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易像钞卷五

明胡居仁撰九卦

履,䷉德之基,和而至,以和行。

□,䷎德之柄,尊而光以制礼。

复,䷗德之本,小而辨于物,以自知。

恒,䷟德之固,杂而不厌,以一德。

损,䷨德之修,先难而后易,以远害。益,䷩德之裕,长裕而不设,以兴利。

困,䷮德之辨,穷而通,以寡怨。

井,䷯德之地,居其所而迁,以辨义。

巽,䷸德之制,称而隐,以行权。

九卦之序,复是本心,先之以履谦。履之为卦,上天下泽。人生斯世,须先辨得俯仰乎天地而有此身,以达其素履。履有得有失,又系于谦与不谦之分。谦则精神浑收聚于内,不谦则精神浑流散于外。惟能辨得吾一身所以在天地间举措动作之由,而敛藏其精神,使之在内而不在外,则此心斯可得而复矣。次之以恒,又次之以损益,又次之以困。盖本心既复,谨始克终,曾不少废,以得其恒而至于坚固。私欲日以消磨而为损,天理日以澄莹而为益。虽涉危蹈险,所遭多困,而此心卓然不动,然后于道有得,左右逢其原,如凿井取泉,处处皆足。盖至于此,则顺理而行,无纤毫透漏,如巽风之散,无往不入,虽密房奥室,自一缝一罅即能入之矣。象山陆子。

九卦在上经者三,在下经者六,反对者四,不反对者五。为乾者一,尊乾也;为坤、坎、艮者二,为兑、震者三,为巽者五,巽,入也。重巽贵其深入之也。其有坎,坎者,陷也;其无离,不用离也。蒙大难者,晦其明,故终于隐。隐,至明之极也。忧患,人之所时有,即上圣大贤未有能自解免者,乃其所以处忧患,惟德,非以忧患,故修德而防危也,豫之至也。潜谷邓氏。复德之本,与基相似,基所行,本所存。井,德之地,与固相似,固所得而守之地归宿处。

九卦首履,劈头便是发文王、天王、圣明、上天下泽之分,凛然不易,惟履其素。至义章。本清曰:九卦首履继谦,履象一阴明上下之分,说而应乾,履虎尾而不咥。用六,永贞以大终,于履三一爻见之。谦象一阳得逊顺之宜,内止外柔,为君子之有终。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于谦三一爻见之。履,德之基。朱子曰:如起屋,须有基址,许多梁柱,方有顿处。

瞿九思曰:文王由履至谦,纯然以一敬缉熙无间,以至于巽,此所以为亹亹之文王。由履和而至谦,尊而光,以驯至于巽,称而隐,浑然不露,而人莫有知,此所以为穆穆之文王。

履、谦,乾坤人位之交,人道之立,一齐来底。坤之三交于乾之三,为履。乾之三交坤之三,为谦,俱一阴一阳为主。履首明上下尊卑之分,谦尽忘功劳矜伐之心。至于谦之三下而为初,以止翻动,时时处处,无用不谦。又时时处处,无有不自知之时,又无非夜半雷声,戒谨恐惧之流行,是之谓复。次恒、损、益、困、井五卦,俱三阴三阳之分,无用不平。终以巽无之非柔巽谦抑之为完结「谦」字一案,以明天泽之分,此作易圣人所以处忧患之道。忧患,人所时有也,圣人处忧患且如此,余可知矣。邵子曰:三才真数三而已。参天者,三三而九。两地者,倍三而六。珓之二十七,三三而九也。约之十八,倍三而六也。珓,易之交以交,故名珓也。阳与阳交,为太阳,为乾兑之卦十六,为珓九。阴与阴交,为太阴,为艮坤之卦十六,为珓九。阳与阴交、阴与阳交,为少阴、少阳,为离震巽坎之卦三十二,为珓九。二十七通乎六十四,六十四而三之,即二十七。易有真数三,一阴一阳之列,与一阴一阳之交,天地人之至妙至妙也。太阳九,少阴少阳七、八,太阴六。占法七八不变,阴阳交于中也。九六必变,阳主进,九进之极。阴主退,六退之极。阴阳太于上下,故遇九必退,而用八以交阴,初非变九而为八,变阳而为阴。遇六必进而用七以交阳,初非变六而为七,变阴而为阳。易穷则变,变则通。九六之变,盖以通阴阳之交之穷,而常会合于阴阳之交之中也。珓,去声,效韵,居效切,音与酵同。杯珓,古者以玉为之。

云行雨施,电发雷震。阴阳二少,无曰不合,交于二太中,此二太所以分为二,而二少所以合为一。俗占用少不用老,此乃所谓日用不知之百姓已耳。

张行成曰:天地自然之理,无出乎四象者。孔子混四者,太极也,故亿万世不可易。

朱子以四起数,自易以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整齐,包括得尽。又曰:想他看见天下事,才上手来,便成四截了。羲皇初画分两,两交成四。四者,两之分;两者,四之合。天地万物之理,两对待,四流行,便无所不尽。羲画原来如此,初不是康节撰得出。

生数则一二三四,分阴阳太少,以成数则六七八九,分阴阳太少。一二三四生数,属阳,顺数。九八七六成数,属阴,逆数。谓九余一,八余二,七余三,六余四。谓一函九,二函八,三函七,四函六,俱无不可。

四象不言五,皆自五来。四象不言十,未尝无十。至于二三居一四之中,二三合为五,一四亦合为五。七八居九六之中,七八合为十五,九六亦合为十。五五,洛书之中数;十五,河图之中数。中无往而不在,十五无往而不在,固如此。

一二三四,四象之位顺布,六七八九,四象之数逆布。九用八为退数,一用二即进位,九一成十,二八成十,未尝不是此位此数。六用七为进数,四用三即退位,六四成十,三七成十,未尝不是此位此数。进何进?退何退?总以义命为权衡,方谓之进退不失其正,而深于消息存亡之理。太阳变化十六象,以乾兑为主。少阴变化十六象,以离震为主。少阳变化十六象,以巽坎为主。太阴变化十六象,以艮坤为主。邵子曰「十六而天地之道毕。」

阳珓九,即四象之太阳,通乾兑之卦十六。阴珓九,即四象之太阴,通艮坤之卦十六。二太阴阳之纯分,参天两地而得之之象。阴阳贞胜之珓九,即四象少阴少阳之合,通离震巽坎之卦三十二。二少阴阳之杂合,参天两地而得之之象。朱子曰:四象之数,乃天地之间自然之理,其在河图洛书,各有定位。珓法者,四象之数,自四而八,而十六,而三十二,而六十四,俱括乎其中。

邵子本一气也,生则为阳,消则为阴。二者一而已矣,四者二而已矣,六者三而已矣,八者四而已矣,此珓法也。

二十七反履之,止成十八,十有八变而成卦,即此前河洛先后合图,以先天八卦竖列,自乾至坤为顺数,为消体。以后天八卦竖列,自坎至离为逆数,为息体。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此出孙闻斯说,后见瞿氏九思重定先天一方图,其言曰:旧图以乾起西北,坤终东南,惟正月之寅位当泰,七月之申位当否,其余俱与月卦不合。今以乾始东南,坤终西北,然后十一月之复果在子,十二月之临果在丑,正月之泰果在寅,二月之大壮果在卯,三月之夬果在辰,四月之乾果在巳,五月之姤果在午,六月之遁果在未,七月之否果在申,八月之观果在酉,九月之剥果在戌,十月之坤果在亥,始与方位毫发不爽。此与竖列先天八卦自上至下不期符合。因为更布后天重卦一方图,则先坤后坎同位西北,先乾后离同位东南。凡离内外十六体列东与南,为春为夏;凡坎内外十六体,列西与北,为秋为冬。乾坤退处坎离中,天地以交而用事,阴阳调,寒暑时,亦与竖列后天八卦,自下至上,不期符合。旧止有先天方圆二图,别无后天。今先后方圆俱备,重复更定,总无撰造,而天地人物之理,愈玩而愈无穷云。

系传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后天卦图家人同人并列正南,其人乎,非其人乎?学者首宜醒目。

先天图震巽、恒、益为中心,震巽皆木,木属仁。孟子曰「仁,人心也」,于先天一图见之。后天图

乾巽、小畜姤为中心,乾为天,巽为木。孟子

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于后

天一图见之。先天全体,体即用;后天大用,

用即体。先天后天原无二图,道心人心亦

无二心。道心曰微,雷风方寂而涵于静无

人心曰危,乾巽相遇而形于动有。世有不

知仁为人心,或知心而不知性复不知天者,宜于此详考焉。䷀

易以卦象发挥人道,乾之彖曰「元亨利贞」,明人道之乾也。今辄以元亨利贞归诸天,劈头误起

元亨利贞四字,缺一便不成其为乾道。四字全大段已是一部易了。

「元亨利贞」是四象,始而亨,利于贞,便是二象,合之为乾道,又只是一象。圣人从资始处就说统天,始之统之,皆人也。如父母受人育养恩生来,子孙方受气成形,已是其人育养之所及矣。单谓为父母所生可乎?又如五谷,岂不是天施地生?然收藏之者人,播种之者人。人盖要天地施生之终,而又原天地施生之始矣。统得来,故御得来;统御得来,故终始得来;终始得来,故统御得来。此所以为三才之道。

「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三才合一,统天之云雨。「云行雨施,天下平。」此却单是圣人御天之云雨。

「大明终始」,从资始处巳有人道,故不至此才露出人来。「大明终始」,有乾元为之始,匪大明莫为之终。其始人有精深大明者,有粗浅小明者,到大明便是与天地合德之大人。大明大人,小明小人。不明,日用不知,庶民去之,名人与禽兽无异者耳。

乾元从头说起,乾道则原始要终。以为质者

资始流形,何尝不是乾道变化?只到得圣人乘龙御天后,变化方全。故性命由是各正,太和由是保合。

元亨合言三才之分量,故曰统。利贞专言人道之能事,故曰御。利贞者,性情也。原始要终,有圣人以为之正,合性情而无不得其正,故从初无失,谓之乾始。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即圣人,即乾始,故曰「大」也。

潜龙一爻,圣人反复推明,至五变其说。龟山先生谓他卦爻皆当如是推明。若不能尔,则一爻之义,只可用之一事也,非天下之至健者不能。

潜。

潜龙不易乎世,于世道何赖?然是兜根真种子,与徒隐之士霄壤不同,正世道之所深赖也。

六位各为一位,六龙原是一龙。或曰:「不易世,不成名,遁世不见,是而无闷,古今无一述者,方是潜龙。」此以潜言潜也。既曰潜时所乘,乘秋冬而潜为时,乘春夏而潜,夫岂得为时?乃以一通六,则有潜之潜,有见之潜,有惕之潜,有跃之潜,有飞之潜,有亢之潜。有潜而潜,有潜而见,有潜而惕,有潜而跃,有潜而飞,有潜而亢。或谓以潜为道者,和光混俗,而不以可法可则之迹示诸人。又谓非混迹于凡流,则寄情于物外,名教之所不能束。如此则岂所谓龙德而隐者乎?无有不赚入异流去。乾即䷀之象,只一奇已象乾。然必三画而后三才之道备,必六画而后兼两之道全,非于一画有加。

大明乾之体,终始乾之运,即天即人,更不分别。「终日乾乾,行事也」,全在行事上征验。元城刘公岁晚闲居,或问先生何以遣日,公正色曰:君子进德修业,惟日不足,而可遣乎?

君子以成德为行,如天行决定不缺一时。缺一时,不成其为天;缺一德,不成其为德,不成其为行,不成其为君子。

乾卦中爻天田人渊,俱著个「在」字最重。「君子依乎中庸」,全在「人」字得力。「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圣人勉人而思潜也。

不君、不师、不相,而以人称龙,此便是宇宙间第一等事业。槩言人人可与能也。特言人,三才之道也。

乾九三「知至又知终」,乾上九「知进不知退」。上三时位不同,至当不易之理,自然如此。必欲上之知进又知退,且谓至上唯宜静不宜动,此岂所以语上之为龙乎?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以为有穷通易辙之象,近之以伊尹出入于汤、桀之间,武王逡巡于孟津之会为应。此象。乾六爻孰为桀,孰为纣,又谓天与不取,亦是进修失时,更似跃出渊外去。重刚而不中。解曰:孔子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而所如多窃国之奸,重刚而不中也。文王上有商辛,下有昆夷,而所起仅百里之地,亦重刚而不中也。三重二,四重五,故谓之重刚不中。二、五其窃国之奸否?抑五其商辛、二其昆夷否?上出五飞之上,故象「亢」。解曰:「比干以宗臣剖心,张仲以国老饮鸩,伤哉乎,穷之灾也!」五圣作物,睹之大人,固有如此无道之象否?

飞龙外又添出一神龙,以推尊异教,此汉、唐以来所无。盖由不知潜见惕跃飞亢,尽六龙皆神,无一龙不神耳。

龙言乘,九言用,皆有意味。故群龙而见有首,亦是偏阳强阳,惟用九而见无首乃吉。又曰:「乾元用九」,深体味之,真所谓太和元气流行也。

见龙正中,飞龙中正,俱已造位大人。又俱曰「利见大人」,是中未大与天德不为首之义。

「见龙在田」,玩学、聚问、辨宽居仁行之,释「田」字大有工夫。盖治土为田之「田」,不止以凡地皆为田也。在天亦然,能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方是在天分量。

君子有龙德,合天下而佃治之,为「在田」;合天下而复帱之,为「在天」;合天下之人为人,而使人尽其为人,为「在人」;以其深心极天下之深,使人人研几以极深为「在渊」。乾坤用九用六之系,若如六爻皆变,刚而能柔,说阳变阴是九变则八,宜云用八;阴变阳是六变则七,宜云用七。若云九变则六,六变则九,占法又从无此例。以六爻皆变为「群龙无首」之象,又遗却「见」字。

万以忠曰:「文王演易,首提乾元,叫醒人道。人道立,天地方有主;提得人道明,学问方有头脑。夫子赞乾元曰:体仁足以长人。又曰:仁者,人也。而以时乘保合,首出咸宁,归之人道,将人道尽情叫破,更无三才之别。」又曰:「人虽与物同生天,一付精神命脉,全体在人。许多裁成辅相参赞弥纶事业,惟人道为能。是人即天地之心,故三才全是人道。」

「大明终始」,「始」即「元」,「终」即「贞」,「终始」即「贞元」。不终即无始,不始即无以为元,故不曰「始终」而曰「终始」。文序一正一反,即天地「贞元」之理,而每卦具有终始之义。

以「大明」以下为圣人体乾事,一膜之隔,几以千里。言「大明」「首出」,不言圣人。或曰:「大明首出,非圣人而何?」近之,而终未得不露出人微意。盖圣人赞乾,合三才言乾道,不单以天言乾道,见乾道无非人道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是乾总头学问。「用六利永贞」,是坤总头学问,亦颇不难明。只九用而非「用九」,便见群龙俱有首矣。「六用而非用六」,便永贞有不利矣。「用六」,六上有一层,乾也。「用九」,九上有一层,所谓「易有太极」也。「用六」之人,坤道即乾道。用九之人,立太极之脚,开太极之眼,天下一人,人人龙也。尽一百九十二阳爻,皆能潜,能见,能惕,能跃,能飞,能亢之群龙,安见乾爻之六龙独可为首也?见有一龙可为首,尧舜不与人同,人不皆可以为尧舜矣。存有首之见,弃一人于度外,非天度,非龙德矣。君子有终身之忧,终身不忍以禽兽待一人,即此无首之见也。故曰「虑以下人」,故曰「欲并生哉」。盖无首之见,乃全体太极用事之见。

「品物流形」,龟山先生曰:「天地之间,一气而万形。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言万物先己提出人道,今杂人生类,又谓「乃统天」,天亦在乾元资始中,皆说易相沿不通之论。

品物流形之后,若无个御天之人道,以性命言,则不得各正;以太和言,则不得保合。性命不正,情何由正?利贞者,性情也。性命正而情无一之不正,合性情而归于正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合六爻以效天下之动,天地万物并无不正之情也。

朱子谓:「龙,水物也,其出而与阳气薰蒸,故能成雨。」但寻常自是阴阳气蒸郁而成,非必龙为之。由是言之,「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自是阴阳气蒸郁而成,非必龙为之。「云行雨施,天下平」,则奚啻龙为之,亦乘龙者之为之矣。

圣人赞易,「资始统天」、「御天」等事,属之「大哉乾元」;「资生承天应地」等事,属之「至哉坤元」。所谓「乾元」、「坤元」,果乾坤𫢒统之虚称乎?抑三极造位之实称乎?学者要思得之。六十四卦大象皆曰「以」。以,用也。如「自强不息」,「君子之健」,君子之天行也。若云「健行在天」,而君子以之于己,何时凑泊?

一日奏事,上问天,对曰:「不可以苍苍者便为天,须求诸视听言动之间。一念才是,便是上帝鉴观,上帝临汝,简在帝心。一念才不是,便是上帝震怒。」今按,一念才是,便为健为强而不息;一念才不是,便为不健不强而息,更无别理。「元者,善之长」等非解法,乃言「善之长」为人之「元」,嘉之会为人之「亨」,「义之和」为人之「利」,「事之干」为人之「贞」。

「元」以始万物,「亨」以通万物,「利」以遂万物,「贞」以正万物。目前常有此四象,心天乃见乾道在我。

「亨者嘉之会」,两美相接之谓「嘉」,聚而为一之谓「会」。「亨」已美,至「利」上又言「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利更美,虽是种之美,必开得花,又必结得果,方成其为美种耳。「利贞」者,性情也。人不到性,其情总为不果之花。利者义之和,利万物也,利天下也。天道以利成物,圣人以美利利天下,总不以私其身。后世但知一身一家之利,是乃所谓害,而非所谓利。是乃利之恶,而何可谓利之美?是乃义之害,而何可谓义之和?

「贞者事之干」,木旁生者为枝,正出者为干,通作「干」。潜谷邓氏曰:木冬惟干,华叶尽剥,一实而已。智之藏用也亦然。又曰:君子体仁,非故体之,仁实其体。方达卿曰:能不自利而以利天下,无论急人而周之,宰制有方,图画有等,远近上下,内外亲疏,各得其所,此以义利之也。故曰「利物足以和义」。

易筌。君子之乾无所见,以四德而见其为乾。

朱子曰:忠信是根,有此根便能发生枝叶。又曰:人多是将言语做没紧要,容易说出来。若一一要实,这工夫自是大。

朱子曰:乾卦分明是先见得这个透彻,便一直做将去。如「忠信所以进德」,至「可与存义也」,都是径前做去,有勇猛严厉斩截刚果之意,须是见得,方能恁地。又如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亦是这般刚决意思。所以生知者,分明是合下便见得透,故其健自然如此,更著力不得。坤卦则未到这地位,「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未免紧帖把捉,有持守底意,不似乾卦见得来透彻。

朱子曰:忠信只是实,若无实,如何会进?如播种相似,须是实有种子下在泥中,方会日日发生。若把个空壳下在里面,如何会发生?

朱子曰: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示士卒必死无还心,如此方会厮杀。忠信便是有这心,如此方会进德。

列贵贱者存乎位。朱子曰:因他这贵贱之位,随紧慢说,有那难处,有那易处。乾九三处一卦之尽,所以说得如此。九二位正中,便不恁地。

圣人全体天德,不以上在天为至,下要有个田,中要有个人,又要有个渊。无田,万物无生处;无人,几与鸟兽同群;无渊,将至浅陋,而于物无以容。故必「在田」、在人、在渊,而后「在天」,为全体天德之学。

万以忠曰:九三,乾学也。业者,日用功行之据,身心栖泊之所,故曰居。九三,君子乾乾惕若,思进德以大其用,必有所居之业,亦惟在修辞立其诚。辞,庸言也。立诚,言有物也。惟子臣弟友、家庭事使、应酬唯诺之常,修省言辞,体当自已,诚意令有物而已。盖诚本人理,人理所见,惟是言行,言常易放,故立诚须在修辞。且如接对寻常,偶尔发辞,不觉失谬。如昔人云:「泥泞五寸,须说一尺。」意气动浮,出其本位,便已非诚,而况其他?故必片言半辞,皆令当体,从见在自心流出,乃为真修真立。何者?修非为辞,为立诚耳。诚非在外,即见在本分。心通天地,彻幽明,贯古今,随处平满,总只是当前一念,毫发增损,便为欠缺,更复何论?故思不出位,言行皆庸,乃所谓诚,亦曰忠信。知至至此,知终终此,自此默会诚源,无论语默,前后浑然一致,则大人之造也,君子所以危而惕也。

大戴礼:「女及日乎闺门之内。」及日犹言终日。「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及日也;「夕惕若」,及夜也。四与三同其乾惕进修,无日夕之间,曰及时,日夕之互文也。

修辞立诚。人于辞说间,心即是口,口即是心,并无一言不真不实,别无依违迁就,以为谐俗自便之计。其乾乾而自强为何如?大抵人不忠信,先已害了心怯症;言辞不实,又重犯却口虚病。君子先无此二病,然后于健字有少分可望。魏庄渠先生曰:「忠信所以进德,若无真实心,早自与理背了。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人有实心,必须做实事,句句都是实话。若容易出言不检点,便散了这实心。

吕叔简曰:「君子进德修业。」业,刻木如锯齿。古无文字,用以纪日行之事数也。一事毕则去一刻,事俱毕则尽去之,谓之修业。古人未有一日不修业者,故古人身修事理,而无怠惰荒宁之时,常有忧勤惕厉之意。一日无事,则一日不安,惧业之不修而旷日之不可也。今人昏昏荡荡,四肢不可收拾,穷年终日,无一猷为,放逸而入于禽兽者,无业故也。人生两间,无一事可见,无一善可称。资衣藉食于人,而偷安惰行以死,可羞也已。

「与时偕行,天必行。」天之生物皆于行见之。天时之行无已,天行之时无已,君子之行事与天俱无已。

亢龙在六龙之世而做到底者也,然已谓之有悔,谓之不可久,若非此时,定不到亢。故紧足其义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后世臣子居乾上而不龙,或卒于为蛇虺,只是有位、有民、有辅。亢龙无位、无民、无辅,虽欲退、亡、丧,五龙不容其退、亡、丧。然既无是三者,虽不退、亡、丧,其实是退、亡、丧,此所以终不失正而为圣人。

居高贵而无位,差易辨。才见有恩泽自已出,即有民矣;才欲网罗贤人君子出其门下而为之用,即有辅矣。有是二者,即有位矣。后世龙德卒亡于公孤保傅之位,只是未易到得那三无。

「或跃在渊」,渊随跃,有可上可下,可进可退,到处有渊。至于上,惟有上,更下不得,惟有进,更退不得,亦到处是亢。徒以悔为灾,而疑圣人之无亢,不知龙,恶知易?

乾初藏,凡以主阴。坤初凝,凡以承阳。即此亦可体认乾坤之元之意。乾必有初潜而后有二见,坤必有初凝而后有二动,乾必专一而后直遂,坤必翕聚而后发散。周子所谓「主静立人极」,主此立此,

「刚健中正纯粹精」,此统论乾德。若云爻爻皆然,圣人何以于三四皆曰「重刚而不中于上」?又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何待又言「六爻发挥旁通情」?又如乾六爻皆君德,皆天位,此亦是槩论,不成六个君可做一处。就乾六爻明之,君位独在五,余五爻皆从龙从虎、声应气求之,水火风云、臣民事物耳。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程子曰:始初发生,大槩一例,亨通也。利贞者,性情也。程子曰:分在性与情,只性为本,情为性之动处,情又几时恶?故者以利为本,只是顺利处为性,若情则须是正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万以忠曰:古人有以笃实、刚方、廉洁、恬退、宽厚名者,皆可谓成行,不可谓成德。德则在自已心性上理会,销镕气质之偏,以复还性情之正,形神浑然,融归中和,乃为成德。未有德成而行不备者也。虞书九德、洪范三德,皆就气质偏处涵养克治,使归中和。唐虞三代之盛,上以此教,下以此学,并无他说。然其说德,又只在事上见,曰「载采采」。世间虚浮一种精神,毫无著处。

利贞者,性情也。君子涵养性情以成其德。到利贞德才成,性情才理到至处。

乾先天而天不违,学问。坤后天而奉天时。学问。震、坎、艮皆属乾,斯须不健不得。巽、离、兑皆属坤,斯须不顺不得。「乾知大始」,故能「先天而天弗违」。太极图主静立极,西铭继志述事,存顺没宁,皆后天时奉之能事耳。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诚未易言。「大人后天而奉天时」,亦非君子所可几及。但能后天,未能先天,惟能先天,乃能后天。

乾上两言「其唯圣人」,坤四曰「天地闭,贤人隐」,此乾道坤道之别,亦圣贤分量之别。

乾上「亢龙有悔」,亢龙非圣人不能,非圣人不能。为亢龙而猥以有悔为疵,疑圣人之无亢,误甚。

易中有两高,有乾上无民之高,有蛊上不事之高。蛊上君子可能,乾上非圣人不与。

乾三惕二,前固未易安;乾上悔五,上更不易处。

「群龙无首」,尔雅「龙有三停九似」,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瓜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头上有物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其嘘气成云,因云以蔽其身,故不可见。今江湖间时有见其一瓜一尾,唯头不可得见。「用九见群龙无首」,是实象。又龙之亢有逆鳞一尺,不可犯,亢龙升而不能下为逆,故有悔,亦是实象。易像钞卷五。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