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易俟卷十六

翰林侍读乔莱撰䷶离下震上

程传:丰,序卦:「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盛大之义。为卦震上离下。震,动也;离,明也。以明而动,致丰之道也。

莱按:丰时之最盛者,多危词,何哉?虽盛过而衰,天道之循环,满而不溢,人事之补救,而不专在此也。盖丰之盛与大有相类,大有安而丰危者,大有之主明,丰之主暗也。彖曰「宜日中」,乃对症发药,而爻之曰「蔀」、曰「沛」,曰「见斗」、曰「见沬」,皆暗之所致也。大有之时,如周之成、康,汉之文、景,宋之真仁是也。丰之时,如唐之天宝,隋之大业,宋之崇宁是也。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口中。假,庚白反。

莱按:丰有亨义,丰亨之盛,唯王者能至之。假,至也。盛过而衰,可忧也。圣人曰「勿忧」,惟患不明耳。日中则无所不照,昃则有所不照矣,故曰「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

莱按:以二体言也,明以动,动合机宜矣,安得不丰?「王假之」,尚大也。

莱按:尚大之义,传中补出者,非王者尚大,何以至于大哉?秦皇、汉武皆尚大者也。

「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莱按:幅员广远,人物繁庶,照察虽周,衅孽易萌,唯无所不照,乃可保丰,故曰「宜照天下」。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莱按:圣人教人多恐惧修省,而兹言「勿忧」者,何哉?善乎项先生曰:「汉高祖之除彭、韩,系萧何、疑陈平,唐太宗之杀刘洎、李君羡,皆既丰之后,忧之深也。」圣人曰:「是不必忧,愈忧则愈惑,非保大之道也。」君人者,昭吾明德,如日之中,照临下土,岂有阴慝敢干其间哉?虽然,日月为高矣,犹有昃食之虞;天地为大矣,犹有盈虚之变。人之智不免于死生,鬼神之灵不免于聚散,则丰亦岂吾之所能常有?就使失之,亦常理也,又岂忧虑之所能如何哉?此圣人极言「勿忧」之理,而因以足卦辞「日中」之义,使知「中」者,人之所当勉,而「昃」亦非人之所能为也。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折,之舌反。莱按:圣人论刑,惟钦惟恤,兹独折狱致刑,何哉?盖丰之时,人心侈大,骄奢淫欲,僭窃无等。子产之铸刑书,孔明之用重法,皆此意也。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程传:「雷电皆至,成丰之象。明动相资,致丰之道。」初九明之初;九四,动之初,位则相应,用则相资,故初谓四为配主。「配」犹匹也。初于四云「配」,故四于初云「夷」也。「旬」,均也。虽均阳也,而可「无咎」。往而相从,则能成其丰,故云「有尚」。赵氏曰:「配」,如妻配夫也。「主」,犹孟子「为主所主」之义。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叶兹也。

程传:势均则不相下者,常理也。然相资则相求,初四是也,故「虽旬」而「无咎」也。与人同事,在降己以从,若有加上之意,则患当至矣,故曰「过旬灾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莱按:丰之异于大有者,大有明在上也,「丰」,明在下也。二,离之主也。二明而五暗,有「丰其蔀,日中见斗」之象。离为日,雷在上则日有所蔽,故暗也。主暗则易疑,臣明尤足召疑,二之所以不可往也。然君疑而臣不可不信,惟积诚以感之,以信化疑,则能发六五之志,而致「来章」之庆矣。五疑,故二不可往;二信,故五终使之来。来往二字相应,如屈原、贾谊之徒,忧思骚怨,皆不能「有孚发若」者。汴水赵氏曰:「蔀」,古书无训,至顾野王始训覆,祖王辅嗣之说也,今从之。「丰其蔀」,大有所覆蔽也。「日中」通言昼,非止午中。星本昼夜,明昼则灿于日而不见日者,阳之阳也。或食而几既,则星斗灿然。斗者,阴之阳也,体大故先见,次乃尽见小星,疑疾昏昧所致。孔子送葬,日有食之,曰:「安知其不见星也?」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叶「芝」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沬。折其右肱,无咎。

莱按:「日中见斗」,可谓暗矣,且「见沬」焉,暗之至也。三阳刚明体,堪为股肱者,乃应上六。上「三岁不觌」,则三终不可用矣,故有「折其右肱」之象。然所遭如此,非三之咎也,故「无咎」。「沛」,作旆,幡幔也。「沫」,小星也。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叶赋也。莱按:为大事者,非君臣合德不可。若小事,则随时随事,补救斡旋,皆圣贤不容已者。故睽言「小事吉」,兹爻言「不可大事」。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莱按:二曰「蔀」,曰「见斗」,四亦曰「蔀」,曰「见斗」,其义何以别焉?曰:二之「见斗」,五之「蔀」也;四之「见斗」,四自「蔀」也。曷言乎四自蔀也?曰:二明体,四非明体也。孔子曰「位不当」,又曰「幽不明」,咎四,非咎五也。当是时,君暗于上,二见疑,三终不用,四腼颜高位,周公所以讽其去也。曷言讽其去也?曰:夷主,初也。初在下而四遇之,是去而就初也,故孔子曰「行也」。

象曰:「丰其蔀」,位不当平声。也;「日中见斗」,幽不明叶茫也。「遇其夷主」,吉行叶杭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莱按:五,暗主也,本无庆也,无誉也,不吉也。圣人画策以导之,曰:若能致六二之来,资其明以照天下,有庆也,有誉也,吉也。二,离之主,故曰「章」,耑指二言也。先儒谓来致天下之明,殆不然已。唐明皇不来,张九龄所以乱也;德宗来,李泌所以乱而复治也。但来六二,便是保丰。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叶腔也。

莱按:六五不应,吉也。六五能吉,可庆孰甚?吉在一人,庆在天下,来章之功大矣。上六,丰其屋,蔀其家,𬮭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莱按:上六居卦之终,丰之极也。去明最远,暗之至也。「丰其屋」,侈大之象也;「蔀其家」,障蔽之象也。「𬮭其户,阒其无人」,空虚恍惚之象也。三岁,时之久也。三岁不觌,久而不悟也。丰莫丰于秦皇、汉武之时,暗莫暗于入海求神仙之事,此爻似之矣。孔子曰:「天际翔也。」天际者,高远空虚之处,翔于天际,非求神仙之象乎?又曰:「自藏也。」谚语自瞒自也。李少君死,武帝曰:不死,化去耳。非自藏乎?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𬮭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艮下离上

程传:「旅」,序卦:「丰,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吴氏应回曰:「旅」非商贾之谓,凡客于外者,皆是也。

天子有天子之旅,天王出居于郑是也。诸侯有诸侯之旅,公在楚是也。大夫有大夫之旅,陈文子之去他邦是也。圣贤有圣贤之旅,孔子之辙环,孟子之历聘是也。旅岂一槩哉?旅,小亨,旅贞吉。

莱按:羁旅之时,亨讵能大?曰「小亨」,然不可失正也。曰「贞吉」,造次必于是也。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叶茫,是以「小亨,旅贞吉」也。

莱按:先儒谓「旅」不取君义,人君无旅也。是大不然。卦之名「旅」者,专取君之旅也。何则?彖传「柔得中乎外」是也。曷言乎「柔得中乎外」也?凡重卦之遇坎、离者,以「坎」之阳、「离」之阴主其卦,以其据二五之地也。丰、旅,反对卦也。「离」之一阴,在「丰」为内卦之二,在「旅」为外卦之五,「柔得中乎外」也,是专取君之旅也。「顺乎刚」,一阴丽二阳之间,旅之义也,「小亨」也。以二体言,「艮」,止也;「离」,明也。「止而丽乎明」,处旅之道也。贞也,旅之所以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云峰胡氏曰:「难尽者,旅之义;难处者,旅之时。此其时义所以为大。」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莱按:「明慎用刑而不留狱」,皆从旅发义。羁旅之当刑者,或依傍之无人,或衣食之不继,若滥刑,若留狱,不应死而死者多矣。圣人慎重民命,于刑虽不得以旅人而不用,不敢不明,不敢不慎也。若狱,则断断不留矣。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平甫项氏曰:「君子之旅,以行道也。小人之旅,以求利也。二者皆非明不济。若止于琐琐,则胥失之矣。」琐琐,细小貌也。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叶兹也。

临川吴氏曰:「柔而居下,其志猥陋,故曰穷。」中溪张氏曰:「诗云: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初六有焉。」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本义:即次则安,怀资则裕,得其童仆之贞信,则无欺而有赖,旅之最吉者也。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叶怡也。

程传:「羁旅之人,所赖者,童仆也。既得童仆之忠贞,终无尤悔矣。」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建安丘氏曰:「九三爻辞,全与二反。」二「即次」而三「焚」,二「得童仆」而三「丧」,二之「贞」无尤,而三之「贞」则「厉」者,二柔顺得中,三过刚不中故也。过刚,岂处旅之道哉?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平声。也。本义:「以旅之时,而与下之道如此,义当丧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汴水赵氏曰:「旅而言处,旅于此,因处于此矣。资,货也,以润身也。斧,器也,以致用也。旅而兼得,若可安矣。然旅贵于行,行则进可以达,退可以归。今捐亲戚,弃坟墓,侨寄于异乡,宁不动故山之思,是犹有不快于心者。」莱按:四爻之义,如李陵之在匈奴,庾信之在北周,答苏武书、哀江南赋,其心岂能快耶?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叶鬼也。

汴水赵氏曰:「以六居四,宜也。九而居之,于位为未得。旅而暂止,宜也。今而久居,于义为未安,虽有资斧之得,中心则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射,食亦反。

本义:雉,文明之物,离之象也。六五柔顺文明,又得中道,为离之主,故得此爻者,为「射雉」之象。虽不无亡矢之费,而所丧不多,终有「誉命」也。

莱按:先儒谓人君无旅,五不取君义,是殆不然。君之未即位而旅者,如夏台之系、羑里之囚是也。后世唐明皇之幸蜀,明英宗之狩土木,皆旅也。惟内文明而外柔顺,故「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叶退也。

白云郭氏曰:「誉在人者也,命在天者也。上逮者,天听自我民听,其道登闻于天也。盖人君修德于身,终致文明之盛,而上受天命也。犹文王受命,而诗言令闻不已,非人君在旅之义乎?」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

莱按:五先旅而得国者,上失国而后旅者。「鸟焚其巢」,无枝可栖,失国之象也。失国则一旅人而已。追溯其国之未失也,骄奢淫荡,乐其所以亡者,先笑也。迨计无复之衔璧舆榇,而为「旅人后号啕」也。离为飞鸟,又为牛。易,疆场也。「丧牛于易」,亦亡国之义也。此如孙皓之旅于晋,陈叔宝之旅于隋,李煜之旅于宋也。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莱按:上不可旅也,旅而在上,于义当焚,不必问其事矣。「终莫之闻」,至死不悟也,哀哉!䷸巽下巽上

程传:巽。序卦:「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羁旅亲寡,非巽顺何所取容?巽所以次旅也。为卦一阴在二阳之下,「巽」顺于阳,所以为「巽」也。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莱按:彖传之释「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也」,只在

「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二句内,是以「小亨」一气贯下,「利有攸往」二句,不另加释词。盖中正志行,何往不利?大人指二、五,二阴顺之,「利见」之义也。先儒分三层解,不合于孔子。彖曰:重巽以申命。建安丘氏曰:「重巽,上下皆巽也。巽之德,顺而善入,而于象为风。风者,天之号令,故有命令之象。内巽者,命之始;外巽者,申前之命也。君子于命令重复而丁宁之,则入人也易,故曰:重巽以申命。」

刚巽乎中正,而志行叶杭,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本义谓阴为主,是以小亨。隆山李氏曰:「若徒以一阴潜伏谓之巽,而不究乎阳画在二、五之位,有巽乎中正之德;阴画在二阳之下,有顺乎阳刚之义,则巽之所以致亨者,不可得而见矣。」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汴水赵氏曰:「巽为风,重巽故曰随风」。风,天之号令也。时当秋冬之交,冬春之际,必有长风亘日绵夜,然后能变凉为寒,舒肃杀为融和,随风之力也。王者命令四方绝远,人情之利病不同,一命之未必徧孚,申命之而后事行。观盘庚、康诰、多士诸书,至于再,至于三,勤恳不已,迁亳化商之事,卒以有行,申命之功也。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莱按:圣人于「坤」之一阴,有「履霜坚冰」之戒;「姤」之一阴,有「羸豕」「蹢躅」之忧;于「巽」之一阴无戒辞,且勉之以「武人之贞」,何哉?盖「巽」一索而得女者,伏于二阳之下,「巽」乎阳者也。岂似「坤」之一阴积而至于六,「姤」之一阴积而至于五乎?「巽」为不果,故有「进退」之象,宜其以「武人之贞」勉之矣。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叶芝也。

莱按:「进退」者,不果之象也。曷为乎不果也?曰:其志疑惧也。唯刚贞以立其志,乃可有为,故曰「志治」。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泉峰龚氏曰:九二以阳居阴而得中,本能「巽」者。但当巽时,九五阳刚中正居尊位,而二以阳刚应之,若未能尽巽顺之道者,必深自谦抑,而又丁宁烦悉,以道达诚意于其上,乃可「吉」而「无咎」。故设「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之象。汴水赵氏曰:古者尊上坐于床,卑者拜于床下,巽之义也。莱谓「巽在床下」,非过屈也。史巫纷若,非为谄也。彖传曰:

「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指二之「巽」于五也。臣之道,「巽」之时当如是也。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莱按:周公恐其刚而不能「巽」也,故戒之以「巽」。孔子又恐其「巽」而过于「巽」也,故节之以「中」。九三:频巽,吝。莱按:九三以刚居刚,不能「巽」者也。既不能「巽」,又不能强,屡「巽」屡失,故为「频巽」,可羞之道也。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童溪王氏曰:「前倨后恭,动而易穷,岂其志欤?故曰志穷」。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莱按:柔进而渐高,有悔也。程子曰:「居上之下,巽于上也;以巽临下,巽于下也。」如此不惟无过,而且有功,为「悔亡,田获三品」之象。「三品」,一为乾豆,一为宾客,一为充庖。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莱按:「巽」与「谦」不同,「谦」者有而不居,「巽」则不得不「巽」,虽帝王之尊亦有之,固时势之为,而出之不可不正也。汉和亲,唐纳币,皆非贞而可悔者。正则吉而「悔亡,无不利」己。大抵「巽」之为道,始虽「巽」顺,终必获伸,有无初有终之理。又戒以「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何哉?系词曰:「巽以行权,」可暂而不可常,宜有所变更也。程子曰:十干戊己为中,过中则变。庚者,事之变也。彖传曰重巽申命,象曰申命行事,皆申其变更之命也。汉献帝巽于权奸,唐肃、代「巽」于藩镇,文、僖巽于宦官,皆不明「先庚」「后庚」之义者。梅边熊氏曰:蛊言先甲后甲,是当积坏之余,而取造始之意。巽言先庚后庚,是当申命之时,而取更新之意。「庚」以「甲」为对,「甲」者事之始,故「蛊」有「先甲」「后甲」之说。「庚」者变之始,故「巽」有「先庚」「后庚」之说。甲言于卦辞,通论一卦之义;庚言于爻辞,五「巽」之主,乃「重巽」以申命者与?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莱按:上何以「巽在床下」也?曰:居巽之极,过于巽也。二在床下而吉,上在床下而凶,何也?曰:位不同也。二,位下过「巽」,可以获吉。上,大臣之位,患得患失,一味谄谀,恭而无礼,生平所有,岂不丧乎?正乎凶矣。此爻与孔光谒董贤相类。孔子曰:「上穷者,位已高矣,年已衰矣,固宠之计已穷,保位之谋益鄙。」资斧既丧,祸患随之,故又曰「正乎凶」也。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兑下兑上

程传:「兑」,序卦:「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物相入则相说,兑所以次巽也。兑:亨,利贞。

莱按:巽、兑,反对之卦也。序卦曰:「入而后说之,则其入之者深也。」非声音笑貌以为说也,说自有亨道焉。以卦画言,二、五刚中也,三、上柔外也。柔外则人说而归之,利也。刚中则说人者,非𬴐虞小术也,贞也。平甫项先生曰:兑之「亨利贞」,自是三德,非利在于贞也。玩「说以利贞」,其义可见,言以利与贞而得说也。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隆山李氏曰:柔外故能说,刚中故能「利贞」。若柔外而中不刚,是说之不以道也。

莱按:「顺乎天而应乎人」,惟革与兑有之,非顺天应人则不可革,非说则不能。顺天应人,乃帝王受命之事,非泛泛顺天理、应人心也。中溪张氏曰:禹之封山濬川,非说而忘劳者乎?汤之东征西怨,非说而忘死者乎?主帝王之说是也。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程传:两泽相丽,交相浸润。君子观其象,而朋友讲习,以互相滋益。先儒谓天下之可说,莫朋友讲习若也。初九,和兑,吉。

节斋蔡氏曰:爻位皆刚,不比于柔,得说之正,和而不流者也,故「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本义:居卦之初,其说也正,未有所疑也。九二:孚兑,吉,悔亡。

莱按:二比于三,宜有「悔」也。而刚中之德,人所共信,和而不同,无比匪之嫌,故「吉」而「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叶芝也。

中溪张氏曰:二,大臣之位,天下视其所说以为趋向者也。孚,人皆信其说之正也。六三:来兑,凶。

程传:六三,阴柔不中正之人,说不以道者也。「来兑」,就之以求说也。比于在下之阳,枉己非道,就以求说,所以「凶」也。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平声。也。

建安丘氏曰:「六三柔而不中,故来就在下之阳,而有妄说之凶。无他,以柔居刚,位不当故也。来者,反而之内也。」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莱按:「说」之义,宜刚中柔外。阳爻曰「和」、曰「孚」,悦以正也。阴爻曰「来」、曰「引」,说不以正也。四阳爻何以商焉?四,多疑之位也。居大臣之地,持两可之心,乃理欲公私之介,不可不审所从也。四之不决所从,四之「疾」也。能介然守正,以远柔邪,去其疾矣,是「有喜」也。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叶腔也。

莱按:四,大臣也,好恶不可不正,喜在四,庆在天下矣。九五孚于剥,有厉。

莱按:「剥」,阴剥阳之谓,指上六也。上六引兑,何言剥也?曰:引工于剥也。曷言工于剥也?曰:使非引也,无以媚阳而取说,又安能剥阳耶?剥也,五曷为孚之?曰:成说之主,居说之极,善说五者也。五乐其谄谀,忘其邪媚,是以孚也。何以知五之孚也?曰:尊而上之,比而近之,知其孚也。孚,美德也。为君者,患不信其臣,如随之孚嘉,不亦善乎?乃「孚于剥」,周公危之矣。曰「有厉」,曷厉也?唐明皇孚李林甫而致天宝之乱;德宗孚卢杞而召怀光之叛;宋神宗孚王安石,徽宗孚蔡京,遂成南渡之祸,讵不危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莱按:「位正当」,惜之也。阳刚中正之主,而为阴柔小人所惑,岂不惜哉!上六引兑

莱按:三、上二爻,「兑」之主也。三曰「来」,就而说之也;上曰「引」,诱而说之也。先儒疑其不凶,谓下乘九五之中正,无所施其邪说。是殆不然。九五「孚于剥」矣,何以信其邪说无所施耶?盖小人而据高位,一味谄谀,不凶也。如张禹、孔光之流,何尝凶乎?故孔子以其「未光」二字诛其心。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易俟卷十六。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