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解卷八

唐李鼎祚撰

序卦曰:

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

韩康伯曰:伤于外者,必反诸内也。䷤

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

虞翻曰:遁初之四也。女谓离巽,二四得正,故「利女贞」也。○马融曰:家人以女为奥主,长女、中女各得其正,故特曰「利女贞」矣。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

王弼曰:谓二五也。家人之义,以内为本者也,故先说女矣。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虞翻曰:遁乾为天,三动坤为地,男得天正于五,女得地正于二,故「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荀爽曰:离巽之中有乾坤,故曰「父母之谓也」。○王肃曰:凡男女所以能各得其正者,由家人有严君也。家人有严君,故父子、夫妇各得其正。家家咸正,而天下之治大定矣。○案:二五相应,为卦之主。五阳在外,二阴在内,父母之谓也。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

虞翻曰:遁乾为父,艮为子,三五位正,故「父父子子」。三动时,震为兄,艮为弟,初位正,故「兄兄弟弟」。夫夫妇妇,

虞翻曰:三动时,震为夫,巽四为妇,初四位正,故「夫夫妇妇」也。

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荀爽曰:父谓五,子谓四,兄谓三,弟谓初,夫谓五,妇谓二也。各得其正,故「天下定矣」。○陆绩曰:圣人教先从家始,家正而天下化之,修己以安百姓者也。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马融曰:木生火,火以木为家,故曰「家人」。火生于木,得风而盛,犹夫妇之道相须而成。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荀爽曰:风火相与,必附于物。物大火大,物小火小。君子之言,必因其位。位大言大,位小言小,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故「言有物」也。大暑烁金,火不增其烈;大寒凝冰,火不损其热,故曰「行有恒」矣。

初九:闲有家,悔亡。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荀爽曰:初在潜位,未干国政,闲习家事而已。未得治官,故「悔」。居家理治,可移于官,守之以正,故「悔亡」。而未变从国之事,故曰「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荀爽曰:六二处和得正,得正有应,有应有实,阴道之至美者也。坤道顺从,故无所得遂。供肴中馈,酒食是议,故曰「中馈」。居中守正,永贞其志则吉,故曰「贞吉」也。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九家易曰:谓二居贞,巽顺于五,则「吉」矣。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王弼曰:以阳居阳,刚严者也。处下体之极,为一家之长。行与其慢也,宁过乎恭;家与其渎也,宁过乎严。是以家虽嗃嗃,悔厉,犹得吉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侯果曰:嗃嗃,严也。嘻嘻,笑也。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九家易曰:别体异家,阴阳相据,喜乐过节也。别体异家,谓三五也。阴阳相据,三五各相据阴,故言「妇子」也。

六四:富家,大吉。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虞翻曰:三变体艮,艮为笃实,坤为大业。得位应初,顺五乘三,比据三阳,故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谓顺于五矣。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陆绩曰:假,大也。五得尊位,据四应二,以天下为家,故曰「王大有家」。天下正之,故无所忧,则吉。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虞翻曰:乾为爱也,二称家。三动成震,五得交二,初得交四,故「交相爱」。震为交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虞翻曰:谓三己变,与上易位成坎,坎为孚,故「有孚」。乾为威如,自上之坤,故「威如」。易则得位,故「终吉」也。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虞翻曰:谓三动,坤为身。上之三,成既济定,故「反身之谓」。此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序卦曰:

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

崔憬曰:妇子嘻嘻,过在失节。失节则穷,穷则乖,故曰「家道穷必乖」。䷥

兑下离上睽:小事吉。

虞翻曰:大壮上之三,在系,盖取无妄二之五也。小谓五,阴称小,得中应刚,故「吉」。○郑玄曰:睽,乖也。火欲上,泽欲下,犹人同居而志异也,故谓之「睽」。二五相应,君阴臣阳,君而应臣,故「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

虞翻曰:离火炎上,泽水润下也。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虞翻曰:二女,离、兑也。坎为志,离上兑下。无妄震为行,巽为同,艮为居。二五易位,震巽象坏,故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也」。

说而丽乎明,

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虞翻曰:说,兑。丽,离也。明谓乾,当言大明,以丽于晋。柔谓五,无妄巽为进,从二之五,故「上行」。刚谓应乾五伏阳,非应二也,与鼎五同义也。是以小事吉。

荀爽曰:小事者,臣事也。百官异体,四民殊业,故睽而不同。刚者,君也。柔得其中,而进于君,故言「小事吉」也。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

王肃曰:高卑虽异,同育万物。○虞翻曰:五动乾为天,四动坤为地,故「天地睽」。坤为事也,五动体同人,故「事同矣」。

男女睽而其志通也,

侯果曰:出处虽殊,情通志合。○虞翻曰:四动,艮为男,兑为女,故「男女睽」。坎为志、为通,故「其志通也」。

万物睽而其事类也,

崔憬曰:万物虽睽于形色,而生性事类,言亦同也。○虞翻曰:四动,万物出乎震,区以别矣,故「万物睽」。坤为事、为类,故「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九家易曰:乖离之卦,于义不大,而天地事同,共生万物,故曰「用大」。○卢氏曰:不言义而言用者,明用睽之义至大矣。象曰:上火下泽,睽,

荀爽曰:火性炎上,泽性润下,故曰「睽」也。君子以同而异。荀爽曰:大归虽同,小事当异。百官殊职,四民异业,文武并用,威德相反,共归于治,故曰「君子以同而异」也。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象曰:见恶人,以避咎也。

虞翻曰:无应,悔也。四动得位,故「悔亡」。应在于坎,坎为马。四而失位,之正入坤,坤为丧,坎象不见,故「丧马」。震为逐,艮为止,故「勿逐」。坤为自,二至五体复象,故「自复」。四动震马来,故「勿逐自复」也。离为见,恶人谓四,动入坤初,四复正,故「见恶人,以避咎矣」。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虞翻曰:二动体震,震为主、为大涂,艮为径路,大道而有径路,故称「巷」。变而得正,故「无咎」而「未失道也」。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虞翻曰:动得正,故「未失道」。○崔憬曰:处睽之时,与五有应,男女虽隔,其志终通。而三比焉,近不相得。遇者,不期而会。主者,三为下卦之主。巷者,出门近遇之象。言二遇三,明非背五,未为失道也。九三:见舆曳,其牛□。

虞翻曰:离为见,坎为车、为曳,故「见舆曳」。四动坤为牛、为类,牛角一低一仰,故称「□」。离上而坎下,「其牛□」也。

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虞翻曰:其人谓四,恶人也。黥额为天,割鼻为劓。无妄乾为天。震二之乾五,以阴墨其天。乾五之震二,毁艮,割其鼻也。兑为刑人,故「其人天且劓」。失位,动得正成乾,故「无初有终」。象曰「遇刚」,是其义也。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虞翻曰:动正成乾,故「遇刚」。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虞翻曰:孤,顾也。在两阴间,睽五顾三,故曰「睽孤」。震为元夫,谓二已变,动而应震,故「遇元夫」也。震为交,坎为孚,动而得正,故「交孚,厉,无咎」矣。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虞翻曰:坎动成震,故「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虞翻曰:往得位,「悔亡」也。动而之乾,乾为宗。二体噬嗑,故曰「噬」。四变时,艮为肤,故曰「厥宗噬肤」也。变得正成乾,乾为庆,故往无咎而有庆矣。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王弼曰:非位,悔也。有应,故「悔亡」。厥宗谓二也。噬肤者,啮柔也。三虽比二,二之所噬,非妨己应者也。以斯而往,何咎之有?往必见合,故「有庆也」。○案:二兑为口,五爻阴柔,噬肤之象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虞翻曰:睽三顾五,故曰「睽孤」也。离为见,坎为豕、为雨。四变时,坤为土,土得雨为泥涂。四动艮为背,豕背有泥,故「见豕负涂」矣。坤为鬼,坎为车,变在坎上,故「载鬼一车」也。

先张之弧,后说之壶。虞翻曰:谓五已变,乾为先,应在三,坎为弧,离为矢腹,张弓之象也,故「先张之弧」。四动震为后。说犹置也。兑为口,离为大腹,坤为器,大腹有口,坎酒在中,壶之象也。之应历险以与兑,故「后说之壶」矣。

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虞翻曰:匪,非。坎为寇,之三历坎,故「匪寇」。阴阳相应,故「婚媾」。三在坎下,故「遇雨」。与上易位,坎象不见,各得其正,故「则吉」也。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虞翻曰:物三称群,坎为疑,三变坎败,故「群疑亡」矣。

序卦曰:

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

崔憬曰:二女同居,其志乖而难生,故曰「乖必有难」也。䷦

艮下坎上蹇:利西南,

虞翻曰:观上反三也。坤,西南卦。五在坤中,坎为月,月生西南,故「利西南」。往得中,谓「西南得朋」也。不利东北。虞翻曰:谓三也。艮,东北之卦。月消于艮,丧乙灭癸,故

「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则东北丧朋矣。利见大人。

虞翻曰:离为见,大人谓五,二得位应五,故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贞吉。

虞翻曰:谓五当位正邦,故「贞吉」也。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虞翻曰:离见坎险,艮为止,观乾为智,故「知矣哉」。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

荀爽曰:西南谓坤,升二往居坤五,故「得中也」。

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荀爽曰:东北,艮也。艮在坎下,见险而止,故「其道穷也」。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

虞翻曰:大人谓五,二往应五,五多功,故「往有功也」。

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荀爽曰:谓五当尊位,正居是,群阴顺从,故能「正邦国」。蹇之时用大矣哉!

虞翻曰:谓坎月生西南而终东北,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退辛,艮象消丙,坤象穷乙,丧灭于癸,终则复始,以生万物,故「用大矣」。象曰:山上有水,蹇,

崔憬曰:山上至险,加之以水,蹇之象也。君子以反身修德。虞翻曰:君子谓观乾。坤为身,观上反三,故「反身」。阳在三,进德修业,故「以反身修德」。孔子曰:德之不修,是吾忧也。初六:往蹇,来誉。

虞翻曰:誉谓二,二多誉也。失位应阴,往历坎险,故「往蹇」。变而得位,以阳承二,故来而誉矣。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虞翻曰:艮为时。谓变之正,以待四也。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虞翻曰:观乾为王,坤为臣、为躬,坎为蹇也。之应涉坤,二五俱坎,故「王臣蹇蹇」。观上之三,折坤之体,臣道得正,故「匪躬之故」,象曰「终无尤也」。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侯果曰:处艮之二,上应于五,五在坎中,险而又险,志在匡弼,匪惜其躬,故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辅君以此,「终无尤也」。九三:往蹇,来反。

虞翻曰:应正历险,故「往蹇」。反身据二,故「来反」也。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虞翻曰:内喜谓二阴也。六四:往蹇,来连。

虞翻曰:连,辇。蹇,难也。在两坎间,进则无应,故「往蹇」。退初介三,故「来连」也。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荀爽曰:蹇难之世,不安其所,欲往之三,不得承阳,故曰「往蹇」也。来还承五,则与至尊相连,故曰「来连」也。处正承阳,故曰「当位实也」。九五:大蹇,朋来。

虞翻曰:当位正邦,故「大蹇」。睽兑为朋,故「朋来」也。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干宝曰:在险之中而当王位,故曰「大蹇」。此盖以托文王为纣所囚也。承上据四应三,众阴并至,此盖以托四臣,能以权智相救也,故曰「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虞翻曰:阴在险上,变失位,故「往蹇」。硕谓三,艮为硕,退来之三,故「来硕」。得位有应,故「吉」也。离为见,大人谓五,故「利见大人」矣。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侯果曰:处蹇之极,体犹在坎,水无所之,故曰「往蹇」。来而复位,下应于三,三德硕大,故曰「来硕」。三为内主,五为大人。若志在内,心附于五,则「利见大人」也。○案:三互体离,离为明目,五为大人,利见大人之象也。

序卦曰:

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

崔憬曰:蹇终则来硕吉,利见大人,故言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

坎下震上解。利西南。

虞翻曰:临初之四。坤,西南卦。初之四得坤众,故「利西南,往得众也」。无所往,其来复吉。

虞翻曰:谓四本从初之四,失位于外而无所应,宜来反初,故「无所往」。复得正位,故「其来复吉」也。二往之五,四来之初,成屯,体复象,故称「来复吉」矣。有攸往,夙吉。

虞翻曰:谓二也。夙,早也。离为日、为甲,日出甲上,故早也。九二失正,早往之五则吉,故

「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象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

虞翻曰:险,坎。动,震。解二月,雷以动之,雨以润之,物咸孚甲,万物生震,震出险上,故「免乎险」也。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

荀爽曰:乾动之坤而得众,西南,众之象也。无所往,

荀爽曰:阴处尊位,阳无所往也。

其来复,吉,乃得中也。荀爽曰:来复居二,处中成险,故曰「复吉」也。

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

荀爽曰:五位无君,二阳又卑,往居之者则吉。据五解难,故「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

荀爽曰:谓乾坤交通,动而成解。卦坎下震上,故「雷雨作」也。

雷两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荀爽曰:解者,震世也。仲春之月,草木萌牙,雷以动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故「甲坼」也。解之时大矣哉!

王弼曰:无所而不释也。难解之时,非治难时也,故不言用也。体尽于解之名,无有幽隐,故不曰义也。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虞翻曰:君子谓三伏阳。出成大过,坎为罪,入则大过象坏,故「以赦过」。二四失位,皆在坎狱中,三出体乾,两坎不见,震喜兑悦,罪人皆出,故以「宥罪」。谓三入则赦过,出则宥罪。公用射隼以解悖,是其义也。初六:无咎。

虞翻曰:与四易位,体震得正,故「无咎」也。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虞翻曰:体屯初震,刚柔始交,故「无咎」也。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虞翻曰:二称田,田,猎也。变之正,艮为狐,坎为弓,离为黄矢。矢贯狐体,二之五历三爻,故「田获三狐,得黄矢」。之正得中,故「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虞翻曰:动得正,故「得中道」。六三:负且乘,

虞翻曰:负,倍也。二变时,艮为背,谓三以四艮倍五也。五来寇三时,坤为车,三在坤上,故「负且乘」。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故象曰「亦可丑也」。致寇至,贞吝。

虞翻曰:五之二成坎,坎为寇盗。上位慢五,下暴于二,慢藏诲盗,故「致寇至,贞吝」。象曰:「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虞翻曰:临坤为丑也,坤为自我。以离兵伐三,故转寇为戎。艮手招盗,故「谁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虞翻曰:二动时,艮为指,四变之坤为拇,故「解而拇」。临兑为朋,坎为孚,四阳从初,故「朋至斯孚」矣。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王弼曰:失位不正而比于三,故三得附之,为其拇也。三为之拇,则失初之应,故「解其拇」,然后「朋至斯孚」而信矣。○案:九四体震,震为足,三在足下,拇之象。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虞翻曰:君子谓二,之五得正成坎,坎为心,故「君子维有解,吉」。小人谓五,阴为小人。君子升位,则小人退在二,故「有孚于小人」。坎为孚也。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虞翻曰:二阳上之五,五阴,小人退之二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虞翻曰:上应在三。公谓三伏阳也。离为隼。三失位,动出成乾,贯隼入大过,故「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也。○案:二变时体艮,艮为山、为宫阙,三在山半,高墉之象也。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虞翻曰:坎为悖。三出成乾而坎象坏,故「解悖也」。○九家易曰:隼,鸷鸟也,今捕食雀者。其性疾害,喻暴君也。阴盗阳位,万事悖乱,今射去之,故曰「以解悖也」。

序卦曰:

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

崔憬曰:宥罪缓死,失之于侥幸,有损于政刑,故言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者也。䷨兑下艮上损:郑玄曰:艮为山,兑为泽。互体坤,坤为地。山在地上,泽在地下,泽以自损,增山之高也。犹诸侯损其国之富,以贡献于天子,故谓之损矣。

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虞翻曰:泰初之上,损下益上,以据二阴,故「有孚,元吉,无咎」。艮男居上,兑女在下,男女位正,故「可贞,利有攸往」矣。

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崔憬曰:曷,何也。言其道上行,将何所用,可用二簋而享也。以喻损下益上,惟在乎心,何必竭于不足而补有余者也。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蜀才曰:此本泰卦。案:坤之上九下处乾三,乾之九三上升坤六,损下益上者也。阳德上行,故曰「其道上行」矣。损而有孚,荀爽曰:谓损乾之三居上,孚二阴也。元吉,无咎,

荀爽曰:居上据阴,故「元吉,无咎」。以未得位,嫌于咎也。可贞,

荀爽曰:少男在下,少女虽年尚糿,必当相承,故曰「可贞」。利有攸往。

荀爽曰:谓阳利往居上。损者,损下益上,故利往居上。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荀爽曰:二簋,谓上体二阴也。上为宗庙,簋者,宗庙之器,故可享献也。二簋应有时,

虞翻曰:时谓春秋也。损二之五,震二月,益正月,春也;损七月,兑八月,秋也。谓春秋祭祀,以时思之。艮为时,震为应,故「应有时」也。损刚益柔有时。虞翻曰:谓冬夏也。二五巳易成益,坤为柔,谓损益上之三成既济,坎冬离夏,故「损刚益柔有时」。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虞翻曰:乾为盈,坤为虚,损刚益柔,故「损益盈虚」。谓泰初之上,损二之五,益上之时,变通趋时,故「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虞翻曰:君子,泰乾。乾阳刚武为忿,坤阴吝啬为欲。损乾之初成兑说,故「惩忿」。初上据坤,艮为山,故「欲窒」也。初九:祀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虞翻曰:祀,祭祀。坤为事,谓二也。遄,速。酌,取也。二失正,初利二速往,合志于五,得正无咎。巳得之应,故「遄往,无咎,酌损之」,故象曰「上合志也」。祀,旧作巳也。

象曰:祀事遄往,尚合志也。

虞翻曰:终成既济,谓二上合志于五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虞翻曰:失位当之正,故「利贞」。征,行也。震为征,失正毁折,故不征之五则凶。二之五成益,小损大益,故「弗损益之」矣。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虞翻曰:动体离中,故「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

虞翻曰:泰乾三爻为三人,震为行,故「三人行」。损初之上,故「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虞翻曰:一人谓泰初,之上损刚益柔,故「一人行」。兑为友,初之上据坤应兑,故「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虞翻曰:坎为疑,上益三成坎,故「三则疑」。○荀爽曰:一阳在上,则教令行;三阳在下,则民众疑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虞翻曰:四谓二也。四得位,远应初,二疾上五,已得承之。谓二之五,三上复坎为疾也。阳在五称喜,故「损其疾,使遄有喜」。二上体观,得正承五,故「无咎」矣。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蜀才曰:四当承上而有初应,必上之所疑矣。初,四之疾也,宜损去其初,使上遄喜。○虞翻曰:二上之五,体大观象,故「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虞翻曰:谓二五已变成益,故「或益之」。坤数十,兑为朋。三上失位,三动离为龟。十谓神、灵、摄、宝、文、筮、山、泽、水、火之龟也,故「十朋之龟」。三上易位成既济,故「弗克违,元吉」矣。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侯果曰:内柔外刚,龟之象也。又体兑艮,互有坤震,兑为泽龟,艮为山龟,坤为地龟,震为木龟。坤数又十,故曰「十朋」。朋,类也。六五处尊,损己奉上,人谋允叶,龟墨不违,故能延上九之祐,而来十朋之益,所以大吉也。○崔憬曰:或之者,疑之也。故用元龟,价直二十大贝,龟之最神贵者以决之,不能违其益之义,故获「元吉」。双贝曰朋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

虞翻曰:损上益三也。上失正,之三得位,故「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动成既济,故「大得志」。

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虞翻曰:谓三往之上,故「利有攸往」。二五已动成益,坤为臣,三变据坤成家人,故曰「得臣」。动而应三成既济,则家人坏,故曰「无家」。○王肃曰:处损之极,损极则益,故曰「不损,益之」。非无咎也,为下所益,故「无咎」。据五应三,三阴上附,外内相应,上下交接,正之吉也,故「利有攸往」矣。刚阳居上,群下共臣,故曰「得臣」矣。得臣则万方一轨,故「无家」也。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虞翻曰:谓二五已变,上下益三,成既济定,离坎体正,故「大得志」。序卦曰:

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崔憬曰:损终则弗损,益之,故言损而不已必益也。䷩

震下巽上益:利有攸往,

虞翻曰:否上之初也。损上益下,其道大光。二利往坎应五,故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也」。利涉大川。

虞翻曰:谓三失正,动成坎体涣,坎为大川,故「利涉大川」。涣,舟楫象,木道乃行也。○郑玄曰:阴阳之义,阳称为君,阴称为臣。今震一阳二阴,臣多于君矣。而四体巽之不应初,是天子损其所有以下诸侯也。人君之道,以益下为德,故谓之益也。震为雷,巽为风,雷动风行,二者相成,犹人君出教令,臣奉行之,故「利有攸往」。坎为大川,「利涉大川」矣。彖曰:益,损上益下,

蜀才曰:此本否卦。案:乾之上九下处坤初,坤之初六上升乾四,损上益下者也。民说无疆。

虞翻曰:上之初,坤为无疆,震为喜笑,以贵下贱,大得民,故「说无疆」矣。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虞翻曰:乾为大明,以乾照坤,故「其道大光」。或以上之三,离为大光矣。

利有攸往,中正有庆。

虞翻曰:中正谓五,而二应之,乾为庆也。利涉大川,木道乃行。

虞翻曰:谓三动成涣。涣,舟楫象,巽木得水,故「木道乃行」也。

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虞翻曰:震三动为离,离为日,巽为进,坤为疆,日与巽俱进,故「日进无疆」也。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虞翻曰:乾下之坤,震为出生,万物出震,故「天施地生」。阳在初,坤为无方,日进无疆,故「其益无方」也。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虞翻曰:上来益三,四时象正,艮为时,震为行,与损同义,故「与时偕行」也。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虞翻曰:君子谓乾也。上之三,离为见,乾为善,坤为过,坤三进之乾四,故「见善则迁」。乾上之坤初,改坤之过,体复象,复以自知,故「有过则改」也。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虞翻曰:大作谓耕播。耒耨之利,盖取诸此也。坤为用,乾为大,震为作,故「利用为大作」。体复初得正,「朋来无咎」,故「元吉,无咎」。震,三月卦,日中星鸟,敬授民时,故以耕播也。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侯果曰:大作为耕植也。处益之始,居震之初,震为稼穑,又为大作。益之大者,莫大耕植,故初九之利,「利为大作」。若能不厚劳于下民,不夺时于农畯,则「大吉无咎」矣。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虞翻曰:谓上从外来益三,故「或益之」。二得正远应,利三之正,已得承之。坤数十,损兑为朋,谓三变离为龟,故「十朋之龟」。坤为永,上之三得正,故「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虞翻曰:震称帝,王谓五,否乾为王,体观象,艮为宗庙,三乾折坤牛,体噬嗑食,故「王用享于帝」。得位,故「吉」。○干宝曰:圣王先成其民,而后致力于神,故「王用享于帝」。在巽之宫,处震之象,是则苍精之帝同始祖矣。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虞翻曰:乾上称外,来益三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

虞翻曰:坤为事,三多凶,上来益三得正,故「益用凶事,无咎」。

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虞翻曰:公谓三伏阳也。三动体坎,故「有孚」。震为中行、为告。位在中,故曰「中行」。三,公位,乾为圭,乾之三,故「告公用圭」。圭,桓圭也。○九家易曰:天子以尺二寸玄圭事天,以九寸事地也。上公执桓圭,九寸;诸侯执信圭,七寸;诸伯执躬圭,七寸;诸子执谷璧,五寸;诸男执蒲璧,五寸。五等诸侯各执之,以朝见天子也。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矣。

虞翻曰:三上失正当变,是「固有之」。○干宝曰:固有如桓文之徒,罪近篡弑,功实济世。六三失位,而体奸邪,处震之动,怀巽之权,是矫命之士,争夺之臣,桓文之爻也,故曰「益之,用凶事」。在益之家,而居坤中,能保社稷,爱抚人民,故曰「无咎」。既乃中行近仁,故曰「有孚中行」。然后俯列盟会,仰致锡命,故曰「告公用圭」。六四:中行,告公从,

虞翻曰:中行谓正,位在中。震为行、为从,故曰「中行」。公谓三。三上失位,四利三之正,已得以为实,故曰「告公从」矣。利用为依迁国。虞翻曰:坤为国。迁,徙也。三动坤从,故「利用为依迁国」也。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虞翻曰:坎为志,三之上,有两坎象,故「以益志也」。○崔憬曰:益其勤王之志也。居益之时,履当其位,与五近比,而四上公,得藩屏之寄,为依从之国,若周平王之东迁,晋郑是从也。五为天子,益其忠志以𠡠之,故「言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矣。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

虞翻曰:谓三上也。震为问。三上易位,三五体坎,已成既济,坎为心,故「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故象曰「勿问之」矣。有孚惠我德。

虞翻曰:坤为我,乾为德,三之上,体坎为孚,故「惠我德」,象曰「大得志」。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崔憬曰:居中履尊,当位有应,而损上之时,自一以损己为念,虽有孚于国,惠心及下,终不言以彰己功,故曰「有孚惠心,勿问」。问犹言也。如是则获元吉,且为下所信而怀己德,故曰「有孚惠我德」。君虽不言,人惠其德,则我「大得志也」。上九:莫益之,

虞翻曰:莫,无也。自非上无益三者,唯初当无应,故「莫益之」矣。或击之,

虞翻曰:谓上不益初,则以剥灭乾。艮为手,故「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虞翻曰:上体巽为进退,故「勿恒」。动成坎心,以阴乘阳,故「立心勿恒,凶」矣。

象曰:莫益之,徧辞也。

虞翻曰:徧,周匝也。三体刚凶,故至上应,乃益之矣。或击之,自外来也。虞翻曰:外谓上,上来之三,故曰「自外来也」。周易集解卷八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