也;王居,实惠也。兼此可以济涣」。然于小象正位之义不合。后见熊梅边曰:「天下涣散之时,人思得主,须发号施令,正位乎上,使人知所归向,而天下一矣。故曰王居无咎,而象亦曰正位也。本义涣其居积,非也。当从小象正位之说。」莱按,梅边之言是也。宋高宗南渡之诏,所以维系人心也。朱子差处只在不合于孔子。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平甫项氏曰:「血」与出韵叶,皆三字成句,不以血连去字也。小畜之血去惕出不同,此血已散,不更假去。又惕与逖文义皆殊,小象言「远害」,则逖义甚明,不容作惕矣。莱按:项先生之说是也。卦中五爻皆济涣,上独远害者,在事外也。犹之蛊五爻皆干蛊,上独高尚其志也。上,最高之地也,以隐君子处之,何哉?其身隐,其道高也。象曰:涣其血,远害叶系也。䷻兑下坎上
程传:节。序卦:「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亨,苦节不可贞。
云峰胡氏曰:「甲子之数六十,故卦六十而为节。月有中气,有节气,节以抑其过,而归之中也。节则中,故通。苦节则不中,故不可贞。」
莱按:帝王圣贤之道,只是一个中字,故虞廷传心曰「允执其中」。中无过不及之谓,有所过则非中矣。节所以制其过也。喜怒哀乐惟其中也,则发皆中节矣。凡礼乐政刑之度数,孝弟忠信之德行,有节以制之。自一人及天下,以迨后世,皆行之而无弊,此其所以「亨」也。亨,通也。彖传曰「得中」,又曰「中正以通」是也。若「苦节」则穷矣,故「不可贞」。以孝而言,丧不过三年,节之义也。三日而食,教民毋以死伤生,节之不可苦也。汉上朱氏曰:凡物过则苦。味之过正,形之过劳,心之过思,皆曰苦。申屠狄之洁,陈仲子之廉,尾生之信,皆过而不可贞者。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
莱按:「刚柔分」,三阴三阳也。「刚得中」,指二五。
「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
莱按:刚当位而节,则为九五之甘;柔失中而过节,则为上六之苦。甘对苦而言,穷对通而言。易贵通不贵穷,故节贵甘不贵苦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
平甫项氏曰:险者,人之所难,说以行之,则人不以为苦。圣人制节如此,此其所以通也。郑氏刚中曰:无位者不能制节,制节而不中正者,不能通。五既得位,又中且正,所以能主节也。
莱按:「刚得中」,兼二五言。「当位」专指五。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本义:极言节道。建安丘氏曰:天地之气运有节,则分至启闭、弦望晦朔,四时不差,而岁功以成。圣人体节之义,则立为制度,量入为出,无过取,无泛用,有损己益人之实,而无剥下奉上之事,故「不伤财,不害民」。莱按:此极言以尽节之义也。节俭不过节之一端。今制举家守俗儒讲义,一卦之义,皆主节俭,言大谬。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平甫项氏曰:泽上之水,过则不留,不及则困矣,故曰节。莱按:「制度数」,则质文有章,贵贱有等;「议德行」,则趋向可一,风俗可同。曰「制」,统于尊也;曰「议」,协于众也。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莱按:初何以「不出户庭」也?曰:凡重卦之遇坎者,皆有险难之义。初在下,时当处也。当处而处,故「无咎」。圣人于蹇之能止者,曰「知矣哉」,故初之「不出」,曰「知通塞」。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莱按:系词之释此爻也,专主言语立论,何哉?盖时当塞也。天地闭,贤人隐,非「括囊」之义与?又「兑」为口,故戒之。九二:不出门庭,凶。
建安丘氏曰:通塞在时,出处在己。时之塞,则不出为是,其出者非也;时之通,则出为是,而不出者非也。初「不出户庭」,不可以出也,故「无咎」。二有刚中之才,又值九五同德之君,可出不出,此其所以「凶」欤?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莱按:初当处而处者,二当出而不出者。当出不出,未至失己,圣人深责之,何哉?盖天下最难得者,时也。得其时矣,又复失之,讵可悔乎?失时何以「凶」也?善乎项先生曰:「张禹、李𪟝谨密不言,而覆汉、唐之祚,凶孰大焉!」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进斋徐氏曰:三处说之极,不知节者也。说极则悲,故曰「不节若则嗟若」。不节之嗟,己所自致,无所归咎,故曰「无咎」。莱按:双湖胡氏谓节以六三成卦,取以泽节水之义,是未知彖传「刚柔分而刚得中」之义者。传易不遵孔,宜其错乱也。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叶九也?六四:安节,亨。
本义:柔顺得正,上承九五,自然有节者也。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叶斗也。
莱按:小象承上道也,则四之「安节」,专指九五。盖四以柔顺之德,居大臣之位,上有当位以节、中正以通之君,一切制度皆合乎中正之道。四安意奉行,无所勉强,不待规正,亨之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程传:五当位以节,中正以通者,「甘节」也。「甘」对「苦」而言也。在己则安,行天下则说,从节之甘美者也,其吉可知。以此而行,其功大矣,故「往」则有可嘉尚也。
莱按:五当位以节,中正以通者,制度数,议德行,行之一己而安,措之天下而利,「甘节」也。「甘」,苦之反也。苦则穷,甘则通,故「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莱按:彖词「苦节不可贞」,爻词「苦节,贞凶」,于斯爻发斯义者,居节之极也。「苦节」而「贞凶」,待问乎?然杀身成仁,求仁得仁,无可悔也。窃谓三百八十四爻大指,教人趋吉避凶、仗节死义之举,惟发于此。如比干之谏,夷、齐之饿,张巡、许远、文天祥、方孝孺之类,皆「苦节」而「贞」者。「凶」固「凶」矣,「悔」则「亡」也。孔子释彖词曰「其道穷也」,释爻词亦曰「其道穷也」,正相照应。若旧说礼奢宁俭,始虽有悔,终则亡之,大不然已。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兑下巽上
程传:中孚。序卦:「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莱按:「中孚」,信也。卦画中虚外实,信之义也。「豚鱼」,信物也,象也。信如豚鱼,吉之道也。涉川者,巽木在兑水之上也。程子曰:忠信可以蹈水火也。兑、中孚、小过皆曰「利贞」。彖传曰:说以「利贞」,「中孚」以「利贞」,过以「利贞」,是利也,贞也,非利于贞也。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
程传:二柔在内,中虚之象;二刚得中,中实之象。卦所以为中孚也。
说而巽,孚乃化邦叶崩。也。说,音悦。莱按:以二体言,说而巽也。巽则孚之入人者深,说则下之归上者诚,而邦无不化矣。
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豚鱼之说有二,或曰二物也,或曰江豚也。莱按:江豚之说是也。江豚产大泽中,知风。风,泽之象也。先儒谓豚鱼无知之物,信及于无知之物也。若然,是以豚鱼为意,非以豚鱼为象也。且无知之物,信又何以及之耶?江豚有风则见,信物也。人之信至于此,则吉矣。及,至也,非格也。瞿唐来氏其说同此。
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
中溪张氏曰:卦之全体,外实中虚,舟虚之象。乘巽之木,而其中枵然,以行乎兑泽之上,岂复有风涛之患哉?
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程子曰:「天之道,诚而已。利贞,乾之德也,故曰应天。」平甫项氏曰:中孚以利贞,与兑之说以利贞,小过之过以利贞,皆二德也,非利于贞也。利者,利于事;贞者,贞于理。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瞿唐来氏曰:兑为口舌,议之象。巽为不果,缓之象。莱忆丙午冬,同施侍读愚山集白评事仲调邸斋,仲调述秋审数案可议。愚山曰:「中孚大象取议狱缓死之义,何居?」余曰:「此圣人慎重人命之意也。」凡罪之疑者,狱当议,死当缓。中孚,信也。信则狱不必议,死不必缓矣。圣人恐信之中有难信者,议之缓之,凡以求其生也。一座称善。弹指之间,十五年矣。岁月迁流,友朋凋谢,附记于此,为之怃然。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莱按:程子曰:中孚之初,贵审其信。「虞」,度也,度可信而信也。「有他」,志不定也,不定则不安也。「燕」,安裕也。或曰:「燕」,信鸟也。「有他」,不若燕之信也。卦中言「燕」,言「鹤」,言「翰音」,皆取信之义。二说并记于此。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莱按:当信之始而度所信,则其「志未变」,是以获吉。
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莱按:周公之系此爻也,曰「鸣」曰「和」;孔子之释此爻也,曰「应」曰「违」。「鸣」,「和」,象也;「应」,「违」,意也。「鹤鸣」,鸣之善也。「子和」,和之信也。声应既广,令闻斯彰,动君之听,敬而求焉。天爵修,人爵从,此其义也。旧说指五为子,是大不然,无称君为子之理。孔子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玩「迩」之一字,则「子和」者,俦类和之也。远之事君,君非迩也。「我」字、「吾」字,乃指九五。瞿唐来氏曰:鹤,信鸟,霜降则鸣。「兑」,正秋也,又为口舌,「鹤鸣」之象。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莱按:小象专举「其子和之」者,信于友也,信友则获上矣,故系词专主应违发论。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莱按:卦惟二阴,三、四是也。四正,三不正,四君子,三小人也。四视三为匹,三视四为敌。「马匹亡」,绝三也;「得敌」,敌四也,怨四之绝我也。或鼓而攻,惧四之难攻也;或罢而止,痛己之见绝也;或泣而自伤,闷己之无聊也;或歌而自乐,动止靡定,忧乐不常,小人失意情态如此。又按:四绝三,不信于三矣,中孚之谓何?盖君子信以正,则不必信,所以信也;小人信不以正,则必信,非所信也。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若尾生以之杀身,商鞅以之亡国,害于信者大矣。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平声。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莱按:旧说初应四,度可信而信之,戒其有他。四应初,绝之,而上信于五。夫四既绝初,则四不可信矣,何以戒初之有他耶?卦惟二阴,三与四为类绝,类绝三也,岂绝初乎?蛟峰方氏曰:「月几望」,不处盈也。「马匹亡」,不为党也。大臣如此,何咎之有?月望,阴盛之象,十四而几望,亦信之不爽者。象曰:「马匹亡」,绝类上叶「常」也。
程传:绝其类而上从五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本义:九五刚健中正,中孚之实,而居尊位,为孚之主者也。下应九二,与之同德,故其象如此。
莱按:诸爻不言「孚」,五独言「孚」,「孚」之美者,莫大于君信其臣也。二、五之「孚」,固结而不可解,「挛如」也。「无咎」何哉?盖「孚」未可一概论也。随之「孚嘉尚已」,若小畜之五「孚」四,兑之五孚上,皆「孚于小人」而有咎者也。若中孚之五,下孚九二君子也,「咎」之所以「无」也。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平声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进斋徐氏曰:「翰音,羽翰之音也。登于天,虚声远闻也。有信之名,无信之实,以此为正,固守则凶。」东谷郑氏曰:「翰音登天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临川吴氏曰:巽为鸡,鸡曰翰音,谓其羽有文采而能鸣也。豚鱼知风,鹤知夜半,鸡知旦,皆物之有信者,故中孚彖、爻取三物为象。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莱按:鸡鸣则漏尽矣,「何可长」之象也。孟子于声闻过情者,譬之雨集立涸,亦此意也。䷽艮下震上。
程传:序卦:「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本义:「小」谓阴也。为卦四阴在外,二阳在内,阴多于阳,小者过也。既过于阳,可以「亨」矣。然必利于守贞,则又不可以不戒也。卦之二、五,皆以柔而得中,故「可小事」。三、四皆以刚失位而不中,故「不可大事」。卦体内实外虚,如鸟之飞,其声下而不上,故能致「飞鸟遗音」之应,则「宜下」而「大吉」,亦「不可大事」之类也。瞿唐来氏曰:上经终坎、离,坎、离之上,颐与大过,颐有离象,大过有坎象,方继之以坎、离。下经终既、未济,既、未济之上,中孚与小过,中孚有离象,小过有坎象,方继之既、未济。文王之序卦精矣。平甫项氏曰:小过之亨、利、贞,三德也。时当小过,不稍过则执而不通,小过所以通也,故曰「亨」。然必于事为利,于义为正,而后可通。若随时苟通,而伤事悖理,则非小过之道也,故曰「利贞」。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叶滂。也。
瞿唐来氏曰:「过而亨」者,当小过之时,不容不小过。惟小者过,所以「亨」也。
过以利贞,与时行叶杭也
莱按:时当小过,则以小有所过为利,小有所过为贞。程子曰:当过而过,乃非过也,时之宜也。
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本义以二、五言,
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本义以三、四言,有「飞鸟」之象焉。
陆氏希声曰:中孚、小过,正对之卦也。中孚柔在内而刚在外,有鸟□实之象。小过刚在内而柔在外,有「飞鸟」之象。
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建安丘氏曰:「遗之音」者,言鸟虽飞而音尚遗,过之不远者也。阴以承阳为顺,乘阳为逆,上逆而下顺者,明「不宜上宜下」之义。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行,下孟反。
嵩山晁氏曰:恭过则伪,哀过则毁,俭过则陋。而君子以之者,盖有为而为之,将矫之以为中也。时有举趾高之莫敖,故正考父矫之以循墙;时有短丧之宰予,故高柴矫之以泣血;时有三归反坫之管仲,故晏子矫之以敝裘。虽非中行,亦足以矫时励俗也。初六:飞鸟以凶。程传:初,阴柔在下,小人也。上应九四,四动体也。于所当过,必至过甚,况不当过而过乎?其过如飞鸟之迅疾,所以「凶」也。躁疾如是,救止莫及己。平甫项氏曰:二爻皆当鸟翅之末,初六在艮之下,当止而反飞,以飞致凶,故曰「飞鸟以凶」。上六居震之极,其飞已高,动而成离,则丽于网罟,故曰「飞鸟」,离之「凶」。云峰胡氏曰:大过有栋桡象,栋之用在中,故于三、四言之。小过有飞鸟象,鸟之用在翼,故于初、上言之。然初、二、五、上皆翼也,独初、上言之,何也?鸟飞不在翼,而在翰,初、上其翰也。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程传:不可如何,无所用其力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瞿唐来氏曰:阳为父,阴为母,祖妣之象。震、艮皆一君二民,君臣之象。三、四阳爻,皆居二之上,有祖象,有君象。初在下,有妣象,有臣象。阴四故曰「过」,阳二故曰「不及」。本卦初之与四,上之与三,皆阴阳相应,阴多阳少,又阳失位,似阴有抗阳之意,故二阳爻皆言「弗过」。此爻不应乎阳,惟与初之阴相遇,故曰遇妣、遇臣也。观九四遇五曰「遇」,上六隔五曰「弗过」,可见矣。盖遇者,非正应而卒然相逢之辞。以阴论,四阴二阳,若孙过其祖矣,然所遇者乃妣也,非遇而拒乎祖也。以阳论,二阳四阴,若不及在君,过在臣矣,然所遇者乃臣也,非过而抗乎君也。若初之于四,上之于三,则祖孙君臣相为应与对敌而抗矣,所以初与上皆「凶」。此爻因柔顺中正,所以过而不过。本卦阴过乎阳,阴阳不可相应,六爻以阳应阴者,皆曰「弗过」;以阴应阳者,则曰「过之」。六二柔顺中正,以阴遇阴,不抗乎阳,是当过而不过,「无咎」之道也。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平声也。
瞿唐来氏曰:臣不可过乎君,故阴多阳少,不可相应。
九三,弗过句,防之,从或戕之,凶。瞿唐来氏曰:「弗过」者,阳不能过乎阴也,两字绝句。本卦阴过乎阳,故二阳皆称「弗过」。「防」,防阴也;「从」,从阴也。三阳刚居正,乃群阴之所欲害者,不防之而反从之,则彼必戕害乎我而凶矣。
象曰:「从或戕之」,「凶」如何也。
瞿唐来氏曰:「如何」者,言其凶之甚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学易记载雷氏曰:九四刚失位而不中,称「无咎」,何也?以阳居阴,在上卦之下,又下应于初,是能量其时,图小不图大,务下不务上者也。初在下而欲上,故「凶」;四在上而欲下,故无咎。小过之时,小人得位而势过君子,君子失位而不能过小人。九四,君子之失位者也,故曰「弗过」。君子失位而不能过小人,当逊言相待,不可甚疾而遽绝之,故曰「遇之」。孔子不绝阳虎是也。君子和而不流,虽逊言以遇小人,亦不可遂与同流而俱往,往则与小人同及于败,故曰「往厉必戒」。小人虽一时得志,而终不久,此所以往则危也。故象曰:「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小人得志,君子失位,皆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小过之时,君子远害而已,不可有为也,故曰「勿用」。然君子守正,久而不改,待天时之复,斯可矣,故曰「永贞」。小人不可长,而君子永贞,则终有以过之矣。九四,君子也,其艰如此者,失位也。故象曰「位不当也」。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平声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泉峰龚氏曰:阴阳和而后能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两见于易,皆阴阳不和之象。小畜以一阴畜五阳,阴微而阳盛,力不能制。小过以四阴过二阳,阴盛而阳微,势不能敌,故皆有「密云不雨」之象。在小畜为全卦之义,在小过则一爻之义。小畜之我指六四,小过之我指六五。
先儒谓公,五也。取彼,取二也。此拘二五之应言也。平甫项氏曰:自阴言之,西郊为我,故以阳为彼也。莱按:项先生之言是也。「密云不雨」,得阳则雨矣。五所取者,阳也,取之不得其道,阳不可得也。曷言乎阳不可得也?沈元雅小传曰:弋,射于高者也;穴,伏于下者也。射于高而取伏于下之物,讵可得乎?小人道长之时,为君者岂不欲得君子以自辅?乃君子隐岩穴之中,而求之庙廊之上,不可得也。君子不可得,遂成「小过」之世,可慨也已!小象已上。眉山苏氏曰:「已上,势不可以复下之称。」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句,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蒙山李氏曰:「九四曰弗过遇之,言君子失位,不能过越小人而待遇之也。上六曰弗遇过之,谓弗与阳合而过之也。小人得志,疏远君子,骄亢过极,其凶必矣。如飞鸟穷上而无所托,则颠坠必矣。离,犹罹也,所谓自遗其咎者也。是谓灾眚」,盖言灾由自作也。观梁冀、董卓之徒,则可知矣。
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平甫项氏曰:「上经将终,授以颐、大过;下经将终,授以中孚、小过。四卦皆不反对,所以明雷、风、山泽之正用也。四卦之象皆有坎、离,雷风山泽之气出于坎、离,坎、离出于乾、坤也。」易俟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