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周𠃓集解卷十三
唐李鼎祚撰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虞翻曰:天贵故尊,地贱故卑,「定」谓成列。○荀爽曰:谓否卦也。否,七月,万物已成,乾坤各得其位,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虞翻曰:乾高贵五,坤卑贱二,列贵贱者存乎位也。○荀爽曰:谓泰卦也。
侯果曰:天地卑高,义既陈矣;万物贵贱,位宜差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虞翻曰:断,分也。乾刚常动,坤柔常静,
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方以类聚,
九家易曰:谓姤卦,阳爻聚于午也。方,道也。谓阳道施生,万物各聚其所也。物以群分,九家易曰:谓复卦,阴爻群于子也。阴主成物,故曰「物」也。至于万物一成,分散天下也,以周人用,故曰「物以群分」也。吉凶生矣。
虞翻曰:物三称群,坤方道静,故「以类聚」;乾物动行,故「以群分」。乾生故「吉」,坤杀故凶,则「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虞翻曰:谓日月在天成八卦。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丧乙,坎象流戊,离象就己,故「在天成象」也。在地成形,震为竹、巽木;坎水,离火;艮山,兑泽,乾金,坤土。在天为变,在地为化,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虞翻曰:旋转称摩,薄也。乾以二五摩坤,成震、坎、艮;坤以二五摩乾,成巽、离、兑,故「刚柔相摩,则八卦相荡」也。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虞翻曰:鼓,动。润,泽也。雷,震;霆,艮;风,巽;雨,兑也。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虞翻曰:日,离;月,坎;寒,乾;暑,坤也。运行,往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故「一寒一暑」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荀爽曰:男谓乾,初适坤为震,二适坤为坎,三适坤为艮,以成三男也。女谓坤,初适乾为巽,二适乾为离,三适乾为兑,以成三女也。乾知大始,
九家易曰:始为乾,禀元气,万物资始也。坤作成物。
荀爽曰:物谓坤,任育体,万物资生。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虞翻曰:阳见称易,阴藏为简。简,阅也。乾息昭物,天下文明,故「以易知」。坤阅藏物,故「以简能」矣。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虞翻曰:乾悬象著明,故「易知」。坤阴阳动辟,故「易从」。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虞翻曰:阳道成乾为父,震、坎、艮为子,本乎天者亲上,故「易知则有亲」。以阳从阴,至五多功,故「易从则有功矣」。○蜀才曰:以其易知,故物亲而附之;以其易从,故物法而有功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荀爽曰:阴阳相亲,杂而不厌,故「可久」也;万物生息,种类繁滋,故「可大」也。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姚信曰:贤人,乾坤也。言乾以日新为德,坤以富有为业也。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虞翻曰:易为乾息,简为坤消,乾坤变通,穷理以尽性,故「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荀爽曰:阳位成于五,阴位成于二,五为上中,二为下中,故曰「成位乎其中」也。圣人设卦,
案,圣人谓伏羲也。始作八卦,重为六十四卦矣。观象系辞焉,
案:文王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系属其辞。而明吉凶。荀爽曰:因得明吉,因失明凶也。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虞翻曰:刚推柔生变,柔推刚生化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虞翻曰:吉则象得,凶则象失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荀爽曰:忧虞小疵,故「悔吝」也。○虞翻曰:悔则象忧,吝则象虞也。○干宝曰:悔亡则虞,有小吝则忧。忧虞未至于失得,悔吝不入于吉凶。事有小大,故辞有急缓,各象其意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荀爽曰:春夏为变,秋冬为化。息卦为进,消卦为退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荀爽曰:刚谓乾,柔谓坤。乾为昼,坤为夜。昼以喻君,夜以喻臣也。六爻之动,陆绩曰:天有阴阳二气,地有刚柔二性,人有仁义二行。六爻之动,法乎此也。三极之道也。
陆绩曰:此三才极至之道也。初四下极,二五中极,三上上极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
虞翻曰:君子谓文王。象谓乾二之坤,成坎月离日,日月为象。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故「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旧读「象」误作厚,或作「序」,非也。
所变而玩者,爻之辞也。
虞翻曰:爻者,言乎变者也。谓乾五之坤,坤五动则观其变。旧作「乐」字,误。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虞翻曰:玩,弄也。谓乾五动成大有,以离之目,观天之象,兑口玩习所系之辞,故「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虞翻曰:谓观爻动也。以动者尚其变,占事知来,故「玩其占」。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虞翻曰:谓乾五变之坤成大有,有天地日月之象。文王则庖牺,亦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天道助顺,人道助信,履信思顺,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彖者,言乎象者也。
虞翻曰:在天成象,八卦以象告。彖说三才,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虞翻曰:爻有六画,
所变而玩者,爻之辞也。谓九六变化,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虞翻曰:得正言吉,失位言凶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崔憬曰:系辞著悔吝之言,则异凶咎。有其小病,比于凶咎,若疾病之与小疵。无咎者,善补过也。
虞翻曰:失位为咎。悔变而之正,故「善补过」。孔子曰退思补过者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侯果曰:二五为功誉位,三四为凶惧位。凡爻得位则贵,失位则贱,故曰「列贵贱者存乎位」矣。齐大小者存乎卦,王肃曰:齐,犹正也。阳卦大,阴卦小,卦列则小大分,故曰「齐小大者存乎卦」也。辩吉凶者存乎辞,
韩康伯曰:辞,爻辞也,即「爻者言乎变」也。言象所以明小大,言变所以明吉凶,故大小之义存乎卦,吉凶之状存乎爻。至于悔吝无咎,其例一也。吉凶、悔吝、小疵、无咎,皆生乎变。事有小大,故下历言五者之差也。忧悔吝者存乎介,虞翻曰:介,纤也。介如石焉,断可识也,故「存乎介」,谓识小疵。震无咎者存乎悔,
虞翻曰:震,动也。有不善,未尝不知之,知之未尝复行。无咎者,善补过,故「存乎悔」也。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虞翻曰:阳易指天,阴险指地。圣人之情见乎辞,故指所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虞翻曰:准,同也。弥,大。纶,络。谓易在天下,包络万物,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故「与天地准」也。
仰以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
荀爽曰:谓阴升之阳,则成天之文也。阳降之阴,则成地之理也。是故知幽明之故。
荀爽曰:幽谓天上地下,不可得睹者也,谓否卦变成未济也。明谓天地之间,万物陈列,著于耳目者,谓泰卦变成既济也。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九家易曰:阴阳交合,物之始也。阴阳分离,物之终也。合则生,离则死,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矣。交,泰时春也。分离,否时秋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虞翻曰:魂,阳物,谓乾神也。变,谓坤鬼。乾纯粹精,故主为物。乾流坤体,变成万物,故「游魂为变」也。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虞翻曰:乾神似天,坤鬼似地。圣人与天地合德,鬼神合吉凶,故不违。○郑玄曰:精气谓七八也。游魂谓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数也。九六,金水之数。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木火生物,金水终物,二物变化,其情与天地相似,故无所差违之也。知周乎万物,
荀爽曰: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故曰「知周乎万物」也。
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九家易曰:言乾坤道,济成天下而不过也。王凯冲曰:智周道济,洪纤不遗,亦不过差也。旁行而不流,
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岁既周而复始也。○侯果曰:应变旁行,周被万物,而不流淫也。乐天知命,故不忧。
荀爽曰:坤建于亥,乾立于巳,阴阳孤绝,其法宜忧。坤下有伏乾为乐天,乾下有伏巽为知命。阴阳合居,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荀爽曰:安土谓否卦。乾坤相据,故「安上」。敦仁谓泰卦。天气下降,以生万物,故「敦仁」。生息万物,故谓之「爱」也。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九家易曰:范者,法也。围者,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过于十二辰也。辰,日月所会之宿,谓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柅、木、星纪、玄枵之属是也。曲成万物而不遗,
荀爽曰:谓二篇之策,曲成万物,无遗失也。○侯果曰:言阴阳二气,委曲成物,不遗微细也。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荀爽曰:昼者谓乾,夜者,坤也。通于乾坤之道,无所不知矣。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干宝曰:否泰盈虚者,神也。变而周流者,易也。言神之鼓万物无常方,易之应变化无定体也。一阴一阳之谓道,韩康伯曰: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
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虞翻曰:继,统也。谓乾能统天生物,坤合乾性,养化成之,故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侯果曰:仁者见道,谓道有仁;知者见道,谓道有知也。百姓日用而不知,
侯果曰:用道以济,然不知其方。故君子之道鲜矣。
韩康伯曰:君子体道以为用,仁知则滞于所见,百姓日用而不知,体斯道者,不亦鲜矣乎?故常无欲以观妙,可以语至而言极矣。显诸仁,藏诸用,
王凯冲曰:万物皆成,仁功著也。不见所为,藏诸用也。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侯果曰:圣人成务,不能无心,故有忧。神道鼓物,寂然无情,故无忧也。盛德大业至矣哉!
荀爽曰:盛德者天,大业者地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王凯冲曰:物无不备,故曰「富有」。变化不息,故曰「日新」。生生之谓易,
荀爽曰:阴阳相易,转相生也。成象之谓乾,
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才既备,以成乾象也。效法之谓坤,
案,爻犹效也。效乾三天之法,而两地成坤之象卦也。极数知来之谓占,孔颖达曰:谓穷极蓍策之数,逆知将来之事,占其吉凶也。通变之谓事,
虞翻曰:事谓变通趋时,以尽利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也。阴阳不测之谓神。
韩康伯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阴阳不测」。尝试论之曰:原夫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莫不独化于太虚,欿尔而自造矣。造之非我,理自玄应。化之无主,数自冥运。故不知所以然,而况之神矣。是以明两仪以太极为始,言变化而称乎神也。夫唯天之所为者,穷理体化,坐忘遗照。至虚而善应,则以道为称;不思玄览,则以神为名。盖资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于神者也。夫易广矣大矣,
虞翻曰:乾象动直,故「大」。坤形动辟,故「广」也。以言乎远则不御,
虞翻曰:御,止也。远谓乾,天高不御也。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虞翻曰:地谓坤。坤至静而德方,故「正」也。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虞翻曰:谓易广大悉备,有天地人道焉,故称「备」也。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宋衷曰:乾静不用事,则清静专一,含养万物矣。动而用事,则直道而行,导出万物矣。一专一直,动静有时,而物无夭瘁,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宋衷曰:翕犹闭也。坤静不用事,闭藏微伏,应育万物矣。动而用事,则开辟群蛰,敬导沈滞矣。一翕一辟,动静不失时,而物无灾害,是以广生也。广大配天地,
荀爽曰:阴广阳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
虞翻曰:变通趋时,谓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壮、夬配春,乾、姤、遁配夏,否、观、剥配秋,坤、复、临配冬。谓十二月消息相变通,而周于四时也。阴阳之义配日月,
荀爽曰:谓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之义是也。易简之善配至德。荀爽曰:乾德至健,坤德至顺,乾坤简易,相配于天地,故「易简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
崔憬曰:夫言「子曰」,皆是语之别端,此更美易之至极也。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虞翻曰:崇德效乾,广业法坤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虞翻曰:知谓乾,效天崇;礼谓坤,法地卑也。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虞翻曰:位谓六画之位。乾、坤各三爻,故「天地设位」。易出乾入坤,上下无常,周流六虚,故「易行乎其中」也。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虞翻曰: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乾为道门,坤为义门,成性谓成之者性也。阳在道门,阴在义门,其易之门耶?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
虞翻曰:乾称圣人,谓庖牺也。赜谓初。自上议下称拟。形容谓阴,在地成形者也。
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虞翻曰:物宜谓阳。远取诸物,在天成象,故「象其物宜」。「象」谓三才,八卦在天也。庖牺重为六画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
虞翻曰:重言圣人,谓文王也。动,谓六爻矣。而观其会通,
荀爽曰:谓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动移,各有所会,各有所通。○张璠曰:会者,阴阳合会,若蒙九二也。通者,乾坤交通,既济是也。
以行其典礼,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
孔颖达曰:既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以定一爻之通变,而有三百八十四。于此爻下系属文辞,以断其吉凶。若会通典礼得,则为吉也;若会通典礼失,则为凶矣。是故谓之爻。
孔颖达曰:谓此会通之事而为爻也。爻者,效也,效诸物之变通,故上章云「爻者,言乎变也」。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
虞翻曰:至赜无情。阴阳会通,品物流宕,以乾易坤,简之至也。元,善之长,故「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虞翻曰:以阳动阴,万物以生,故「不可乱」。六二之动直以方,「动」,旧误作「赜」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虞翻曰:以阳拟坤而成震,震为言议、为后动,故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安其身而后动,谓当时也矣。拟议以成其变化。
虞翻曰:议天成变,拟地成化,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也。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孔颖达曰:上略明拟议而动,故引「鸣鹤在阴」,取同类相应以证之。此中孚九二爻辞也。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
虞翻曰:君子谓初也。二变,五来应之,艮为居,初在艮内,故「居其室」。震为出言,讼乾为善,故「出言善」。此亦成益卦也。
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虞翻曰:谓二变,则五来应之,体益卦。坤数十,震为百里,十之,千里也。外谓震巽同声,同声者相应,故「千里之外应之」。迩谓坤,坤为顺,二变顺初,故「况其迩者乎」。此信及豚鱼者也。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
虞翻曰:谓初阳动,入阴成坤,坤为不善也。
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虞翻曰:谓初变体剥,弑父弑君。二阳肥遁,则坤违之而承于五,故「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
虞翻曰:震为出、为言,坤为身、为民也。行发乎迩,见乎远。
虞翻曰:震为行,坤为迩,乾为远,兑为见。谓二发应五,则千里之外,故行发迩见远也。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荀爽曰:艮为门,故曰「枢」。震为动,故曰「机」也。○翟玄曰:枢主开闭,机主发动。开闭有明暗,发动有中否,主于荣辱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虞翻曰:二已变成益,巽四以风动天,震初以雷动地,中孚十一月,雷动地中。艮为慎,故「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侯果曰:同人九五爻辞也。言九五与六二,初未好合,故「先号啕」;而后得同心,故「笑」也。引者,喻拟议于事,未有不应也。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虞翻曰:乾为道,故称「君子」也。同人反师,震为出、为语,坤为默,巽为处,故「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也。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虞翻曰:二人谓夫妇。师震为夫,巽为妇,坎为心,巽为同。六二震巽俱体师坎,故「二人同心」。巽为利,乾为金,以离断金,故「其利断金」。谓夫出妇处,妇默夫语,故「同心」也。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虞翻曰:臭,气也。兰,香草。震为言,巽为兰,离日燥之,故「其臭如兰」也。○案:六三互巽,巽为臭也。断金之言,良药苦口,故「香若兰」矣。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孔颖达曰:欲求外物来应,必须拟议谨慎,则物来应之。故引大过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之事,以证谨慎之理也。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
虞翻曰:苟,或。错,置也。颐坤为地,故「苟错诸地」。其初难知,阴又失正,故独举初六。
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虞翻曰:颐为坤、为震,故「错诸地」。今借以茅,故「无咎」也。夫茅之为物薄,
虞翻曰:阴道柔贱,故「薄」也。而用可重也。虞翻曰:香絜可贵,故「可重也」。
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侯果曰:言初六柔而在下,苟能恭慎诚絜,虽置羞于地,神亦享矣。此章明但能重慎卑退,则悔吝无从而生。术,道者也。劳谦,君子有终,吉。
孔颖达曰:欲求外物之应,非唯谨慎,又须谦以下人,故引谦卦九三爻辞以证之矣。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虞翻曰:坎为劳,五多功,乾为德,德言至。以上之贵,下居三贱,故「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艮为厚,坤为至,故「厚之至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虞翻曰:震为语,五多功,下居三,故「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
虞翻曰:谦旁通履,乾为盛德,坤为礼。天道亏盈而益谦,三从上来,同之盛德,故「恭」。震为言,故「德言盛,礼言恭」。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虞翻曰:坎为劳,故能「恭」。三得位,故「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
孔颖达曰:上既以谦得保安,此明无谦则有悔,故引乾之上九「亢龙有悔」,证骄亢不谦之义也。子曰:贵而无位,虞翻曰:天尊,故「贵」。以阳居阴,故「无位」。高而无民,
虞翻曰:在上,故「高」。无阴,故「无民」也。贤人在下位
虞翻曰:乾称贤人,下位谓初也。遁世无闷,故「贤人在下位」而不忧也。
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虞翻曰:谓上无民,故「无辅」。乾盈动倾,故「有悔」。文王居三,纣亢极上,故以为诫也。不出户庭,无咎。
孔颖达曰:又明拟议之道,非但谦而不骄,又当谨慎周密,故引节初周密之事以明之也。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虞翻曰:节本泰卦,坤为乱,震为生、为言语,坤称阶,故「乱之所生,则言语为之阶」也。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虞翻曰:泰乾为君,坤为臣、为闭,故称「密」。乾三之坤五,君臣毁贼,故「君不密则失臣」。坤五之乾三,坤体毁坏,故「臣不密则失身」。坤为身也。几事不密则害成。
虞翻曰:几,初也。谓二已变成坤,坤为事,故「几事不密」。初利居贞,不密初动则体剥,子弑其父,臣弑其君,故「害成」。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虞翻曰:君子谓初。二动坤为密,故「君子慎密」。体屯盘桓,利居贞,故「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虞翻曰:为易者谓文王。否上之二成困,三暴慢,以阴乘阳,二变入宫为萃,五之二夺之成解,坎为盗,故「为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孔颖达曰:此又明拟议之道,当量身而行,不可以小处大,以贱贪贵,故引解六三爻辞以明之矣。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
虞翻曰:阴称小人,坤为事。以贱倍贵,违礼悖义,故「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虞翻曰:君子谓五。器,坤也。坤为大车,故「乘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虞翻曰:小人谓三。既违礼倍五,复乘其车。五来之二成坎,坎为盗,思夺之矣。为易者知盗乎,此之谓也。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虞翻曰:三倍五,上慢乾君而乘其器,下暴于二,二藏于坤,五来寇二,以离戈兵,故称「伐之」。坎为暴也。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虞翻曰:坎心为诲,坤为藏,兑为见,藏不见,故「慢藏」。三动成乾为冶,坎水为淫,三变藏坤,则五来夺之,故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虞翻曰:五来夺三,以离兵伐之,故变「寇」言戎,以成二恶。二藏坤时,艮手招盗,故「盗之招」。周易集解卷十三